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大班的阅读教学

2017-10-09李玲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野兔大熊亲子

李玲芳

在阅读教学中,幼儿应该成为阅读讨论活动中的主人,幼儿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找并理解信息,通过思考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根据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探索出一种阅读教学的模式:教师读幼儿听→幼儿个性化地读→亲子共读→集体讨论,增大了幼儿的阅读时间,扩大了幼儿阅读空间,也使阅读活动提供了多方的交流机会,增加了深度。

一、教师读幼儿听

大班阅读讨论活动旨在萌发幼儿的批判意识,所以活动的成功关键在于参与讨论的幼儿要对讨论的文本感兴趣。因此,讨论活动开展的第一步就是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图画书的故事,目的是与幼儿分享图画书精彩的故事与思想,引发幼儿阅读故事和深入思考故事的乐趣。讲故事的时候,既要避免教师照本宣科地读或幼儿一动不动地听,也要避免听一个故事时,从开始“动”到结束。讲故事需要掌握节奏,动静交替,才不会让讲述者的表现喧宾夺主。只有故事讲得有趣了,才能进一步激发幼儿思考和讨论的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不是全班所有孩子都会喜欢同一个故事,因此我们一改以往“一刀切”的固有模式,在一个阅读讨论活动的周期中,通常给幼儿推荐三个故事。如在讲《上面和下面》时,我们还讲了《图书馆狮子》和《狐狸与兔子互道晚安》,这样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参与讨论,这样的讨论才能让每一个讨论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讨论活动中,才能发挥阅读讨论活动的价值。

二、幼儿个性化地读

即幼儿自由阅读。在教师讲故事激发兴趣后,幼儿进人自由的个人阅读的快乐时光。为此,我们创设了每天10分种的自由阅读时间,目的是让小读者们尽情地享受图画书的乐趣,建构属于自己的故事意义,产生个性化思考。这一环节让幼儿真正成为了阅读的主人,并由此爱上了阅读,乐于思考,在享受阅读乐趣之余,培养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三、亲子共读

父母在幼儿的阅读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在亲子阅读中,幼儿才能够得到“一对一”的阅读引导,充分交流他们在阅读中的疑惑和感想。但家长最大的困惑是不知如何高质量地陪伴幼儿阅读和讨论故事。为此,我们设计了亲子漂流读,让幼儿带着问题回家与家长共读,教师预设的问题对亲子阅读提供了隐性引导。如在《上面和下面》的教学中,当教师了解到幼儿一边倒地支持野兔而否定大熊时,让幼儿带着“难道大熊就没有可爱的地方吗?”这一问题回家和父母进行亲子共读。这样,在幼儿、家长和教师间构建了一个立体的讨论交流空间,不仅拓宽了幼儿的思路,还丰富了家长的阅读指导技巧。

四、集体讨论会

1.主要形式

集体讨论会是在幼儿充分阅读和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让幼儿在生生互动、师幼互动中逐步掌握多角度思考的方法。集体讨论会的形式丰富多样:可讲、可辩、可诉说、可质疑,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种主要形式。

(1)读者讨论会

读者讨论会形式宽松,一般可以利用图书馆专用活动室的时间开展,如果幼儿园没有图书馆时间,可以利用餐前饭后的时间,像和幼儿闲聊一样,谈一谈大家喜欢的书,说说喜欢的理由和有趣的地方。3-6岁是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这个时期的幼儿仍然习惯先有行为,然后再思考。在阅读中也一样,在每天10分钟的自由阅读中,大部分幼儿只是无意识地翻阅,自由讨论则帮助他们从无意识阅读走向意义建构的阅读,从只关注图画的细节到关注整个文本的叙事脉络,逐步把他们零散、无序的思考归于完整和有序。这就是读者讨论会的主旨所在。

同时,教师在组织读者讨论会时应该以读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与幼儿进行平等的交流,允许任何见解(只要不触碰到道德底线)的存在。讨论的根本目的就是让每个幼儿都能畅所欲言。教师尽可能做到少发言,多倾听,及时记录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和观点,并找出幼儿的思维弱点,为教师设计和实施高结构的问题导读式讨论、辩论会提供依据和思路。

(2)问题导读式讨论

问题导读式讨论是教师根据自由讨论中出现的重点话题设计开放式问题,用问题组,织整个讨论,从广度和深度拓展幼儿的思考的过程。问题导读的关键在于教师预设的问题,有效的问题具有以下特点:问题应该是基于幼儿已有经验基础上的问题。问题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从而推动他们进一步的思考。问题应该是结构不良的、开放的问题,应该考虑从提升幼儿的批判性思维品质的角度进行设问,可以就幼儿思维的广度、深度、准确性和公正性等方面提出问题。问题有利于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答案可以是多样的,没有固定答案。

如案例《上面和下面》中,当发现孩子在自由讨论时一边倒地赞成野兔而否定大熊时,教师就从事情的另一面提问题:“难道大熊就没有可爱的地方?”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应避免提出基于事实的问题,即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问题,如“中国在哪个洲?”

(3)辩论会

如果在自由讨论中教师发现有价值的话题具有争议性,或者有截然不同的两派意见,就可以考虑用辩论式讨论。如《阿利的红斗篷》中,幼儿对是否应该剪羊毛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教师可以就此组织一个辩论会,让幼儿的思考从无意识思考逐渐过渡到具有因果逻辑的思考。

2.集体讨论会实施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穿针引线策略

教师在阅读讨论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中起了重要作用。在活动中,我们既要充分给予幼儿讨论的自主權,使每一个幼儿都能畅所欲言,又要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这一点主要通过预设问题来实现。阅读讨论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萌发幼儿的批判性思考,提升其思维品质。根据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我们主要选取了清晰性、深度、广度、重要性和公正性这五个标准来组织和实施高结构的讨论活动。

在阅读讨论中,教师首先提出幼儿感兴趣的论题,在幼儿充分发表观点的时候,适时根据幼儿的讨论从五大思维标准方面进行提问和追问,把幼儿散漫的观点进行归纳整理,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品质。以《上面和下面》为例,在最后问题导读式讨论中,教师预设了三个问题,有效地组织和引导了幼儿的讨论。具体为“大家都喜欢《上面和下面》这本书,说说喜欢的理由。”(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做到温故而知新)“大家说了这么多喜欢的理由,那大熊和野兔你喜欢谁?”(聚焦讨论主题,提升思维的重要性)“看来大熊和野兔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那么我们从大熊和野兔身上能学习到什么?”(拓宽幼儿的思维广度,提升其思维的公正性。)

总之,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幼儿的讨论,教师需要运用穿针引线策略,帮助幼儿开展批判性思考。问题不在多,而在于精,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问题一定能推动幼儿进一步的思考,使其思维水平在活动中得到持续提升。

猜你喜欢

野兔大熊亲子
野兔为什么不会长太大
白鼬的舞蹈
小野兔的大耳朵
嘘,有熊出没
嘘,有熊出没
嘘,有熊出没
嘘,有熊出没
野兔的路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