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两岸日常用语的不同

2017-10-09朱效民

对外传播 2017年7期
关键词:日语民进党大陆

朱效民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还在新疆念中学,记得应该是看《读者文摘》上的一篇比较两岸口头用语的文章,其中以幽默的口吻提到大陆骂人时通常会斥责对方是“饭桶”,而台湾骂人时则往往会痛扁对方为“屎桶”——两岸同是骂人却有着“高下”之别。这让我这个当时的中学生心里隐隐约约有一丝优越感:那遥远而偏僻的台湾岛似乎没有我们这边文明啊。

台湾新闻节目里的“冻蒜”

2015年底,我终于有幸来到台湾大学短期访问。在大陆早就得知台湾的电视新闻和评论栏目非常有名,充分反映台湾的社会样态,据说大陆游客来台一个不可或缺的项目就是看电视。因而一到宿舍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电视,新闻报道中刚好一大群人在街头为国民党领导候选人朱立伦竞选造势,正群情激昂地齐声高喊着“冻蒜”!“冻蒜”!我竟完全茫然不知其意,一时搞不清楚“冻蒜”是在为己方加油呐喊,还是在愤怒声讨对手——是让对手“冻住而算(蒜)了”吗?直到两天后有个频道特别加注括号标明是“当选”之意才恍然大悟,一时间觉得自己虽已是身在台湾了,但似乎仍然离台湾挺远的。

台湾的电视里,除了经常出现的诸如“冻蒜”“乔一下”(协调一下)、“抓耙子”(打小报告的人)、“阿飘”(鬼)、“阿兜仔”(外国人,尤指欧美人)等台语或闽南语以外,还有少量的粤语,如“猴赛雷”(好厉害),以及大量的日语,如“卡哇伊”(可爱),“阿萨力”(慷慨大方),“玛沙芝”(按摩),“趴嘛叽”(朋友)等,而且英语单词也会从主持人及嘉宾口中随时蹦出来。更有意思的是还有不少中、英、日语等杂交的词汇,如“PO文”(网上贴文),“Q弹”(又嫩又弹)、台北市长柯文哲被称为“柯P”(P乃英文教授之意,因柯智商极高)、网上“KUSO版”(恶搞版,日语发音、英文字母加中文);台湾“行政院”的外文既有英语也有拼音:Executive Yuan;国民党的简称KMT是台湾的汉语拼音,民进党的简称DPP却是英文;“中央研究院”的外文名称则是拉丁文:Academia Sinica!大街上的厕所名称也往往是“化粧室”(日语)、“Toilet”(英语)及汉语名称“厕所”各自表述,不一而足。街道两旁的商业广告及各式招牌也常常是繁简同台、英日杂陈,有时甚至会让人产生似乎在逛“唐人街”的错觉。令人不得不感慨,台湾人民语言的国际化程度真是丰富多彩啊!但同时也有点儿疑惑:这种各类语言文字交汇共存的情形是一种网罗众家、海纳百川的文化自信呢,还是缺乏自主性、主体性和统一标准的杂乱无章?

很快从电视里还发现,一些汉字竟然在台湾有完全不同的读法,而且这些读音在大陆的《新华字典》里是没有的,甚至当年在学校里还作为错误发音而被语文老师批评纠正过。随便举几例如下(前为台湾读音,后为大陆读音):发酵(xiao - jiao),侩(kuai - gui)子手,包括(gua- kuo),垃圾(lese - laji),曝(pu - bao)光,租赁(ren -lin),这可真让我意想不到。另外,韩国前女总统的名字在台湾读作朴(pu)槿惠,在大陆则是朴(piao)槿惠。电视评论节目里经常出现的诸如“素人”(指没有权势背景自我打拼的人,有褒义),“阳春立委”(指刚当选、无经验的立委,有贬义)、“口条清楚”(夸奖口舌伶俐,但“口条”一词在大陆一般不会用在人身上,所以我一直以为有讽刺挖苦的意思)、“尾牙”(年终聚餐)等词汇,如果没有台湾朋友及时指点迷津、解惑释疑(比如我特意打听过有没有“荤人”和“头牙”的说法),我往往会不自觉地穿凿附会,看电视的效果不仅大打折扣,而且很可能谬以千里了。

另一方面,台湾新闻报道里的一些用语非常生动活泼,透着柔和的亲切感和温馨的生活气息,同样为大陆新闻所罕见。如把选举人上街拜票时用的扩音器称为“大声公”(喻通向人民的传声筒)。民进党由于蔡英文选情强势有利,使得民进党的立委竞选也普遍跟着沾光而大获全胜,被称赞为“母鸡带小鸡”;相反,国民党的朱立伦则因败选而拖累本党立委的选举连带着倒霉,被痛批为“母鸡压死小鸡”。一评论节目中的嘉宾在谈到国民党党产问题时,立刻端起一碗龟苓膏大吃起来,原来是要拿“龟苓”比喻国民党的党产应该“归零”,让人不禁莞尔,严肃的政治话题也时不时能轻松搞笑一把,真有点举重若轻的味道了。2016年春节前夕台南发生地震,很多媒体都把地震称为“地牛翻身”,想一想倒也挺形象的。听说高雄当晚地震时,惊慌失措跑到大街上的都是大陆游客,当地人均是一派稀松平常、神情自若的样子,怪不得台湾人居然会给可怕的地震起“地牛翻身”这样带点儿“卡哇伊”的名字,真是很有一副超然、淡然的生活态度。我猜想台湾大概也会把夏季经常光顾的台风称作“天马行空”,或者“飞龙在天”什么的吧。

街道市井中的日常用语

刚到台北时,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中国”两个字,觉得很是亲切。如我宿舍附近的“中国和芳”,捷运(地铁)里还有“中国山中”一站,只是有点儿纳闷这是指中国的哪座山的里面呢。过了一阵子,才知道是自己一厢情愿念反了,“中国和芳”原来是一所学校:“芳和国中”,“中国山中”则是“中山国中”。有台湾朋友告诉我,在台南的高速公路边上有一块“安平国中”的牌子,坐游览车经过的大陆游客一律读成“中国平安”,并高兴地认为是大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在台湾开的分店——如此乌龙原因在于大陆的教育体系里是没有“国中”这样的概念的。刚开始,我对“国中”和“中学”也分不清楚,直到仔细看捷运站名的英文才知“国中”(Junior High School)应该相当于大陆的初中,而“中学”(High School)则相当于大陆的高中。

在台北车站附近还看到了“迪化街”的路牌,这让我十分惊讶,大陆早就把迪化改称为乌鲁木齐了,因为迪化原本有“启迪开化”当地所谓落后少数民族之含义,明显带有大汉族主义的政治上的歧视意味儿。而乌鲁木齐是蒙古语的音译,是“青青的牧场”之意。有趣的是,当我向新认识的几位台湾朋友介绍我是来自新疆乌鲁木齐,也就是台北人逢年过节必去的迪化年货大街的那个“迪化”时,他们几乎都露出好奇的神色,但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迪化”一词在新疆当地历史上的负面歧视含义。其中一位长相颇有些少数民族神韵的女士聽后竟然哈哈大笑,说乌鲁木齐的发音有点像台湾的土著语,意思是“乱七八糟”“一团麻”,言下之意似乎还是迪化比较高雅一些。endprint

猜你喜欢

日语民进党大陆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赢在耐心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冰之大陆
“拒绝民进党”
冰之大陆
日本民进党成立
冰之大陆
看漫画,学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