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与大学英语教学
2017-10-10郭影平
郭影平
(上海理工大学 外语学院,上海 200093)
ESP与大学英语教学
郭影平
(上海理工大学 外语学院,上海 200093)
介绍了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起源、特点、分类以及在国内的发展,论述了EGP(通用英语)和ESP的关系,分析了现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不足,指出了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两大问题和所面临的困境:英语教学目标过低,英语教学尚未结合学生的专业;教学课时减少,课程被边缘化。最后指出,要摆脱困境,帮助实现培养“国际化、创新型、懂外语的专业人才”这一高等教育总目标,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应当从“打基础”转向“为专业服务”,教学内容从“通用英语”转向“专门用途英语”。
专门用途英语;大学英语教学;通用英语
Abstract: After introducing the origin,traits classifi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SP in China,the paper elucidat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GP and ESP,and then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ofCollegeEnglishCurriculumRequirementsas well as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confronting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The problems are:1)Colleg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requirements are too low;2)Colleg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s not closed related to students’ specialties.The trouble is that CET is being marginalized to a great extent.Finally,it points out that CET has to shift from EGP to ESP and play its role in the goal of higher education:to cultivate internationalized,innovative workforce.
Keywords: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ESP);collegeEnglishteaching(CET);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EGP)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历经两次重大改革,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通过广大英语教师的辛勤努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对外交流日益扩大,国家亟需大批国际化、创新型、懂外语的专业人才。所以,按照以打基础为目的的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培养出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都在压缩大学英语课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南开大学等重点高校已把大学英语学分降至6~9学分,一般的本科院校(如笔者所在的上海理工大学)压缩到12学分。看来,这种情况还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大学英语教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大学英语教师面临转岗或“失业”的困难。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探讨摆脱困境的途径,即: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应该从“打基础”转向“为专业服务”,教学内容从“通用英语”转向“专门用途英语”。
一、ESP综述
(一)ESP的起源及其在国内的发展
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始于1960年代的英国。英国语言学界的三位知名学者Halliday,McIntosh和Strevens于1964年出版了一本名为TheLinguisticSciencesandLanguageTeaching的著作,首次提出了ESP的理念:“ESP 是公务员的英语、警察的英语、法官的英语、药剂师和护士的英语、农业专家的英语、工程师及装配工的英语。”[1]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英语在国际政治、经济、贸易、科技、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英语学习不再是一种纯语言学习,而是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工具性。学习目的从单纯的研究语言转向提高语言交际能力,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随后,一些英语国家的高校纷纷开展了ESP教学项目,把英语教学和学生的专业学习结合起来。由此,英语教学内容从EGP(通用英语)转向ESP(专门用途英语)。195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布报告说,全世界近三分之二的工程技术文献是用英语撰写的,而全世界超过三分之二的科技人员不能阅读英文论著。这一报告在非英语国家掀起了一股学英语的热潮。越来越多的人学习英语,希望掌握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这种情况下,ESP教学模式在非英语国家也应运而生。20世纪70年代末期,ESP教学理念被引入国内。当时的一些理工科院校按照ESP的教学理念,成立科技外语系,开展科技英语教学和研究,尝试结合学生的专业进行英语教学。于是出现了“机械英语”“电工英语”“工程师英语”等ESP课程。到了80年代初期,ESP教学在国内很多高校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由于当时学生英语水平偏低等原因,ESP教学很快就被EGP教学所替代。21世纪以来,一方面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逐步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其明确的教学目的、显著的教学效果,ESP教学又受到国内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二)ESP的概念、特征和目的
除了上文Halliday有关ESP的理念之外,一些中外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ESP概念。
Mackay认为:“ESP是指有明确实用目的的英语教学,这种目的和职业要求紧密相连。”[2]
ESP研究专家Hutchinson & Waters认为:“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3]
英国学者Tom & Alan认为:“ESP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方法,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取决于学习者的目的。”[4]
卢思源教授认为:“ESP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指专为科技人员和商贸工作者的某些特殊需要而设计的英语教学方法和教材。”[5]
冯建中教授认为:“ESP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例如警察英语、护士英语、科技英语、商务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等。”[6]
尽管各位学者对ESP概念的表述不完全相同,但是从中可以归纳出两个共同特征:1)ESP与某种职业或学科紧密结合;2)ESP的学习者有着明确的专业或学科目的。
1985年4月,ESP教学专家Peter Strevens在斯里兰卡ESP国际研讨会上指出:ESP有四个根本特征(absolute characteristics)和两个可变特征(variable characteristics)。ESP四个根本特征是:1)需求上,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2)内容上,与特定学科或职业相联系;3)语言上,适合相关专业或职业的句法、词汇和语篇;4)与通用英语(EGP)形成对照。ESP的两个可变特征是:1)可以只限于某一种语言技能的培养(如阅读技能或口语交际技能;2)可以根据任何一种教学法进行教学。
纵观国内外学者有关ESP的概念,不难看出ESP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它是以应用语言学理论为依据,以学生的特殊需求或专业为出发点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所学专业领域用英语进行学习和交流的能力,以及在所从事的行业里用英语进行工作和沟通的能力。
