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学改革的高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策略的顶层设计

2017-10-10张雯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20期
关键词:保证体系顶层教学质量

张雯

《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制度的通知》为高职教学改革提供了指导依据,基于高职常态化自主人才培养需求、为提升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不断优化,为地方经济提供优秀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要根据教学改革需要做好顶层设计。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要求“建立诊断改进机制”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为基础,开展教学诊断和改进工作。加强分类指导,保证新建高等职业院校基本办学质量,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全面建立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支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在新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下,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估模式以及办学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因此基于经济新常态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优化顶层设计,积极探索适应新常态发展的职业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以此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的顶层设计的内涵

顶层设计源于自然科学设计理念,其含义是:通过自上而下对各个子要素进行最优化的系统配置,制定整体的战略和设计理念。将顶层设计理念融入到高职教育改革中具有以下三个特性:一是顶层的决定性。二是整体的关联性。三是顶层设计的体用一致性。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为主的现代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创造具有创新创业能力人才的重要抓手。基于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管办评不分影响信度、主体单一影响效度、过滥过密干扰正常教学、责任错位侵犯办学自主权等批评声也不绝于耳,因此从源头上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顶层设计是探索建立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的职业院校内部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营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特点的现代质量文化的重要举措。另外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沿袭普通高等院校的办学经验,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侧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偏离了高职教育的本质,因此强化高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的核心必须要落实到教学改革上,以教学改革作为突破口培养社会实用型专业人才。

影响高职教育改革的因素较多,这些因素发生变化都会直接干预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的效果,顶层设计立足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基础上,结合高职各个子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顶层制度约束达到改革效果的最优化,进而提高高职院校的治理能力。诊断顶层设计的对象是高职内部质量保证诊断体系的各个要素,其目的就是促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提高素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实践证明高职院校顶层制度的优化与否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具体改革工作推进速度与效果,因此在教育新常态发展环境下,高职院校必须要以顶层设计实现内部教学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体系的完善。

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体系顶层设计的依据

制度设计要明确具体。教育管理者在制定教学质量保障制度时,要用规范的方式表达教学质量要达到的标准。明确的目标是制度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管理者只有先把教学保障制度安排详细具体,实施者才能有的放矢,行为有所指,方向明确。教育者在对教学保障制度的设计时应注意目标设置要细分,有层次性,实施过程有步骤安排,衡量指标可量化,使制度的执行者和实施者能够清晰了解到自己所处的那个坐标内应该完成的任务和需要实现的目标。

制度实施的效果要可量化。量化性原则是指目标的实现是否可以测量,基于明确的目标,其实施效果是否可以用具体的手段进行衡量是这个依据的特性,量化管理建立在客观科学的数据基础上,是制度设计可参考的重要依据。在具体实施中,目标是否实现,或者何时实现可以用数据进行分析与判断,而不是依赖于主观评价。

制度执行要体现现实性。现实性是指目标的制定尊重事实,可以通过上级管理者与下级执行者的共同努力完成目标。如果目标的制定不符合人性,或者是管理者一厢情愿的结果,就会给目标实现带来比较大的难度。教学保障制度的制定过程中,管理者要充分考虑现实条件,考虑执行者的具体情况,必要时要征求执行者的意见和建议,使目标制定得更加合理,确保制度的顺利执行。整个制度的制定中,管理者要充分体现民主与人性化,对于拟定的制度目标展开足够的调查研究和研讨,通过增加执行者的参与度而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顶层设计是高职院校立足于对本校特点的基础上,对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理论与实践探索,形成的具有战略性的制度改革。实现顶层设计需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处理好职业院校与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根据《通知》要求,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与审核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制度,同时高职院校也要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按照行政部门的指导进行改革;

处理好主要因素与各子要素之间的关系。顶层设计就是站在战略高度、全局角度对高职教学内部质量保证因素进行优化配置,以实现高职院校整体的教学质量而制定,一旦子要素影响主要素时,需要改进与挑战子要素;

處理好内部诊断与外部评估的关系。顶层制度的制定主要是通过内部教学诊改与外部评估实现的,内部诊改能够促进高职及时发现问题改进问题,而外部评估则可以通过校级之间的横向比较分析等,使得高职内部教学质量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较为适宜的是经常化的校内诊改与适度的外部评估相结合,以外促内,推进职业院校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

高职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顶层设计面临的困境

随着高职教育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由传统的规模扩张转向为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来,“十三五”规划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出了明确的目标。然而在实践中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还存在不少问题:

