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出我的真心,换取你的奋发
2017-10-09刘玉虎
【摘要】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很多,从教育教学的实施者来说,真心的付出可能是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把我们的真心真意转向孩子,令其奋发,促其进步,改善师生关系,建构和谐,作真正意义上的有心人,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爱心;耐心;诚心;恒心;真心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245-02
现在我们常常看见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主导者教师与受教育的主体学生之间关系紧张、矛盾迭出的报道。而且教学成绩也是不如人意。学生学习懈怠,缺乏奋发向上的劲头;教师急躁,常发牢骚。这可能是学习主体因负担过重、竞争过烈、压力过大而造成对学习的厌弃与反感;也可能是学业引导者因管理过苛、期望过高、分配不均而造成急功近利道德缺失的主观行为的存在,于是在长期的摩擦过程中,学生没了奋发向上的信心,教师也没了留名梓里的信心。老师一旦有了这样的情绪事情怎办的成?所以,我们需要规劝老师摆正自己的心态,放好自己的架子,尽力促成教育教学效果的飞跃。
首先是献出爱心。有人把选择职业比作是选择爱人,就是说你要全身心地去爱它,从不背叛自己的职业选择。面对少不更事的孩子,我们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从心中溢出爱来。那天,建华正在读书,“吱”一声来了短信,他急不可待地掏出来查看,我走到跟前:‘“傻屁孩,长大了再看不迟”,那孩子不假思索地将手机交给我,后来还主动解释了一些其它的过错;有趣的是,有一校领导将丽婷的手机当场摔碎还踩了两脚,那乖巧的孩子立马和老师干起来。其实学生犯错,不一定要批评,瞥一眼有时比你骂十分钟效果要好:他知道你的意思,并能体会到你对他的“缺点”保守了“秘密”,于是他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至少在你的面前不会。老师要是揣着一颗母亲的心去面对犯错的孩子,那么孩子会感到幸福与快乐,自然也就愿意跟着你了,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我用爱的真和真的爱,指定能换回孩子的自励与奋发。
其次是拿出耐心。这体现了你对学生个人发展的信心和提携他成长的责任心。教育的效果不可能在一时半会儿凸显出来,想一蹴而就是绝不可能的。要让学生转变可能需要一个月、几个月,甚至几年,这要看教师的道德伦理水平、人文关怀水平和平等尊重与有效祝福是否到位、是否高规格。
泥鳅是拉不成鳝鱼的,学生的成长水平有先天体质的差异,有后天成长环境的差异,所以你要爱因斯坦这样一个10岁还不能流利说话的人,一个月或一个学期就提高成绩,那是你的可悲。月明背课文结结巴巴,我能静静地等她一分钟,然后再去提示,终于,她背完了,她的信心上来了;可是张老师看到她作业缭乱,错误多,撕了,两棒,于是她恨她。与少不更事的青春少年在一起,就像面对哭闹不止的婴儿一样,我们应当有足够的耐心去抚慰,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有足够的耐心去寻找原因,最终使他们得到成长。
第三是出具诚心。《后汉书·马援传》说:“开心见诚,无所隐伏。”就是真实的心志与真诚的心意下,对方不会对你有任何的隐瞒。成语有“心诚则灵”,俗语有“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都是说做事要有诚心,心中要常怀真诚。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一天想的是晋职、评优,再下来是学生的成绩,很少有人想到用自己的真心诚意来为学生做点什么事,更没人想到学生本身:“这一个”活生生的智与能与健全与情感完美结合在一起的生命体,他有何成长的快乐与体验。在教育过程中有相当多的教育机智是稍纵即逝的,没有谁能够规定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才能获得。有人讲,“教师因学生而存在”,所以必须弄清楚每一个对象的身世背景、性格特征、行为习惯,我们就有了存在的意义,就有了特别的“先知先觉”。我们拿出如此的诚心,不愁达不到“马不扬鞭自奋蹄”的效果。
第四是保持恒心。古人云,“无恒之人,易所不占”,意思是沒有恒久德行的人,求卦也没用,《易·恒》爻辞:“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就是说不恒久地保持德行,就会蒙受耻辱。这都是讲人要用恒心去坚持一个可贵的德行。持续不断的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容纳学生,甚至包括惩罚学生,让他感到你将他当人看待,当子女一样珍视。
我们倡导把学生看作是有探究、有创造、有好奇心、有发现力的“本性”“完整的人”。所以只需在日常工作中给予他们人性关怀,关注他们对生理理解和心理的诉求,突现他们的独特的学习与成长的主体地位就行了。向向同学因幼儿时期意外事件的原因留下智力迟缓之疾,但是我坚持跟踪、抚慰、问讯、照顾,尊重她的每一丁点儿的进步,于是她的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得到提升与建树,她的学业成绩也是与日俱进,自信心也与优等生毫无差异,在这一过程中我长期坚持不懈地去帮助向向,自然也就换到了她的奋斗与积极向上。教育的功能就是启蒙、修复、完善并提升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作为教师,用恒心去坚守这一立场,定能获益匪浅,事半功倍。
以上谈及的爱心、耐心、诚心、恒心,究其实质就是真心,是真心的组成部分和关键要素,作为一线教师或多或少的都有这样的几个方面的体味,我们需要把此修养与“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和“为了孩子一切”的教育理念结合起来。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饱尝更多的艰辛,需要我们心中长存“放下布袋,何其自在”的禅念,摒弃那些使我们迷失了道德良知的功名利禄、权力欲望,把我们的真心真意转向孩子,令其奋发,促其进步,改善师生关系,建构和谐,作真正意义上的有心人,达到自然而然地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桂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1期.
[2]王俏华.论我国榜样教育中的道德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作者简介:刘玉虎(1964.12),男,汉族,宁夏彭阳,宁夏大学中国语言教育,一级教师,本科,主要研究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现在宁夏彭阳县红河镇初级中学任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