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华尔街运动的修辞批评
2017-10-10邓志勇
邓志勇,杨 涛
(1.上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444; 2.上海理工大学 外语学院,上海 200093)
占领华尔街运动的修辞批评
邓志勇1,杨 涛2
(1.上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444; 2.上海理工大学 外语学院,上海 200093)
围绕2011年美国金融中心纽约爆发并迅速席卷全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运用社会运动修辞批评有关理论对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进行修辞学解读。从修辞学角度看,占领华尔街运动可以描述为占领运动者通过占领行为的各种形式影响政府或有关机构从而改变现状。作为修辞者,占领运动者审时度势,采取了众多修辞形式,如选择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所、静坐、贴标语、喊口号、游行示威、演讲、唱歌等。这场运动之所以能够发生并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运动修辞者提出了一个能打动人心的主张,并有效地运用了“可获得的”修辞手段。
占领华尔街;运动;修辞批评;策略
Abstract: In 2011,the Occupy Wall Street Movement erupted in the financial center of New York City,and rapidly swept across the whole country.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some relevant theories of social movement criticism,conducts a rhetorical criticism of this event.Rhetorically,the movement can be described as its participants’ endeavor to utilize all kinds of forms to persuade the government or relevant institutions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As rhetors,these participants adopted various rhetorical means,such as selecting symbolic venue,sitting-ins,chanting slogans,putting on protest signs,staging protest marches,making speeches,singing songs,etc.The reason why such a social movement could occur and sustain itself for a long time was largely that the movement rhetors presented an appealing claim and effectively utilized all the means“available”in that rhetorical situation.
Keywords:occupyingWallStreet;movement;rhetoricalcriticism;strategies
2011年9月17日,一些人占领了离华尔街纽约证交所、纽约联邦银行不远的祖科蒂公园,抗议遭受不公平待遇。后来,占领运动快速升级,游行的人开始占领大学、公司总部、金融机构,波及美国一千多个城市。随着占领华尔街运动的人数不断增加,他们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但主要聚焦于社会的变化,如创造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解决普通民众的住房问题、给民众互联网自由,等等。这场由不同领域、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参与的运动,由于参与者占领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标性场所华尔街,而被称为“占领华尔街运动”。
本文运用当代社会运动修辞批评的有关理论,对占领华尔街运动进行分析与评论。
一、分析工具:社会运动修辞批评的理论
(一)修辞学视阈下的社会运动与社会运动修辞批评的涵义
从修辞学角度看,社会运动可以定义为旨在一定程度上或某个方面改变现状而发起的非机构化的群体性的修辞行为。用伯克的话(1966)说,社会运动是诱发社会合作的群体性的行为,也即运动参与者通过自己的修辞策略,如演讲、游行、静坐等,诱发社会上其他的人或机构/组织像他们那样所思、所言、所行,也即接受他们的主张、观点,建立他们所主张的秩序、机制、组织[1]。社会运动修辞行为如图1所示。
图1 作为修辞行为的社会运动Fig.1 Social movement as rhetorical act