高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有待完善。近些年基于社会对高职人才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高职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教学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构建完善的教学保证体系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然而根据最新数据显示高职院校教学保证体系普遍存在目标不清晰、反馈信息渠道不畅的问题。以高职教学评价机制为例,高职院校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是根据学生考试分数作为对教学工作评价的主要指标,这样势必造成高职院校教师侧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工作,而忽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训,最终影响高职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教学质量标准不完善。目前高职教学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集中在以下方面:①高职职业岗位的技能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没有纳入到日常的教学标准中。②高职教学质量标准的设置没有体现出实践岗位操作技能的要求,存在滞后性。③高职质量标准缺乏系统性。根据调查高职院校在质量标准的规划与引入上存在随意性,没有形成较为统一规范的体系;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高职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的关键在于配置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只有具备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诊断出高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基于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例如基于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中所存在的实践教学比重偏低的问题,根本解决措施就是要提高实践教学环节,而实践教学的落实基础在于高职院校要配置相应数量的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根据最新数据,我国高职院校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比例不足50%,由此可见我国双师型教师比例偏少影响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体系的构建。

基于教学改革内部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体系顶层设计的路径

高职内部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体系顶层设计要遵循其科学性、规范性、统一性、程序性、时效性和严肃性。在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上,要明确“一个定位”,即围绕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理清“两个关系”,即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做好“三个对接”,即专业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岗位的对接,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对接;明晰“四个基本思路”,即要以德为先,深入开展第二课堂,加强社会责任教育。要以能为重,引导学生“双证”融通,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要以赛为要,赛教结合,将职业技能大赛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要以用为基,产教融合,将实验实训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分类指导,将修订过程与制定学院“十三五”规划相结合、与学院优势、重点专业建设相结合,积极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

提高对内部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体系的认识,理顺工作思路。提高认识、理顺工作思路是开展顶层设计的前提与基础,在深化高职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要围绕“十三五”规划,立足于本校实际形成浓厚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范围:一是动员全校师生,全面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责任。学校领导应组织和动员全校师生员工,积极投入到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中来。尤其作为与教学直接相关的教师、学生、以及各级教学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必须参与到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中来,并从制度、行动和质量保证体系等三个层面把主体责任落到实处;二是要把握重点和大的方向,根据职业院校自身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

创新顶层设计的工作方式。高职院校必须要根据工作需要创新顶层设计工作方式:一是形成自我诊改的机制在原有学院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上,对照顶层设计的要求,对学校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完善和补充,如成立相关的组织机构,建立各方面的标准文件,再造工作流程,完善相关制度,建设能够及时提供所需数据的信息系统,建立全面的监督控制反馈系统,形成自我诊改为主、他人复核诊改为辅的诊改机制,把改进作为工作的重点;二是重视省级复核诊改工作。高职院校在顶层设计的过程中要不断的通过自我诊断发现问题,同时还要重视省级复核诊断的意见;三是加大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顶层管理系统,例如高职院校通过构建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对高职教学工作信息的公开化。

建立常态化教学检查制度。教学检查是实施教学管理和教学监控的重要手段,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务处要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要求,定期开展教学规范检查,包括教学准备情况、教学工作运行情况、教学目标完成情况、期中期末考试情况、实践实习教学环节安排情况等,检查形式一般有开学初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实践教学环节检查、随机性检查等。另外高职院校的管理者也要深入到教学第一线,了解专业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与教师的反馈及时调整顶层制度所存在的缺陷,以此更好地服务教学工作。

建立完善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毕业生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也是社会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学校層面就业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主要掌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评价,收集意见和建议;各二级教学单位也要定期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主要了解社会人才需求动向和人才要求规格,为专业调整、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依据。调查形式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用人单位调查、召开座谈会调查、电话调查等多种形式。

建立高职院校教师考察和审核机制。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职业教学和专业教学的教育水平。所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高职院校的教师聘任和教师定期审核,同时应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用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首先对教师应该进行岗前培训;其次通过教学成果建立绩效考评制度;还有定期组织教学方式方法交流座谈会,让教师相互总结和谈论自己在教授学生中的不足和优点。通过不断的交流总结,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总之,高职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根基,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基于高职教学改革及供给侧结构调整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优化顶层设计,以完善的内部教学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体系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保证体系顶层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质量保证体系在国有物业企业资产管理应用初探
质量保证体系原理在国有物业企业资产管理中应用可行性分析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设计保证体系建设和审查的若干专题研究之二——设计保证体系建设研究
加快顶层设计
BALIS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证体系平台简介
健康卡“卡”在顶层没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