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017-10-10王芳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20期
关键词:近代史纲要教学效果

王芳

《中国近代史纲要》是我国高等院校中必开课程,它对当代大学生整个思想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能够引导当代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但在诸多高等院校开设的《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等待着我们来做出改善,只有将这些不足之处通通改善了,才能真正的有效的达到《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教学目标。

《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性质就决定了它在高等院校整个课程设置中的地位,它的开设是为了让学生最直接具体的感受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力量。其教学的设计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改善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整个教学过程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充分融入到课堂中来。

《中国近代史纲要》存在的教学问题

实践教学形式单一。《中国近代史纲要》这一门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多方面全方位的感受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力量,而这种力量的传递不能仅仅依托于传统的讲授时式的教学,还应该配合一些相应的实践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将理论知识深化到生活中去,真正的体会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力量。然而在当代中国大多数高校的《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堂中,实践教学的形式都过于的单一,有的老师可能执教了十几年,实践教学的形式却一直都是“读书报告”、“电影观后感”,我们可以想象到其中的枯燥和乏味。当代的大学生有几个人会真正的研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然后寫一篇读后感呢?大多数学生都是为了应付老师、完成作业,然后随便在网上搜索一篇读后感拿来凑数。所以这种过于单一又传统的《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形式,并不能达到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神的教学目的,还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消极懈怠的学习心态。因此改善实践教学形式对完善《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的是十分必要的。

学生参与度不够。一个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的参与度是直接相关联的,只有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当中来才能让他们真正的感受到课堂教学内容的魅力,达到教师所预期的教学效果。然而在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不够。一般高校中《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课程多是以大课的形式开设的,一堂课一般是一个学年几百人的形式,这种教师和学生的比例首先就不可能保证,授课教师会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而在《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课堂授课中大多数教师都是采取传统的讲授法,整堂课基本上都是教师自己在讲授课本知识,将自己摆于主体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度,一堂课下来可能都不会提几个问题完全不给学生自己思考感悟的机会,可想而知这样很难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要完善《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中来,争取做到感同身受。

学生缺乏兴趣态度不端正。《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内容大多数都是理论上的,给人一种抽象不具体的感觉,要想学好这门课就必须要具有良好的理解概括能力。这种抽象不具体的知识本身就会让人枯燥乏味,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十分传统不生动,长此以往一些学生就会产生排斥不感兴趣等情绪,还有一些学生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中国近代史纲要》这一门课程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一门没必要开设的课程或者是没必要认真学习的课程,只要考试的时候稍稍学一下就好了。而兴趣和态度是一个人能否学好一门知识的关键所在,只有感兴趣才能促使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只有态度端正才能促使学生坚持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并且将其精神贯彻到生活中,可通过当代大学生的状态我们可想而知《中国近代史纲要》这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会是什么样的。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当前《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的关键。

内容广泛,不易衔接。《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教学内容涵盖面非常之广,各个单元章节之间的内容关联性也不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从一个单元章节的内容过渡到下一个单元章节的内容,如果教师在这期间没有一个良好的知识链接,会让学生感到很突兀,造成知识断层。一旦产生了知识断层就会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不利于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容运用到生活中。

如何改善《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教学问题

教师应丰富实践教学形式。由于《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实践教学形式多数都过于传统单一,很难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中感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力量,没有深切的感悟就不可能将其运用到生活中。这就要求讲授纲要课的教师不要满足于教学现状,应通过加强对教学效果的理论研究,指导纲要课程的教学实践。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积极发现纲要教学中的种种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提出教学改进措施。教师要勇于创新,在《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课堂教学中突破传统的“读后感”、“观后感”等形式,开创新的符合当代大学生性格需求的实践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进行教材讲述,阐述他们自己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或者让学生组成互学小组制作教学视频,最后进行课堂展示,老师验收教学成果。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课堂授课过程中应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辅导地位,一切以学生为主、一切以学生为先,不能一堂课都是老师在讲而学生完全没有参与到课堂当中来。一些教师的教学内容也不是以学生的状况为标准而是以自身的教学目标为准,甚至可能根本不适合学生目前的接受水平,这样根本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尽量少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尽量多的让学生来表达他们自己的感悟和想法,当学生遇到困惑时再由教师出面帮助解惑。只有这样,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了,才能更加有利于《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的有效开设,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优秀大学生。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感兴趣才会促使一个人去认真学习,所以学生是否感兴趣在教学当中是十分重要的,可《中国近代史纲要》本身就是理论性较强,较为枯燥乏味的学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高。但是只有教师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热情,才能让学生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走,最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在纲要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摆在每一个任课教师面前的重大问题。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热情呢?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制定教学方案,摒弃那些传统的、乏味枯燥的教学方案,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案,做到寓教于乐,在保证趣味性的情况下也能传授知识,确保让学生感受到的课程的变化性和常新性,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应该让学生了解你,做一个良师益友,在与学生的得日常交往中能够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传授知识,增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兴趣,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要想更加流畅顺利的讲解《中国近代史纲要》就必须要具备一系列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单元章节知识过渡的时候尽可能的利用专业知识,来讲解其中的相关之处,避免学生产生知识断层的现象,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完善教学过程,就必须要系统阅读相关书籍,如《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传》等,不但要做重点阅读的准备,还要制订长期的阅读计划:并且从事纲要课程教学的教师要积极走出去,到其他高校、研究单位进修,做好终身学习的打算,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让当代大学生形成一个符合当代社会要求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行事能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大学生的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是帮助其建立一个健康的价值观。因此《中国近代史纲要》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其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不可能忽视的关键之处,只有改善了《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才能真正的达到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价值观的目的。虽然这些不足之处的改善过程一定困难重重,但是只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达到了标准,一定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猜你喜欢

近代史纲要教学效果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品读《中国近代史》背后的“近代史”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三)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二)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