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新课改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

2017-10-09陈方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新课改教学策略

陈方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小学古诗词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新课改;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212-01

古诗词的教学就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放开自己,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同时,新课标也强调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这种古诗词教学模式启发学生自求自得,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一、营造情感氛围,入境悟情

营造一种感染力及导向力俱佳的氛围,是师生能否顺利完成教与学任务的重要条件。试想,如果教师在讲课时,能够做到妙语连珠、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而且幽默风趣,学生则一定会为这妙趣横生的课堂所陶醉并沉浸其中,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和“感知、理解、记忆”也就会在这种氛围下悄然完成。《渔歌子》这首词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在安史之乱后隐居山水时所作。教学时,教师先向同学介绍:张志和是一个年少怀才,深受肃宗皇帝重视的诗人,“志和”的这个名字也是皇帝亲赐的,使学生了解张志和的名字由来,在此氛围下,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和老师的一些适当的讲解引导学生进入阳春三月时那美丽的西塞山,跟着那白鹭一起在空中飞翔,在漫天的桃花下散步,聆听那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江河中那肥美的鳜鱼,学生们感觉自己就是作者,戴着青箬笠,穿著绿蓑衣,即使冒着斜风细雨仍留恋这美丽的景色不肯归家。学生从而领悟到词中所寄寓的诗人对这闲散生活的留恋和热爱,最后加上对作者的生平事迹和遭遇的介绍,体会诗人“不须归”的深层含义,再让学生配乐朗读,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也缩短了学生与这首词的距离,对这首词产生美的认识,增强学习效果。

二、巧设问题,加深理解

一首古诗,诗人在创作时,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因而不同的人,在读它的时候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感受。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这话只讲对了一半,因为又有谁保证这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莎士比亚笔下那个哈姆雷特呢?读者的主体性是应该充分发挥,但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并不是说他们爱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这里还有一个尊重文本(或文本作者)的问题?。所以培养学生个性化理解就需要老师深层次地解读文本,设计一些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或“牵一发而动全身”颇具张力的问题。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激起学生无限的兴趣和思考潜力,真正培养他们的个性化理解,同时又能使问题立于经典文本之上,使学生系统地把握文本。比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有张力的问题:“‘遍插茱萸少一人,少了谁啊?”这一巧问,学生立刻明白了原来是王维在推想兄弟们在重九登高时想念自己的情景,体会诗人有创意地写作。再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同样可以设计一个张力的问题:“为什么叶绍翁看见一枝红杏出墙来,就知道有满园的春色呢?为什么他不把园中的美景写下来呢?”这是一个既有趣味性而又耐人寻味的问题。学生可能会产生许多个性化的理解:“可能叶绍翁以前来过”,“可能只是他的猜测”,“可能他故意这么写,留给我们来想象”。老师可以顺势追问:“想象一下,假如你推开了柴门,满园会是怎样的春色呢?”这样的巧问,学生肯定会对春景有许多不同的想象,真正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三、倡导自主诵读,尊重个性化理解

一首古诗,诗人在创作时,有他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经遇,因而不同的人,在读它的时候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感受,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如曹雪芹写《红楼梦》,肯定不会像今天的人们想得这么多、这么复杂,也未必如现在的《红》学大师们所分析的那么全面、深刻,然而不同的人读后,得到体会却都是不同的。再如唐人王翰的《凉州词》,有的人读后感到英雄豪放,有的感受到苍凉悲壮,有的则感受到战争的无奈与边塞的悲凉。一千个人读《三国演义》,心中就会有一千个模样不同的张飞;一万个人读《水浒传》,心中就会有一万个模样不同的武松,凡此等等,如是而已。在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常把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强加于学生,那就会抑制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反映着学生个性心理的行为,由于每个学生生活积淀不同,文化底蕴不同,审美情趣不同,审美的结果也就不会相同。有一位名人说得很好:正是儿童承袭了人类最初的诗性性格,他们智慧既指向眼睛所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灵看到的地方。进行古诗文的教学,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

对于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能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就行。在诗意的理解方面,一定要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美的最好的理解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之中。如何去“意会”意境,体验情感呢?诵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通过个性化的、有感情的诵读,才能体会到诗的真味。比如《泊船瓜洲》一诗中的“一水”、“只隔”、“又绿”、“何时还”这些词,都表达了一种浓烈的思乡之情,学生只有经过品读理解,才能体会到诗人思乡之情的真切。同时,再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才能够与诗人产生共鸣,这种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是古诗教学的最高境界。而且唯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领略到古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学生们吟诵诗文,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不仅可以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音律美、意境美、形象美,还可以广泛地积累语言,受到健康情感的熏陶与感染。

总之,古诗以它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浩如烟海的优秀文化中一直闪耀着灿烂的光芒。古诗教学也应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科学掌握,把握好节奏、方法让学生在热爱古诗中去欣赏学习它。让学生从古诗中开智力之泉,养浩然正气,立奋发之志,为将来的成就奠定基础。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新课改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