(三)ESP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ESP有不同的分类法。目前国际上比较著名的是Jordan(1997)[7]根据使用目的所作的两分法和Hutchinson & Waters(1987)[2]依据学科门类所作的三分法。
图1 乔丹的ESP分类图Fig.1 ESP classification by Jordan
图2 哈钦森和沃特斯的ESP分类图Fig.2 ESP classification by Hutchinson & Waters
从图1、图2可以看出:乔丹以使用目的为标准,把ESP分为职业英语(EOP)和学术英语(EAP)两大类,学术英语又进一步分为通用学术英语(EGAP)和专用学术英语(ESAP)。而哈钦森和沃特斯则以学科门类为标准把ESP分为科技英语(EST),商务英语(EBE)和社科英语(ESS)三个大类。它们又进一步分别分为职业英语(EOP)和学术英语(EAP)。尽管分类方法不同,但是学者们都把职业英语和学术英语作为基本的分类单位。这充分表明“职业英语”和“学术英语”是ESP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二、大学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关系
大学英语是指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展的公共英语教学,是通用英语(EGP)的代名词,其衡量标准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专门用途英语是指结合学生专业所进行的英语教学。本质上,两者都是语言教学,都可以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不过EGP是以教授语言的一般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即掌握英语语言共核。EGP强调学生理解英语的基本结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篇的能力。EGP是一种适用所有职业和场合的通用语言,不考虑学习者目前的专业与将来从事的职业,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基本功,即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而ESP则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或特定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将专业知识学习与语言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教学过程注重专业英语的词汇特点、语法特点、修辞特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其目的是增加学生的专业英语知识,培养在专业领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升学术英语水平。EGP和ESP是整个英语学习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EGP是前期阶段,侧重语言本身,而ESP是后续阶段,侧重表达的内容。
三、《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不足及其实施结果
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是教育部于2007年8月正式颁布的。与1999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相比,《课程要求》有三大特点:第一是针对原来教学大纲刚性过强、分类指导不足的问题,将之前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要求》;第二是将原大纲提出的“以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主”的教学目的改为“以提高听说能力为主”;第三是将“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改为“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新模式”。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解决长期以来被社会批评的“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问题。《课程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课程要求》的执行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课程要求》也存在着两大不足:1)规定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教学要求偏低;2)没有明确ESP教学在高等外语教育中的地位。第一个不足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要达到的英语水平与高中毕业生的英语水平差距不大,导致重复学习,资源浪费,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第二个不足是大学英语依然沿袭通用英语的套路进行教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在自己专业领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课程要求》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国家对国际化、创新型、懂外语的专业人才的需求。正如刘润清所言:“大学生英语能力十分低下并不是指大学毕业生什么也不能说,而是不能就与工作相关的内容进行正常的交际。”[8]2009年7月8号的《中国教育报》报道,当年大连国际IT人才招聘会吸引了戴尔、惠普、华为等200多家企业参加,提供需求职位5 000多个,应聘者也高达近2万人。然而60%的应聘者由于不具备专业英语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而落选。目前这一情况仍未有根本性改变。2014年11月28日的《文汇报》报道,我国目前非英语专业56%的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花费了大部分学习时间,但仅有5%的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无障碍交流。同年的“全球英语熟练度指标”显示中国仍然是“低熟练度国家”。很显然,以“通用英语”为内容的现行大学英语教学很难培养出合格的英语专业人才。
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一些英语教育专家提出了批评。束定芳教授指出: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不当、目标模糊,深陷于“应试教育”的泥潭。绝大多数学生只是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而学习英语。英语学习没有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只是为了英语学习而学习[9]。章振邦教授说,我国的普通英语教学年限太长,专业英语重视不够,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一直都学通用英语,所谓四、六级英语测试,都是在测试通用英语的水平。大学英语教学未能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结合,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是不可能胜任需要专业英语的工作的[10]。
四、大学英语转向ESP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专家意见
(一)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家对高质量的国际化、创新型、懂外语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应当进行适当调整,即:大学英语从一门“语言基础课”转变为一门提升学生专业外语能力的“语言工具课”;教学目标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文化素养”转变为“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和学术交流、从事工作的能力,提升学生学术和职业素养,使学生成为真正懂外语的专业人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钱冠连教授认为:“一般大学本科生外语过关的标准可以考虑为:1)在自己相关学科或领域内,与外国人直接交流,听得懂(允许听不懂再问)、讲得出(允许不流畅);2)在自己相关学科或领域内,能借助词典阅读外文原版书籍。”[11]1994年至1995年,英国文化委员会(British Council)在近百个国家进行了一项名为“English 2000”的大型调查,其结论是:1)英语的世界地位不会动摇;2)掌握英语至关重要;3)ESP教学将成为主流;4)文字教材不可替代;5)英语师资培训要将英语和其它专业知识相结合。由此看来,ESP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方向。此外,英语的知识是无限的,没有一个人可以掌握各个行业的英语。基础阶段之后,人们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一定是结合自己的专业或职业。如果大学英语一味地教授通用英语(EGP),而不结合学生的专业进行ESP教学,学生将来在工作中所需要的专业英语没有掌握,而掌握的通用英语又用不上,这种脱离学生专业需求的英语教学就是一种时间和资源的浪费。最后,大学英语转向ESP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阅读理论告诉我们,读者的背景知识越丰富,对篇章的理解就越深刻。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方向,如果大学英语能够结合学生的专业开展ESP教学,课堂上学到的词汇、语法与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紧密相关,学生的学习效果必然会更好。英语学习促进了专业学习,专业学习巩固了英语学习,两者相得益彰。所以,结合学生的专业开展英语教学是大学英语改革的方向。