据此,社会运动修辞批评可以定义为对作为诱发合作行为的社会运动进行阐释、评论的过程,也即对旨在一定程度上或某个方面改变现状而发起的大众性/集体性的修辞行为的评论。“改变现状”意味着运动的发起者和参与者需要说服、影响他人,所以也可以说“社会运动修辞批评是对人们过去试图通过主要是语言的符号去改变人们行为的研究”[2]。不管社会运动如何发生、发展和结束,其修辞性特征是不容置疑的,研究运动实质上就是研究人们在制造运动中使用的各种方式,也即研究修辞。如果说社会运动修辞者需在特定情景下获得可能的劝说手段,那么修辞批评者则需要阐释社会运动者是如何做出这类选择及其效果如何。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是基于将社会运动视为修辞行动的基本理念。与其它类型的修辞行为一样,社会运动也涉及修辞者、听众、话语及情景。修辞者也即运动的参与者,包括运动的领导人;听众包括社会运动旨在影响的人和机构;话语包括社会运动者所能运用的所有运动形式,如演讲、静坐、唱歌、图画、服装,等等;情景是指社会运动发生的时空条件,包括当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社会运动所涉及的基本要素如图2所示[3]。
二、占领华尔街运动的修辞行为分析
(一)占领华尔街运动修辞行为的过程描述
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并引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美国的经济因此受到巨大打击,失业率大增,国民对美国政府怨声载道。在国际上,阿拉伯之春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的游行和运动持续蔓延。在这样的国内及国际背景下,美国民众不能容忍经济的衰退以及公司对国家政治的影响,他们决定为自己而斗争,发出自己的声音。最早的占领者包括社会上的小混混、失业者、自由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社会主义者、黑客和艺术家[4]。据Facebook注册数据统计,占领华尔街运动人数自从2011年9月中旬开始,平均每三天就要翻一倍,到10月,登记者遍及太平洋彼岸,到了香港、东京、悉尼等地[4]。此外,运动成功地吸引了媒体、政客甚至好莱坞明星和导演参加。
为了聚集人气,扩大示威的社会影响,运动者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技术和渠道,开博客、建网站、拍录像、建图书馆,还有人甘当志愿者,帮助组织集会及提供与运动有关的各种服务,如餐饮和医疗服务,甚至还提供消磨时光的书籍,等等。这样,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具有一定形式的民间性运动组织就此产生,将占领华尔街运动推向高潮。
然而,同其他类型的社会运动一样,占领华尔街运动也遇到各种各样的反运动形式,其中最主要的是政府的种种阻扰和干预。最明显的来自政府的反运动形式是纽约市政府驱赶占领者,对祖科蒂公园进行清场,其理由主要是占领者影响纽约市的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的交通和卫生问题。11月15日,大约200人被逮捕,有些还是记者。除了政府的强势干预和阻扰,也有民间的反运动行为,其理由是占领行为影响了非运动参与者的正常生活,妨碍了他们的正当权利。如何应对反运动的挑战,这是摆在占领运动者们面前的一个修辞考验。
俗话说,没有不散的筵席。尽管占领运动采取了各种策略以应对反占领运动,但一番博弈之后,占领华尔街运动在轰轰烈烈地持续半年多时间后逐渐消沉下来,一年后基本上寿终正寝。尽管民众从来没有停止为权利和真正的民主而奋斗,甚至占领华尔街运动一周年纪念日仍有几千人聚集到华尔街纪念,但作为一种运动,占领华尔街运动无疑已经基本结束。
图2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的主要要素Fig.2 Major elements in a social movement
① 此处“非运动参与者”可包括那些反运动的群体成员。
(二)占领华尔街运动修辞要素分析
作为一种修辞行为,占领华尔街运动可以描述为“运动者通过占领运动的各种形式,影响政府或有关机构从而改变现状的行为”。宏观地说,占领华尔街运动的修辞者是所有参与占领的人,他们占领具有象征意义的华尔街,试图影响政府或有关机构来改变现状,比如,改变经济或金融政策,改变就业状况,改变财富分配不公平,改变医疗保健现状,等等。同任何其他修辞行为一样,占领华尔街运动修辞也是通过和平的示威而非军事行为来影响政府或有关机构接受运动参与者的主张。即使在占领运动中出现一些小的暴力性行为,但整体上,这种运动的自由性并没有丧失。一方面是运动参与者都自愿参与,另一方面是运动参与者可以选择不同的示威形式,比如静坐。作为修辞行为,占领运动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符号,它向听众即占领者们试图影响的政府或机构传递了丰富的信息。运动参与者选择在美国金融中心的纽约的华尔街附近安营扎寨,而非美国的政治中心华盛顿,这本身具有深刻的意蕴。显然,运动参与者旨在向人们表达对金融和经济现状的不满。根据社会运动修辞批评的理论,占领华尔街运动的“语体”形式包括占领、静坐、集会、演讲、标语、唱歌等。随着占领运动的推进,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语体”修辞策略。
