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分形学角度看艺术形式的进化
——以中国绘画为例

2017-10-10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5期
关键词:花鸟画相似性分形

(南京埃森伟诚装饰设计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00)

从分形学角度看艺术形式的进化
——以中国绘画为例

王海伟许哲诚

(南京埃森伟诚装饰设计中心江苏南京210000)

近年来随着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不断进步,跨学科交叉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分形几何作为非线性几何学的基础,描述了自然界形态发生的一般规律,而这些规律被发现越来越适用于其他领域的跨学科研究。中国绘画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代代相传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有着其基本的规则,其发展脉络同样值得用跨学科的方法去研究探索,本文旨在为美术学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分形几何;绘画艺术;自然

一、分形几何

分形几何作为研究自然物体形态的几何学,对自然界不规整的、粗糙的、不可微的真实形状进行了精确地描述,不仅模拟出自然形状的生成过程,而且测量出了自然物体的真实维数,它的基本图形特征是:分形图形通过对其自身进行比例缩放并复制构成自相似的层次结构,局部与整体体现出相似性特征[图1]。

在现实世界中,自相似不仅可以体现在图形的外观特征上,在行为、方式、形态、功能等特征上也可以体现具有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性。分形几何的一般性质表现为:自相似性、无标度性、以及自仿射性[图2]。

[图1]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2]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二、自然的进化

进化作为大自然最基本的行为,创造出了惊人的复杂性,复杂形状的自相似性或无标度性,在数学上根源于其生成的简单规则——迭代,而迭代的物理机制就是控制论所说的“反馈”。进化的规则就是自然中的有机体携带着几个随机的变异,并不断地复制,周围的环境给出反馈,最适合某种环境的变异得到加强,在此基础之上,基于简单规则的不断迭代就能无意识地创造出惊人的复杂系统,整个宇宙都是如此。

三、中国绘画的进化规则

中国绘画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代代相传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有其基本的规则,根据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作出反馈,反馈的结果作用于新一代的艺术创作者,他们根据反馈的结果使已有的艺术形式得到创新和发展,从而使这种艺术形式完成进化。

在中国绘画的进化过程中,后代画家不是对古代风格的再造,而是通过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视像结构与组合方式对古代风格进行变革和演绎,形式诸要素、技法和单个母题可能被复述,而视觉上有机的宏观与艺术家运作手法的微观组成这两者更为微妙的形式确实是无法重演的,这些即是有机体所携带的变异[1]。

形式、技法和单个母题等诸宏观要素就相当于自然进化中的有机体,它们一代代遗传繁衍下去。艺术家运作手法等微观要素则相当于有机体携带的变异体,它们基于周围环境给出的反馈,哪种可以被大众所接受,哪种不可以被大众所接受,那么被接受的形式就生存了下来,得以继续繁衍下去。宏观要素和微观要素的结合方式,就是艺术形式的自组织方式,不同的艺术门类以各自的自组织方式不断地迭代、反馈,随着环境的变化,艺术形式也在进行着进化行为。如此地重复下去,下一层级都是对其上一层级的仿射,由此产生的结构和形式是具有分形特征的,它具有递规性,也就是说演化应该是生成论的,而不是构成论的。

四、中国绘画的分形特征

(一)自相似性

如果分析单独的一门画科的发展史,这体现出了中国绘画发展过程的自相似特征。比如中国花鸟画,早在新时期时代中国花鸟画已经萌芽,但尚未成为独立的艺术作品,战国、秦汉的画像石刻虽以描绘人物为主,但仍离不开花鸟作为陪衬,两汉六朝时花鸟画初具规模,初唐花鸟画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画科,进入五代,以“黄徐异体”为旗帜,花鸟画一科趋于成熟,从明两代文人的画兴起,发展到现代时期,出现了郭味蕖、陈之佛、张大千等一大批著名画家,他们的画风也各具特色。与中国绘画这一大系一样,它的生成过程以及结构也类似于一棵分形树。所以,中国绘画的结构是具备自相似特征的,由于艺术形式的形成与其繁荣程度与其产生的环境有密切关系,环境与环境之间又有所不同,所以这里的自相似表现为一种近似地自相似。

(二)无标度性

无标度性是指在分形对象上任选一个局部区域对其进行放大或缩小,它的形态、复杂程度、不规则性等均不发生变化的特征。

中国花鸟画是中国绘画的一个分枝,以这个思路继续下去,把中国花鸟画这个分支放大可以发现花鸟画同样具有很多分枝,如花卉、瓜果、竹石、鸟兽……在这些分枝上又会有很多分枝,这样的关系将会产生无穷的级联。无论将视角放大到什么程度,分支的形态、复杂程度、不规则性等性质都是和中国绘画这棵大树是一样的。反过来,如果将中国绘画这棵树的比例进行缩小,那么它就是中国艺术的一个分支,如果继续下去的话,中国艺术又会是世界艺术这棵树的一个分支,世界艺术又是世界文化的一个分支……这个系统的复杂性是无穷的。

