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错误”成为生本课堂的一道风景
2017-10-09马继德
马继德
【摘要】“生本课堂”是相对于传统的“师本位课堂”提出的。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课堂上,教师需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为主体,更多地考虑学生是怎么学的。生本课堂要重视课堂的“错误”资源,教师备课需精心预设“错误”资源;课堂上要充分利用非预设“错误”资源”。让“错误”成为生本课堂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关键词】生本课堂;“错误”资源;预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69-01
教育专家成尚荣说过,“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也正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是很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分析学生形成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让学生在纠错中感悟道理,体会情感,领悟方法,发展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勇敢面对“错误”
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错误的处理存在着这样的现象:
(一)有意回避、刻意掩盖“错误”
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错误是自身教学缺失的原因造成的,课堂上他们对非预设的“错误”不知该如何解决。因此,他们就对不符合标准答案的观点视为错误,采取“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的做法;或以优生的学习成果为全班学生的学习成果,有意回避其他学生的学习“错误”。特别是在公开课上,教师刻意掩盖“错误”的现象更为突出。教师在课堂上为了流畅地完成自己的教学预设,不在自己同行面前“出洋相”,不愿“节外生枝”,打造了一个个精彩的“无错课堂”。课堂上,学生表演式的一猜就中、一说就对、一讲就准,使思维过程全部被掩盖。
(二)简单粗暴地严厉批评“错误”
课堂上出现“错误”成了打乱教学预设、影响课堂流畅的“罪魁祸首”。对于学生出现的课堂错误,教师往往缺乏耐心,怕耽误教学进程,表现出闻错色变。一旦学生课堂上回答错误或出现偏差或不流畅,就简单粗暴地打断学生的话语阻止学生的發言,严厉地批评学生,甚至斥责挖苦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战战兢兢,生怕出错。
(三)不负责任地一味赏识“错误”
新课程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日常评价中注重激励性评价。但由于一些教师走入误区,怕对学生的言行加以否定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于是对学生的“错误”也不负责任地一味赏识。在课堂上,教师不管学生说的有无道理,轻易鼓励。这种不负责任地一味赏识“错误”,对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二、精心处理“错误”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课堂应是学生可以出错的地方。教师要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善用学生的错误。由浅入深,充分展开,从朦胧走向清晰,从错误走向正确,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获得许多新启迪。
(一)备课需精心预设“错误”资源
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错误,有些是教师能够预料到的。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资源,需要教师对“错误”有足够的预见性。教师在备课时,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可以事先预测出学生学习某个知识点时可能发生的错误,还可以有意搜集或编制一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错误的问题加以预设,主动诱发错误,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错与对之间的交叉冲突和悬念,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质疑、辨析、发现,找出致误原因,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最终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二)要充分利用非预设的“错误”资源
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生本课堂,不仅备课需预设“错误”资源,在互动中,又要善于捕捉“错误”资源,利用教学中新的有价值的“非预设“错误”资源”,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生命活力。
1.转换角度,悦纳课堂“错误”
我们总是从错误走向正确,走向成熟,错误是一个人探求真理的标志。学生犯错更是不可避免。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作为教师,要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在课堂上尊重、理解出错的学生,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和谐发展.
2.善于倾听,发现“错误”价值
在一堂三年级的语文课上,老师正在带领孩子学习《找骆驼》这篇课文。对于“为什么那位老人知道那骆驼的左脚有点跛”这一问题,答案便是因为老人看见路上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所以断定“左脚有点跛”。这在课文中写得很明白,历来也都是这样认为。但是,就在这样不成问题的问题面前,一位学生却说:“我认为这位老人说的不对。如果骆驼背上右边的米比左边的米重很多,走起来肯定是右脚吃力,留在地上的脚印也会右边深,左边浅。”面对非预设的“错误”,老师一愣:“你是猜想的吧,有什么依据吗?”不料学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有一次下了大雪,我和爸爸去买米,爸爸右肩上扛着满满一袋子米,有50多斤,爸爸在前面走,我跟在后面,我发现爸爸留在雪地上的脚印就是左边深、右边浅的”。
学生的回答依据真实,又多么符合科学道理。如果当时教师不是善于倾听,而是有意回避或简单粗暴地对待学生不符合文本的“错误”观点,学生这种来自实践的正确见解,可能会被视为错误,予以否定,给孩子带来伤害。
3.延时评价,自主探究“错误”
我在上《我的战友邱少云》,在读到“千斤巨石……”这句话时,播放《我的战友邱少云》电影片段,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许多学生都说邱少云如何伟大、如何勇敢……但一孩子说:“邱少云,他真傻。”我当时说:“胡说,你才傻呢……”课后我十分懊恼:“为什么我当时会采用如此粗劣的对话?凭原有的感觉,当下迅速地回应。这是我当时最大的痛苦”。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理解上的“错误”,这也是他们与文本之间发生了思维的碰撞时。此时,该如何处理这非预设的“错误”资源”?后来在备课时,我精心预设“错误”资源,当课堂上一位学生说:“邱少云,如果我是你,我不会这样做?”时,随就改变了简单粗暴地挖苦“错误”学生,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成果急于进行否定的做法。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延时评价,将难题交还给学生。辩论“邱少云到底傻不傻”?让学生的思维在辩论中碰撞,绽放思维的火花,增进情感的体验。在自主探究中,学生从错误走向正确,从而让语文教学达成了目标。
在生本课堂上,延时评价不是不评价,而是因为时机不成熟。教师先用宽容的微笑.在学生心田里播下自信的种子,然后把纠错的机会交给其他学生或是出错的学生本人,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探究。当师生共同找到问题的症结时.学生随即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其实,课堂上只有当师生之间情感产生共鸣时.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参与语文学习,才能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走向生本》.
[2]《语文教学走向生本》.
[3]《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