如前文所述,占领华尔街运动者通过占领来劝说/影响政府或机构来改变现状。对运动者来说,参与者越多越好。为此,他们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包括建立官方网站occupywallst.org 并发布最新消息,利用Facebook和Twitter社区网做宣传,拍摄录像并将之放在Youtube网上,使用视频聊天联系运动者,到处张贴宣传标语,等等。为使人们长时间地进行占领活动,运动者们组织人员提供餐饮、医疗等后勤保障服务,甚至建立图书馆以供占领者们消磨时间,真可谓服务周到。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运动者们“寻求一切可以获得的劝说手段”,以吸引民众参加运动。
当然,要劝说民众参与运动,更重要的还是提出一种能够打动民众的运动主张。正如有些运动者手持的标语所说:“我的救助在哪里?”“我在这里是为了我的未来。”运动者们提出的核心主张是要消除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因为美国百分之一的人掌握了百分之九十九的财富,而当下的经济危机更对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类似的标语,如“别抱怨,来占领吧!”“别相信当局,相信我们自己。”可谓抓住了民众对财富分配不公平及生活贫困的不满心理,激发了他们为未来而奋斗的热情。这些标语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却能激发民众热情,促使他们参加占领运动。
占领华尔街运动之所以能够迅速聚集能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诉诸的对象主要是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即那些中产阶级以下的民众。占领运动的官方网站occupytogether.org打出了这样的标语:“我们是99%,在一起我们找到了力量;我们不同背景的人寻找到了共同之处,我们站在一起,一起向前,我们一起占领。”*该运动的官方网站occupytogether.org.这种非常醒目的形式点出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的问题,同时也激发了民众的强烈愤慨,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占领运动并从中获得一种归宿感——因为在占领行为中民众获得相同的身份并可集体宣泄心中对现状的不满。而对那些已经在占领中的人来说,他们意识到自己并非孤军奋战,因此就会继续坚持下去。可见,该广告践行了伯克所说的“同一”策略。
或许,最能全面展示占领华尔街运动主张的是在运动官方网站的文字号召,题为AModestCalltoActiononthisSeptember17的文章[5]。从标题可见,该文的目的是号召人们采取措施,也即参加到占领华尔街运动中来。靠什么来吸引民众呢?该文的第一句就表明,占领行为的目的是革命。所谓“革命”,就是要改变现状。接着指出,人们需要的是自由,但现状是自由被剥夺了,金钱取代了政治;当前的体制本身就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因为统治者是极少数富人。该文用了平行格(parallelism)将美国政治体制、经济、财富分配等严重的问题一一道来,并指出由于美国现行制度弊端不可能自动消失,必须要采取革命的行动来重新获得自由和公平的权利,消除社会的种种弊端。该文的一个宏观论题如图3所示[6-7]。
图3 占领华尔街运动号召的论题结构Fig.3 Argument structure of Occupy Wall StreetMovement slogan
该文极具鼓动力,因为它不仅展示了绝大多数民众面临的种种严重问题,其中包括公司对政治体制的影响、对社会的控制等,还阐明了这些问题的根源。从修辞运作的机制来说,文章诉诸的是人们的价值和情感。人是价值的动物,该文通过诉诸普世的自由、平等的价值,激发人们参加占领运动。该文使用一连串的“如果你……,你就是我们一员”的句型,突出展示了参加占领运动的理由,并以一连串的“我们呼吁……”句型营造了一种事态的严重性和参加运动的紧迫性,这对鼓动民众参加占领华尔街运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像其他运动一样,占领华尔街运动也经历过政府的阻扰和压迫。比如,政府不允许占领者们使用诸如电子牛角等扩音设备,这对占领者进行鼓动、宣传提出了挑战。庆幸的是,他们寻求到一个适合社会运动的独特手段,那就是“人体话筒”(human microphone),其作用原理就是坐在前排的听到演讲的人把内容传递给坐在后面的人,这样后排的人就能够掌握演讲要点。这是团结一致的典型例子,因为人体麦克风传递了大家互相帮助、一起占领的理念。这种人体麦克风不仅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还使人们感觉彼此相依,彼此有一种认同感。面对政府的阻扰,占领者还寻求到适合当时情形的劝说手段,比如将录像放到最流行的网站Youtube上,使更多的人选择站在示威者一方。占领运动遇到的另一种反运动形式是政府对占领地进行清场。为了维持运动,占领者们则采取针锋相对的修辞策略,即在其官方网上发布号召标语:“紧迫:每个人都去自由广场!”“现在就去!我们重新占领!”为了应对反运动,占领华尔街运动者采取的另一个重要修辞策略是延伸运动的诉求,涉及互联网自由、和平和同性恋等多种问题,这样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到占领运动中来。
