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以及对策
2017-10-10孔盼盼
孔盼盼
本文从探讨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和特殊性切入,以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高职院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而提出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普及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高职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是国家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在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的长远战略,事关国家发展大计。
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解读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规模上已经是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高職院校与本科院校在学生整体素质、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办学方式等各个层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笔者在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担任政治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学任务过程中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已经深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学院教育中被赋予广泛而深刻的内涵。但与此同时,高职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表现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高职院校偏重职业技能培训,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诸多限制。思政课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过程过于注重“教”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学”的过程,甚至部分思政教师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知识的钻研,在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很抽象,很少结合国际国内时事、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来开展教学,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热情。以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校学生大多学习习惯较差,课堂注意力集中难,传统说教式的课堂教学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进而很大程度上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功能被弱化。当他们切身感受到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时候,这种教育功能的弱化会更明显,甚至产生的不可逆的反强化效用。
第二,伴随着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西方的价值渗透和市场经济利益思想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高职院校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但是随着数字化产品的普及,网络逐渐成为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一些消极文化的传播,如西方新经济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对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正值人生观形成关键时期的高职院校学生产生了冲击和不良影响,使他们对所接受的理论教育产生了困惑,产生了思想混乱,这也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院校中的践行只停留于口头,在学生头脑中只有概念意义。
第三,理应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载体的校园文化,目前出现了重形式,轻内容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在强调校企合作的今天,许多高职院校将工具主义、实用主义为主体的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并将其等同于校园文化。这就使得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功利化、实用化的趋势。以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校企合作相对较为成熟,很多“订单班”在制度建设上多与企业管理相类似,在育人理念、管理理念等制度建设上,往往过分强调职业忠诚、团队协作,采用硬性的、令行禁止的易量化、易考核的显性指标,而缺乏学生道德信念和价值理念等人文指标,结果使得在与专业技能培养的较量中,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相对滞后。
构建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系统工程,亟需建立一套完善的、有针对性的长效机制,为高职院校持之以恒地开展、弘扬、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提供长效支撑。
双轨并行的学习机制。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应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内容,领会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理解教育对象,有的放矢的为高职学生营造双轨并行的学习机制。校园活动不仅是学校精神的体现和外化,更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能够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创造肥沃的文化土壤。因此,教育者应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利用学生的社团活动、假期社会实践、实习实训、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并结合微时代的特点,借助微博微信等媒介宣传党的理论知识、中国传统文化、国内时事要闻、校园新闻及好人好事,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
润物无声的渗透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为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和实践途径。以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紧抓学风、教风、校风为核心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了“中华经典千人诵读”、“书香满校园”、“大学生科学文化艺术节”等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力营造了学习力、创造力、和谐力培养的氛围,真正形成勤奋刻苦的学风、敬业求实的教风、团结进取的校风,让学院师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接受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彰显网络文化的教育功能方面,针对我院学生知识和阅历的局限而缺乏基本的价值判断的现实,通过校园网、“湖北青春交院”、“交院汽航之声”等平台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倡导核心价值观教育主旋律。
严格完善的保障机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开严格完善的保障机制,其教育效果难免大打折扣。价值观的构建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是一堂课结束了,价值观就形成了,也不是一件事完成了,价值观就内化了,而是要在不断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中确立的,因此,教育者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给予学生助力,要善于利用奖惩机制对正确的价值观予以正强化、对错误价值观予以负强化,督促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构建核心价值观。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要求,把好“入口”关,严格选拔和聘用从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辅导员和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班主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传、帮、带”作用。
科学全面的评价机制。高职学生能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职院校的综合测评制度。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是促进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办法,也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机制,并在评价的过程中注重公平。社会的公平机制会直接折射到到高校的公平机制中,所以无论是综合测评,还是涉及入党、择业、就业等等环节,都应在公平的机制体制下进行,让学生能够用自身的知识、能力、智慧进行竞争,而不是掺杂复杂的社会因素,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优胜劣汰。这些环节是学生关注的重点,也是学生评价公平机制的主要途径。
广泛持久的激励机制。建构榜样示范教育模式是引领高职院校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非常有效的方式。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和转折期,思维方式和思想道德品质尚未完全成熟,行动上往往喜欢模仿,高职院校可利用这一时机主动培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引领学生自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谓“身教”重于“言传”,高职教师只有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努力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带动大学生行动起来,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统一协调的运行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树立全员参与的理念,才能实现成效最大化。就高职院校而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由师生共同承担,而不仅仅是少数部门的事情,党政领导、学生工作人员、专任教师、两课教师、后勤教辅人员等都要参与其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让它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