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域下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

2017-10-10李鹏朱慧芹武香萍

文教资料 2017年18期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

李鹏++朱慧芹++武香萍

摘 要: 随着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活动的深入,高校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在与专业、产业融合方面,存在缺乏总体设计、难以形成合力、实践教育缺乏兼容性、实践教育缺乏与专业的融合等问题。因此,在产教融合的视角下重新审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可以从四个方面优化完善:一是教育目标由“同质化”向“差异化、特色化”转变,二是教育资源由封闭刚化向弹性开放转变,三是教育模式由第二课堂教育向校企合作模式转变,四是教育过程由校内教育向全程跟进教育转变。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职业技术学院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发展理念。各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重大部署,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各项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扎实,特色鲜明。随着创业教育活动的深入,高校创业教育呈现出理论缺失、教育目标不明确、教育成效不显著等问题,尤其在与专业、产业融合方面,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一、当前产教融合视域下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存在的问题

1.缺乏总体设计,难以形成合力。

一直以来,当前某些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缺乏顶层设计,尤其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自从自身角度出发开展相应的实践教育。例如有的部门会从就业角度唤起对创业教育的关注,有的部门为了完成各类比赛任务而推行各类活动。由于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某些部门会凭经验而行,使得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变得零散化、碎片化。此外,部门间创业教育职责不清,在工作范畴中形成教育重叠或空白,这些都会拉低创业实践教育效率,导致力量难以聚合。

2.实践教育缺乏兼容性。

当前某些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相对封闭,作为单独一门或几门课程出现在大学生的必修选修课表上,很少与专业、与第二课堂等其他教学和人才培养形式融合。这种课程设计形式直接导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脱节,且各个部门间的实践教育缺乏连贯与互补性;二是实践教育往往缺乏深度,浅尝辄止。创业教育缺乏评价机制的制衡,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缺乏系统管理,沦为课外体验活动。此外,某些指导教师、创业学生、创业项目的匹配因为体系的封闭而存在盲目性,经常会发生创业指导教师有项目无血色、意愿创业学生找不到项目的尴尬局面。

3.实践教育缺乏与专业的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更应当与专业相结合才能发挥出自身的活力。某些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未能达到这一要求。大学生创业可复制性较强,缺少行业与专业技术力量的支持,创业的项目统筹缺乏高深的技术含量,影响创业项目的生命力。

在专业范畴之外的创业教育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业的成果往往呈现出技术含量低、可复制性强、同质性高等特征,难以在提倡高新科技的产业理念下生存发展。

面对这些问题,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曾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专业融合”和“创业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倡导依托自身专业优势的有利依靠,实现嵌入专业、融入职业的创业教育[1]。创业教育应当借着改革的春风,引入社会力量、行业力量、企业力量的支持,优化自身的实践教育体系,焕发产教融合的特色与活力。

二、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思路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这些难题,使得其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当下,新一轮产业革命已为我们勾勒出新时代的创业教育形态,即创业教育与产业、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因此,在产教融合的视角下重新审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就是要以制约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点,整合校内外各方资源,借助专业背景与校企合作优势,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氛围,释放蕴藏在师生中的创造潜力。高校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实施优化完善:一是教育目标由“同质化”向“差异化、特色化”转变,二是教育资源由封闭刚化向弹性开放转变,三是教育模式由第二课堂教育向校企合作模式转变,四是教育过程由学校教育向全程跟进教育转变。

三、产教融合视域下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策略

1.聚焦广谱式教育目标,实现教育目标差异化。

广谱式教育目标的特征是“全覆盖”、“分层次”和“差异化”。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通识型”的创新创业启蒙教育,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业精神与提高实践能力;二是对于有意向创业的学生,普及知识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嵌入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各个专业的不同学科特点,引导学生根据专业特长进行创造、创新、创业,提升创业实战技能更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三是对初创企业者进行“继续教育”,以职业化的教育培训体系帮助创业者渡过企业初创期。

广谱式创业教育目标的优势在于克服了传统创业教育目标泛化和窄化的困境,既为全体学生提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基础教育目标,又考虑学生的个性需求,为有明确创业愿望的学生提供跨学科与跨专业交叉融合的专业与学科支持,促进创业教育向学科融合及社会互动,奠定夯实的科技创新基础[2],从而形成创业教育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个性化的实践育人体系。

2.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弹性开放。

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包括三方面内容:创业教育课堂实践、创业教育校内体验教育活动和创业教育实操活动,三个环节各有其特征。强化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效果,要把握三个环节的教学属性,形成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来说,一是推进“三库”建设——创业人才库、创业师资库、创业项目库的建设[3]。创业人才库建设将具备创业意愿、创业中的大学生纳入其中,持续关注;创业师资库着力打造三个师资队伍,分别是创业指导教师、专业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厘清各自职责,分别负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技活动带动学生实践、指導学生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各司其职;创业项目库汇总更新学生团队实际运营项目、创客项目、创业竞赛虚拟作品、教师科研成果项目等,尤其注重科研项目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转化,鼓励学生以创新成果为基础开展创业,做到教学、科研与应用实践相结合,使科研项目成为高质量创业项目的来源。endprint

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从课程、师资、项目等维度开放汇聚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多元化的教育需求,借助开放式平台,教师、学生和企业等主体之间能便捷地交流与合作,将包含社会、高校、企业的各种资源予以有机整合并加以利用,极大地丰富创业指导教师、创业学生、创业项目的对接,有效提升创业教育效率,促进科技項目的转移与创业项目的实施。

3.变革教育模式,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教育模式。

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校企合作的走向深入。对于创业教育实践体系,一方面,创业教育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创业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将实践性元素运用到具体的创业教学当中。例如将创新型企业家的创业经历纳入课程教学内容并随时欢迎他们走入课堂,理实结合。另一方面,创业教育还要瞄准企业现实的需求,并在创业研究、企业孵化、商业合作、研讨交流等方面不断推进合作深度,鼓励合作企业转化和运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的研究成果在企业的转化和运用。可以说,产教融合是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平台,通过该平台实现校企双方的合作共赢。

4.提升孵化率,实现全程跟进教育过程。

对于想要从事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在创业过程中他们会面临形形色色的困难或情境,比如创业前期没有自己的客户群体,没有社会关系与行业经验、缺少合适的创业伙伴及资金压力、法律法规财务税收等相关知识缺乏、来自家人不支持的压力等困难;创业中后期又面临管理压力、规章制度混乱、公司愿景不明与动力不足等困境。面对这些困难,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可以将一站式服务平台纳入其中,提升大学生创业孵化率,将理论与实践指导、技术支持、商业合作、创业融资等关键环节纳入服务体系,实现全程跟进。一站式服务平台对于创业学生的持续跟踪,使得初创企业的建立和发展不再是纸上谈兵,保证初创企业的方向能够紧跟时代发展,切中产业发展关键,从而保证初创企业的孵化率。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型创业,科技型企业的腾飞离不开高科技创新的创业元素。在这种大背景下,产教融合视阈下构建创业教育实践体系要抓住机会变革并改革育人机制,找特色、融专业、抓品质、建平台,走专业化与特色化的教育发展模式,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生命力,为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国办发〔2015〕36号,2015-5-4.

[2]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J].教育研究,2015(5):56-59.

[3]苏世彬.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12):55-6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优化”(项目编号:XGY201443)与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微文化为载体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FDY761)成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浅论职业技术学院语文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