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插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10-09韦慧洁
韦慧洁
【摘要】妙“图”胜“话”,相比于直白的文字表述,形式多样的插图更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大量插图的应用,使教材更加直观、生动。它更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好插图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化学教学;教材;插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249-01
与旧教材中大量的文字叙述相比,新教材中文字叙述比例明显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插图及简明扼要的文字,栩栩如生的图画和富有创意的编排大大增加了新教材的直观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同时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插图作为化学学科的第二语言,其中贮存和浓缩了大量的信息有着语言文字无法比拟的直观、简洁。所以,在教学中有效地应用插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素养都有重要作用。
一、以图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位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学中可以“借图发挥”并配以启发性的问题串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学习氨的性质时,通过氨的喷泉实验图片及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有关氨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二、关注插图细节,突破教学重难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很多概念、化学反应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由于受到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对这些概念和化学反应很难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更别谈应用了。这时教材中的一些插图就有“用武之地”了。例如:《必修2》中讲到离子键的概念,对学生来讲很抽象,很难理解,书本上以钠原子和氯原子形成氯化钠示意图展示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理解氯化钠中的化学键就是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的,从而理解了离子键的概念,插图的引入避免了教师在课堂上从概念到概念的灌输。
那钠原子和氯原子是怎样形成氯化钠的呢?直观、形象的示意图,学生可以很快就会给出正确答案。这时可以再结合此图回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再一次加深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理解和掌握,这都是插图的神奇功效。
再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中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也是非常抽象的,我们就可以结合教材中铜锌原电池装置(1)及其工作原理示意图来学习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该原电池工作时发生了什么反应?
2.反应中电子是怎样转移的?
3.溶液中阴阳离子是怎样移动的呢?
4.该装置是怎样形成闭合回路的?
5.该装置中能量是怎样转换的?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串指导学生读图、识图、分析图及语言表达能力。由于学生受到知识经验和年龄特点的限制,往往容易只看到整体而忽略了插图的细节。在上述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再引导学生挖掘教材插图中一些细节所蕴含的知识。但是我们不能直接告诉这些细节在哪里、说明了什么,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才是主体,要改变以往“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的动起来,达到提高培养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以图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
现在的高考非常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考察,不再是过去的死记硬背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给予充分的重视,教材中就有许多这方面能力培养的插图。例如:在讲盖斯定律时的例题中就有这样一个插图
1.图示结果说明了什么?(培养观察、分析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2.为什么反应的路径不同但反应的焓变确是一样的呢?(逻辑思维的严谨性和完整性培养)
3.这个结果说明反应焓变只与什么有关呢?(挖掘插图中隐藏的知识,拓宽教学资源)
四、以图进行思想品德和情感教育
新教材中大量关于科学研究史、科学家及其研究材料的插图。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感受科学家的研究方法、研究态度及面对权威不屈服的胆识,还可以激励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求实创新,加强其爱国精神。教材中还有很多关于社会热点的插图,例如:环境问题及化学学科相关职业的介绍,这些都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觀等。
总之,教材中多种多样的插图蕴含了大量的信息,它们使抽象、模糊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直观,不仅能使化学教学轻松愉快,而且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还能使我们教师在化学课堂上“闪闪发光”。
参考文献
[1]王磊.化学1[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王磊.化学2[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