(二)可行性
尽管ESP教学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但是最近几年发展迅速。2009年起“ESP in Asia”国际学术研讨会年会连续在重庆大学、宁波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复旦大学、首都对外贸易大学召开,2010年《中国ESP研究》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正式创刊,2011年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专门用途英语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2013年4月上海市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了中国大陆第一个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大纲《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2014年中国专门用途英语评估测试研究与发展中心成立,2016年1月,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成功举办了“全国ESP高端学术论坛”。所有这一切对ESP教学在高校的开展与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近年来,中小学基础英语教育和大学英语教育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学新生的英语水平明显提高。我国高中英语教学对词汇量的要求已达到4 500个,许多高中毕业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已经接近或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这为高校开设ESP课程提供了生源保证。同时,一些学者(卢思源2009[5];张云勤2014[4])在ESP教学领域的教学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可以复制的经验。他们在ESP方面独特的教学方法、成功的教学经验、显著的教学效果值得英语教师们借鉴和学习。
(三)专家意见
针对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和不太理想的教学效果,国内一些知名英语教育专家纷纷呼吁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尽快由EGP转向ESP。
章振邦教授提议我国外语教育应该把通用英语教学全部下放到中学阶段去完成,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应该专注专业英语学习[10]。程雨民教授指出,我国的外语教学必须进行转型,即通用英语教学应该成为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大学应担负起专业性较强的ESP教学[10]。戚雨村教授预言结合学生专业进行英语教学是高校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10]。卢思源教授指出,ESP/EST十分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因为它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阶层和各领域对外语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5]。杨惠中教授认为,我国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通过英语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表达自己的专业思想,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在性质上就是专门用途英语[12]。蔡基刚教授强烈呼吁把通用英语(EGP)放到中学去完成,大学实施和学生专业有关的英语教学[13]。
综上所述,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就是一种帮助培养专业素养、提升专业水平、了解专业前沿知识、在专业领域与国际同行进行合作交流的工具。所以,大学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使用英语的能力,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就是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从通用英语(EGP)转向专门用途英语(ESP)。
五、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懂外语的专业人才。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国所需要的人才首先是能够运用外语就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在国际社会中进行对外交流、国际谈判以及国际合作的专业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应当从通用英语(EGP)转向专门用途英语(ESP)。大学英语只有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结合学生的个体需要开展教学,学生学习英语才会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果才会更好,大学英语教学才可能摆脱目前的困境,在培养国家亟需的“国际化、创新型、懂外语的专业人才”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1] Halliday M A K,McIntosh A,Strevens P.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1964.
[2] Mackay R,Mountford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78.
[3] Hutchinson T,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 张云勤.基于交叉学科视角的ESP教学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4(3):38-41.
[5] 卢思源.ESP/EST纵横谈[C]∥庄智象.中国外语教育发展战略论坛.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6] 冯建中.基于ESP的MTI教育模式研究[J].外语研究,2015(2):51-55.
[7] Jordan R R.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A Guide and Resource Book for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8] 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9] 束定芳.华东六省一市高校英语教学情况调查:目标与设计[J].山东外语教学,2014(5):9-15.
[10] 束定芳.外语教育往事谈(第二辑):外语名家与外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11] 钱冠连.外语教学的基本理念[J].外语与翻译,2015(1):87-89.
[12] 杨惠中.EAP在中国:回顾、现状与展望[C].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ESP研究高端论坛,2010.
[13] 蔡基刚,辛斌.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统一性与个性化——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修订的思考[J].中国外语,2009,6(2):4-10.
(编辑: 朱渭波)
ESPandCollegeEnglishTeaching
GuoYingping
(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UniversityofShanghaiforScienceandTechnology,Shanghai200093,China)
2016-09-20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教研科研培育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
郭影平(1963-),男,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E-mail:gypwjpgl@163.com
H 319
A
1009-895X(2017)03-0207-05
10.13256/j.cnki.jusst.sse.2017.0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