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教育课与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融通
2017-10-09李晓萌
李晓萌
【摘要】工匠精神就是专业精神,在计算机专业课程当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教育,让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注入工匠精神的力量,这样技工院校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知识和技能兼备的双型人才。本文就工匠精神教育课与计算机专业课的融通进行了探索分析。
【关键词】工匠精神;计算机专业;融通;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055-01
“工匠精神”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执着专注、锲而不舍的职业品质;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行为;创新进取、艺无止境的创造精神;家国情怀、淡泊明志的职业操守。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可见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制造的未来走向和人才培养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工匠精神教育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已在当前技工院校中推广,如何把工匠精神教育课程从口号式的宣讲和应试,到学生学习和专业实践中来;如何把提技工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起来,这是需要我们共同探讨的课题。本文就工匠精神教育课与计算机专业课的融通浅谈一下笔者的几点想法。
一、工匠精神教育与计算机专业融通的意义
让学生拥有一技之长是技工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技工学校学生求学的核心目的。一技之长并非普通意义上的技术技能,只有“专”与“精”兼备才能称得上“长”。将“工匠精神”植入到具体的教育教学环节中,努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真正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工匠精神”。
计算机专业的工匠精神融通可以让学生在将来的就业中占尽优势。计算机专业的就业范围广,可能是软件、互联网络也可能是硬件维修等等。由于学生在校时间短,难以在三至五年的时间内将学生培养成能工巧匠,因而通过培育“工匠精神”的方式,为学生毕业后在职业岗位上成长为能工巧匠奠定素质基础。通过工匠精神的引入让学生明白只要掌握精通一门技艺并深入钻研,发扬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学习的工匠精神,就能面对不同的职业岗位,成为适应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其实是社会进步、企业生存、学校发展和学生就业的需求。
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融通工匠精神的实施方法
1.加强对教师“工匠精神”的教育
技工院校的教师是实施教学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在教学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通过对《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课教学大纲(试行)》和部编《工匠精神读本》进行培训学习,才能让教师具备教授学生的工匠精神。只有具备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所以技工院校进行教师轮训制度很有必要:计算机专业课教师和文化基础课教师定期进入相关企业进行实训,使教师充分感受企业文化,深入了解软件开发公司从软件需求、运行模式、代码编写、软件测试直至成品软件出品等一系列的知识,明白计算机专业企业员工所应具备的专业技能;还要及时掌握所教专业在互联网时代下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培养教师教学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励教师积极创建和承担科研课题,成为自己专业领域的专门人才和领军人物;要参加各级各类岗位竞赛,在教师中形成争当技能大师的浓厚氛围,身体力行,现身说法,向学生传导“技能成才”“技能成功”的正能量。
2.计算机课程教材进行革新,适应新形势下就业的需要
由于我国处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导致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教材基本都落伍于当前的社会实际。所以在计算机课程教材编制和安排上也要发挥工匠精神,把每一门专业课教材的选编和引入都符合当前新技术的发展,比如软件开发上对移动终端的APP和微信等社交媒体的二次开发等。做到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还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学校的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研究型教师。只有在吃透课标、深钻教材、研究学生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精心备课,在教学中胸有成竹和有的放矢。专业课的学习上教师发挥自身的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操守和创新进取、艺无止境的创造精神,把该课程的最新技术成果和趋势引入课堂,老师的这种一丝不苟,学无止境的教学态度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领悟了工匠精神的真正内涵。
3.从入学开始为每个学生做职业规划
计算机专业就是为了培养面向计算机行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熟悉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能从事计算机设备安装与维护、计算机文字图表与图像处理、网站规划与网页设计、IT软硬件产品销售及维护服务等技能,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所以在学生入学时就为学生做职业规划,也是引导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在基础课程完成之后,在所学计算机专业课中综合考虑学生个性特长、职业倾向、知识结构等影响因素,为学生选配合适的职业技能导师,为学生进行在学生全面掌握專业基本技能基础上,开展个性化精细培养,把工匠精神融入突出发展个人的一技之长之中,使学生真正精通一门技艺,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
当前社会所需计算机专业方面的人才大致有软件人才、应用型计算机操作人才、计算机维护人才、图形图像处理人才等。所以在教学课程设计上要引导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向,选定职业目标后,就要有耐心、专注严谨、尽善尽美,在自己喜欢的专业领域推陈出新。比如软件人才中的软件开发,需要手工输入编程语言代码,这时就需要专注一丝不苟,一个字母的错误可能会导致后期测试的多次返工。还有编程时在构架设计和编程语言的合理逻辑性方面也要严谨追求完美,否则后期产品漏洞百出,严重影响客户使用体验。再如图像处理时不认真细致没有耐心就会导致抠图半途而废。所以这就需要每一门专业课的教学都要求学生发扬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和服务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
在实现“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的过程中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技工院校把“工匠精神”融入日常专业课教学当中,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专业、专注、精准、创新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具备未来大国工匠的基本素质,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勇.中专计算机专业德育工作中工匠精神渗透研究.[J].成才之路,2017(5):15-15.
[2]徐明.技工院校教育教学与工匠精神的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6(21):56-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