如前文所述,图像是社会运动修辞的一个常见形式。在占领华尔街运动中,有两幅醒目的图画发挥了重要的修辞功能,见图4。
图4 社会运动宣传画Fig.4 Social movement advertisements
图4的左图是占领运动进行到第四个月时出现的。该图有何修辞功能?其作用机制是什么?毫无疑问,该图是运动者们的重要修辞策略。随着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发展,运动者们需要不断地为运动注入新的活力,否则占领运动就会走下坡路。因此,他们不再只占领华尔街地区,还要占领其他重要的地方,这样才能壮大运动的声势,扩大运动的社会影响。从图4可知,它以简练、有力和直接的方式传递给人们这样的信息:“响应占领运动的号召,参加11月2日的大罢工,解放奥克兰!我们的目标就是关闭1%。”除文字之外,图上还有一穿黑衣男子挥舞一面白旗,上面写着红字“占领”,表明要象占领华尔街一样占领奥克兰。另外,还有一双滴着鲜血、戴着用美元符号做的镣铐的手,表明民众正沦为富人的奴隶,民主正在丧失。该图的色彩对比鲜明,抓人眼球,使用红色的“大罢工”“占领”“解放奥克兰”等引人注目的文字唤起人们参加运动的激情。通过文字和符号,该图建构了一个修辞三段论式的论题[8-9]:
大前提(省略)凡是被人奴役,丧失民主/自由/公平权力的人都应采取措施;
小前提我们大多数人都被少数人奴役,被剥夺民主/自由/公平的权力;
结论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参加总罢工,占领奥克兰,关闭1%)。
在该论题中,大前提因体现了人的普遍心理而不需要表示出来,更形象一点说,这个论题可以用图5表示。
图5 图画的论题结构Fig.5 Argument structure of the picture
在上面的论题结构中,由于“理由”和“支持”是一般民众都具有的常识,所以没有直接表述出来。而“反证”部分也因是人之常理而被省略:“谁甘愿作别人的奴隶?”“谁愿意容忍民主/自由/公平丧失?”可见,上面的图画通过建构具有理性的论题劝说民众紧急行动,即如占领者所期望的那样参加示威活动,从而促使政府/机构改变现状。该论题之所以有劝说力,关键是其诉诸了民众广为认同的价值观并激发民众的情感。
若将此图画与前面那篇号召民众的修辞文本进行比较,不难看出,两者本质上的修辞作用机制相似,因为其诉诸的价值以及激发的情感相似。两者在形式上的区别在于它们的语义表述方式以及号召民众占领的地方不同,前面的文本语义表述方式是文字,后面图画的语义表述方式是文字加图片符号。值得一提的是,上面的图画号召民众占领的地方已经发生变化,这是因为运动者必须扩大运动的声势和社会影响,使运动能够持续下去,换言之,占领华尔街运动者根据运动修辞的历史进程,选择恰当的修辞策略从而使其社会影响最大化。对运动者们来说,占领的地方越多,社会影响就越大。
占领华尔街运动爆发11个月之后,占领运动的网上又有出现了一幅图画(见图4右图),其目的是呼吁民众在9月15日至17日进行集会,因为那正是占领华尔街一周年的纪念日。与左图相比,该图画更直接地指出了华尔街与腐败政治(写在左边的箭头里)、环境危机(写在右边的箭头里)、债务(写在箭头中间位置)的直接关系。这个图的主题是“条条道路通华尔街”,正如图上多个箭头所示,普遍的腐败政治及环境危机都与华尔街有联系。透过“条条道路通华尔街”这个句子,人们似乎听到一个吼声在愤怒地谴责华尔街造成当前失业率高涨、经济危机、财富聚集于1%的人身上等问题。图中的地球下方悬吊着一个美元符号,表明地球上的一切都与金钱/财富有关。图画中所提供的信息,显然暗指2008年因华尔街金融机构贪婪所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及其给广大民众带来的不幸遭遇。处在图画核心位置的是占领华尔街运动的一个著名官方标语:“我们是99%。”这与图底部的号召标语“解放自己”及集会的时间和地点形成语义和功能上的呼应。图中的数字99%非常醒目,凸显了绝大多数人因财富分配不公而被极少数人控制和压迫的现状[10]。99%的人居然受1% 的人控制、压迫,公平与正义何在?所谓的民主与自由的价值何在?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因此,这些被人控制和压迫的大众就应该积极参加集会以求自我解放。虽然此时占领华尔街运动实际上已经结束,但运动者们还是在寻求可能使其复燃的手段。
如果将以上考察的种种运动修辞形式,如占领华尔街、号召民众占领华尔街的文本和图画以及其他象征性行动串联起来,就会发现贯穿各种修辞形式的是一个不变的主题,即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广大民众为了自由、公平、正义应该参加运动从而促使政府/机构改变现状。不管这场运动是否最终真正导致了运动者们所希望的现状的改变,都不能否定这场占领运动的修辞性本质,因为修辞的本质不在于事实上的改变,而在于修辞者(即占领者)在特定的修辞情景下寻求到适合的劝说手段,即劝说或影响政府/机构改变现状的修辞策略。综观整个占领运动,运动者们在运动的各个阶段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修辞策略,从占领运动的最初场所的选择(华尔街)到后来的其他地方,如芝加哥(“占领芝加哥”)、校园(“占领校园”)、沃尔玛(“占领沃尔玛”)、奥克兰(“占领奥克兰”),等等,从静坐、游行到集会,从演讲、标语、口号到影视图片,从人体扩音器到网络媒体,从官网到脸书或微博,从餐饮服务到阅读资料,从触目惊心的1% 与99% 的数字对比到文字号召中富有感染力的一串串平行格,几乎所有可能有助于占领运动的发动和持续、并将使社会影响最大化的手段都被使用上,印证了亚里士多德“修辞是寻求任何特定场合下可能获得的修辞手段的功能”之名言。比如,运动发起者选择占领华尔街而不是其他地方,是有深刻涵义的,它将矛头直指华尔街金融机构的贪婪及其与腐败政治的联系;他们选择号召民众在一年后的占领运动周年纪念日而不是其他时间再一次进行集会,是因为这个时刻更有象征意义,更能唤起民众对运动的热情;他们使用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因为在当今快节奏的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三、结束语