(三)自仿射性

自仿射性是自相似性的一种拓展和延伸,是对发生器动力规则的一种描述。由于不同文化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产生的变换属于自仿射性变换,形态呈现出近似自相似性。将视野转换到中国绘画史的纵向时空中,中国绘画之所以呈现出的近似的自相似特征,其背后的规则正是一代一代的作自仿射性变换所形成的,这是因为在进化过程中,不同的环境给出的反馈不同,即使这些反馈只有微小的差别,经过长期的迭代也会产生巨大的差异,所以我们无法预测未来某一种艺术形式会发展成什么样,但创新肯定是艺术发展的主旋律。

五、中国绘画进化中的生成机制

分形之父曼德布罗特说:“可以把生成的这种形状设想为某种类型的焰火,在每个阶段产生的细部要比前一阶段的小:这种生成机制可以称为级联。”植物就是我们最常见的以级联作为生成机制的代表。

最初由人类创造的有限的几种艺术形式经过代代传承,门类变得越来越多,层级关系也愈加复杂,经过几千年的演化形成了今天如此众多的艺术形式。如果将中国绘画比作一棵树的话,这棵树的根就是远古的岩画、壁画、帛画等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以年代的更迭为干,生长出了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文人画这些树枝,再由这些树枝又生长出了六朝三杰、徐黄异体、三家鼎峙、元四大家、吴门四家、扬州八怪、海派大师等等这样的小枝,然后又由这些叶开出了如洛神赋图、簪花仕女图、千里江山图、早春图、双喜图等等这样的花,画家们经过代代传承,这棵树才得以产生如此多的分枝,具备如此复杂的结构,开出如此多样的花朵。

艺术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认识结果,绘画就是这种结果的物化形式,而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是需要不断积累,不断深化才能完成的,每一个时代的艺术遗产实际上是作为当时艺术家对现实进行审美认识的结果而留给后代的,这种结果实际上就是一种意识的体现,后代艺术家则在这一认识结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深化。作为表现生活认识的中国绘画艺术也是不断地积累和深化才能逐步完成的。例如从原始绘画的朱墨两色发展到唐宋绘画的色彩辉煌、层次丰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的中轴线便是表现为对中国绘画传统的传承[2]。这种传承就是意识的迭代,即在前人的意识作用于现代人,现代人以前人的意识作为基础产生新的意识,如次反反复复地继承下去。这是一个自组织的迭代系统,每一个艺术门类都有属于自己的内在规律和标准,这就是各艺术门类的自组织方式,它以这种方式为标准一代代繁衍下去,最终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它相当于自然界中的有机体,当人类的创造性作用于这种规律和标准时,就会产生出很多新的形式,通常这种新的形势带有强烈的时代特色,所以人的创造就像有机体所携带的不同的随机变异体,它根据周围的环境给出反馈,这也导致了一个时期内画风所体现出的不可预测性。

如果说自然的美轮美奂是大自然迭代的结果,那么艺术形式的丰富多彩就是人类意识迭代的结果。中国绘画的结构是具备自相似特征的,一个新的层级的产生都依托于对上一层级的仿射,新的层级又是上一层级所产生的众多分枝中的一个,所以级联的生成机制存在于中国绘画的进化过程中。

六、结语

大自然创造出了极其丰富的自然现象,人类创造出了种类繁多的人类文明,然而这两个看似不同的两个领域,却有着相似的生成规律。自然是一个庞大的自组织系统,每一个物种的生存与进化,都深受着周围环境的影响,人类创造的任何一种文明也同样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深远的,环境中的任何一个微小的变化,长久下去都有可能会使结果产生巨大的变化。同时,跨学科的研究让我们受益匪浅,这让我们跳出固有的圈子,用更加客观、广大的视角去审视事物的发展规律,这更加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发展脉络,更好的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1]方闻(美).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2]王菊生.中国绘画学概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8

王海伟(1984-),男,汉族,南京人,本科、硕士,南京埃森伟诚装饰设计中心,室内设计;许哲诚(1989-),男,汉族,南京人,本科、硕士,南京埃森伟诚装饰设计中心,室内设计。

猜你喜欢

花鸟画相似性分形
一类上三角算子矩阵的相似性与酉相似性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感受分形
浅析当代中西方绘画的相似性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分形之美
分形——2018芳草地艺术节
分形空间上广义凸函数的新Simpson型不等式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