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肖江虹小说《犯罪嫌疑人》的悲剧性建构

2017-10-09严义卿

资治文摘 2017年6期
关键词:悲剧性

【摘要】贵州青年作家肖江虹的《犯罪嫌疑人》,是一部反映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与精神状态的力作,通过1976年一桩强奸未遂致死的悬案,导致三名犯罪嫌疑人悲剧性命运。作者通过描写案件的侦破过程与龙潭村各色人等的反应,从有罪推定的荒谬性、复仇的野蛮非理性和看客心理的麻木自私性三个方面,建构了小说的荒诞悲剧性。

【关键词】《犯罪嫌疑人》、有罪推定、看客心理、悲剧性

贵州青年作家肖江虹一直致力于反映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与精神状态,肖江虹发表于2011年第5期的中篇小说《犯罪嫌疑人》,是一部反映现实的力作,作者把故事发生的背景移置到了1976年,由一桩强奸未遂致死的悬案,导致三名犯罪嫌疑人被贴上“杀人犯”的标签,招致悲剧性的悲惨命运。

一、有罪推定:罪行的荒谬

龙潭村刘老把20岁的大女儿刘桂花走亲戚返家途中被人强奸未遂杀死裸尸抛于村东旷地上。经过三位公安老黄、小梁、小赵的排查,村子里三个人嫌疑最大,分别是:中年麻糖匠王建国;“老酒鬼”胡卫国;青年村小教员林北。

办案人员从“有罪推定”的办案思维出发,三位犯罪嫌疑人被冠以犯罪分子的待遇,被牛绳五花大绑,在村民众目睽睽之下押走审讯。查无实证,三人被放了回来。命运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非但没有洗脱犯罪嫌疑,老黄固执地认为他们之中一定有罪犯,还让公社书记转告你生产队长肖明亮,看牢这三个人。

故事发生于1976年,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中,“有罪推定”盛行。没有做坏事的人受到冤枉,轻微的罪行却要受到重罚,特别是涉及敏感的政治问题,惩罚特别重,容易出现冤假错案。另外,按照“家庭成分”形成的政治身份将人分配到不同地位,成分不好被赋予原罪。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疑罪从无”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冤假错案的出现,才能维护每一个人的人格尊严呢和合法利益不受侵犯。值得深思的是,三个人在患病死之前,均说自己才是强奸杀人犯,换取其余两人能够堂堂正正活下去的机会。老黄在退休之后再次来到龙潭村,羞愧地说,“该说对不起的是我啊!该脸红的也是我啊!”“有罪推定”造成的悲剧让人唏嘘不已。

二、复仇:野蛮非理性

复仇的行为会带来极端的暴力行為(暴力与冷暴力)和恐怖的后果:民办教师林北遭到村民白眼,受害者亲属拒绝母亲帮忙,母亲忍受不住压力去世后无人帮忙抬棺材,林白的教师职业也被开除,甚至受到记分员的性侵害,精神陷入失常的境地;糖匠王建国的生意毁于一旦,房子被人付之一炬,重病的妻子命丧黄泉;只得重操骟匠旧职业,流浪他乡。胡卫国深夜被人打瘸。三人总是遭人白眼,无人待见,村民们争先恐后与其划清界限。被害人的亲属,拒绝他们的帮忙不说,处处敌视他们。被害人的弟弟,总是拿着明晃晃的篾刀,欲杀三人为姐报仇。懂得其清白的村队长也无能为力,只得让他们逃难异乡,远走高飞,三人为了保全他人,争着违心承认自己是强奸杀人犯。三人贫病交加,先后悲惨死去。三人的遭遇,用小说中的话说“做犯罪嫌疑人比直接做罪犯还要辛苦”,令人叹息不已。

复仇是人类文明史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类历史中,无论是史实中发生的还是文学作品中的复仇行动,一般都具有严厉性的特点。中国传统道德层面,复仇者的复仇行为往往被冠以正义的色彩,占据道德的制高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血缘关系、友情关系的复仇行为是一种赞美与讴歌的态度。在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强奸杀人的罪名有着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力,对于善良的人们带来一种巨大的恐怖效应:人们不能成为一个这样的十恶不赦之徒,这样的行为的发出者不应该存活于世间,应该下地狱。

三、看客心理:人性的麻木冷酷自私

“看客”文化在中国自古就存在,作为“国民略根性”,“看客”文化在鲁迅作品中得到深刻的演绎,展现人性的复杂。“看客”文化背后的血腥残忍直到今天在现实生活与在文学作品中仍有警示意义。

在造成三位嫌疑人生命悲剧因素中,众多面目模糊的看客无疑充当着帮凶的角色。龙潭村沿袭着古朴的生活方式与伦理观念,人们守望相助,文革动荡丝毫没有影响到这里。“强奸杀人案”的发生,使整个村庄丧失了名誉,找出三个犯罪嫌疑人之后,不管他们的人品与乡邻多年相交之情,人们直接把三人视为“强奸杀人犯”,集体以公平正义的方式大义凛然地对其“精神暴力”,对三位“犯罪嫌疑人”的悲惨遭遇冷眼旁观甚至推波助澜,人们不和他们一起看电影,乡村教员林北的母亲去帮忙丧失却被无情拒绝,“老酒鬼”在一个晚上被人套麻袋打的奄奄一息,围观的人们无人施以援手,反倒阻止赤脚医生肖德学的施救。

所以,《犯罪嫌疑人》中三人的悲剧性命运,是由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环境所造成,是从有罪推定的荒谬性、复仇的野蛮非理性和看客心理的麻木自私性三个方面共同建构而成,是对历史、现实、人性的反思。

【参考文献】

[1]肖江虹《犯罪嫌疑人》[J]《当代》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第5期

[2]祁军:《野蛮与荒诞——余华小说复仇主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6

[3]曹养元:《永恒主题下的投影——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中的复仇主题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4]张智全.《“有罪推定”的惨痛悲剧——读中篇小说《犯罪嫌疑人》》[A]北京:中国法院网.2015年3月5日

作者简介:严义卿,女,现任教于贵州省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悲剧性
女性视阈下宿命论的悲剧性
从《项羽本纪》的语言描写中看项羽的悲剧性
浅议《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人物悲剧性
文化碰撞下的爱情挽歌
“三言”中妓女形象的悲剧性探析
浅谈《窦娥冤》的悲剧性
《平凡的世界》的爱情悲剧性
论高明《琵琶记》的悲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