占领华尔街运动虽然结束了,但其影响并未随之消失。一个重要的证据是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就职演讲中明确呼应了占领运动者们的诉求,表示要改变政府的有关政策,涉及教育、就业、医疗保健、金融政策等,尤其是涉及民生方面[11]。此外,占领华尔街运动对人们的意识层面上的影响也不可小视:它将美国社会的弊病、美国底层民众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的根源暴露于天下,不仅提高了民众对社会弊端的关注,更激发了民众捍卫自己权利的热情。占领华尔街运动对美国社会之所以产生了巨大影响,是因为运动修辞者们根据当下的修辞情景提出了相应的明确的修辞主张,采取了适切运动的各种修辞形式,激发了民众的情感,回应了民众的普遍关切。有理由相信,占领华尔街运动作为捍卫基本人权的修辞行为将载入史册。
[1] Burke K.Language as Symbolic Action:Essays on Life,Literature,and Method[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8.
[2] Stewart C J.Historical survey:rhetorical criticism in twentieth century America[C]∥Mohrmann G P,Charles J,Donovan J.Explorations in Rhetorical Criticism.University Park: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73:1-26.
[3] 邓志勇.当代美国修辞批评的理论与范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4] Schere M.Taking it to the streets[N].Time,2011-11-24.
[5] St.Wall O.A modest call to action on this september 17th[EB/OL].(2011-09-17)[2016-03-05]http:∥occupywallst.org/article/September_Revolution/.
[6] Toulmin S.The Uses of Argumen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58.
[7] Foss S K,Foss K A,Trapp R.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on Rhetoric[M].Prospect Heights,Illinois:Waveland Press,1985.
[8] Aristotle.Rhetoric[M]. translated by Roberts W R.New York:Random House,Inc.,1954.
[9] 邓志勇.修辞三段论及其修辞运作模式[J].外国语言文学,2003,20(1):13-19.
[10] 尚园岭.透过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看“占领华尔街”运动[D].上海:上海理工大学,2012.
[11] Phillips M.President barack obama’ s inaugural address[EB/OL].(2009-01-21)[2016-03-05] https: ∥www.whitehouse.gov/blog/2009/01/21/president-barack-obamas-inaugural-address.
(编辑: 朱渭波)
ARhetoricalCritiqueoftheOccupyWallStreetMovement
DengZhiyong1,YangTao2
(1.SchoolofForeignLanguages,ShanghaiUniversity,Shanghai200444,China;2.SchoolofForeignLanguages,UniversityofShanghaiforScienceandTechnology,Shanghai200093,China)
2016-10-10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2017BYY003)
邓志勇(1963-),男,教授。研究方向西方修辞学、语体学、语言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 E-mail:shzhydjx@shu.edu.cn
H 05
A
1009-895X(2017)03-0234-07
10.13256/j.cnki.jusst.sse.2017.0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