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力教育新技术,助力语文新课堂

2017-10-09陈红

创新时代 2017年9期
关键词:沙漠答题语文课堂

陈红

今天,我们的课堂里,坐着的是00后的一代—他们大多是伴随着平板电脑、游戏机、手机等数字工具成长起来的“数字土著”,从小生活在信息化环境中,具有多渠道快速接收信息的能力,对信息技术有着前所未有的熟练与热情。而且,当今时代,是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眼下,学生做练习时,只要拿起手机,扫描练习卷中的二维码就可以轻松知晓答案,并能了解各个题目、知识点的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师生共同在教室进行教学活动已不再是唯一的学习途径。他们期盼更灵活的学习进度,更高频率地使用数字技术,想要有更多的个体学习机会。

面对这样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学习现状,面对这样的新课堂的挑战,我们的语文课堂如果还是仅凭“一嘴一书一粉笔”,那是远远不够的。在教育互联网大盛其道的今天,要想成为紧跟时代步伐的语文教师,就该深入思考怎样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课堂更出彩。

笔者有幸参加了无锡的智慧课堂,接触、研究了一種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智慧化课堂,它通过教师pad、学生答题器以及教室大屏,实现了一种高效的智慧化课堂的创新。这种新教育技术的应用,犹如一根杠杆,找到了课堂的创新支点,撬动了整个课堂各个环节生发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对八年级下册的一篇事理说明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进行了教学设计,按照感受沙漠、了解沙漠、揭秘沙漠、剖析沙漠、讲述生活这样的流程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感知文本,细读文本,精读文本,拓展文本,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究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我在部分教学环节适时地运用了一些新教育技术手段,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受到听课老师的肯定。一技之慧,惠及师生。细细分析,着重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借助影音图片,让课堂更生动

对于沙漠,学生觉得遥远而又陌生。为了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沙漠,上课伊始,屏幕上循环播放着我精心挑选的沙漠在各个季节、各个时间段的远景、近景图片,或雄浑,或壮美,或荒凉,或苍茫……伴着《丝路驼铃》梦幻的音乐,学生静静地欣赏着,思绪大概也不由自主地被带入那个无人之境。图片的视觉冲击,既让学生更近距离地感受沙漠,有了走进沙漠的兴趣与心情,也营造了课堂氛围,奠定了课堂基调。

在揭秘沙漠奇怪现象这一教学环节,学生通过精读文本,找到了“魔鬼的海”“海市蜃楼”“鸣沙”现象的成因,朗读了一遍,但这只是一种机械的识记,有些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怎样更清晰地讲清楚光的怪现象和声音的怪现象呢?不可否认,语文教师对这个问题有些词穷。这时,我播放了一个外国人在沙漠遇到“魔鬼的海”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探了一把沙漠之险,并利用动画讲解的方法演示了“海市蜃楼”,之后跟随短片带学生到鸣沙山境内滑沙,聆听鸣沙的轰鸣。

有效利用图片、音频、视频,可以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更高效、便捷、直观地探究了沙漠的本质,解答了学生阅读的困惑,满足了他们对于课堂的期许。这大大丰富了课堂的内容,让枯燥的物理原理变得生动、立体。

二、借助数据分析,让评价更精准

智慧平台利用答题器与学生互动答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有效的时间内独立思考问题。平台将学生答题情况快速地收集统计,教师能根据统计结果及时了解学生对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精确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对该知识点问题解答的对错。这样更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及时调整教学方略。在课后,也能第一时间更有针对性地分层给学生布置作业。

在解读文本之前,先扫清文字障碍。传统的语文课堂就是教师在课件上罗列出重点的字音字形,朗读完后迅速进入下一个环节。本节课上,为落实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我把字音、字形选项直接投到大屏。学生拿着答题器迅速选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我实时观察答题情况,并熟知学生答题的对错情况,根据数据分析,很自然地选择部分答错的同学重新做。我再根据二次答题情况做现场指导,从而很好地解决了语文课堂囫囵吞枣的现象,让教学内容的讲解“有据可依、有据可查”。

对于语文课堂的检测反馈,运用答题神器及数据分析技术,可以让学生的知识掌握轨迹更明晰、教师的课堂评价更精准。

三、借助投屏评注,让课堂更自主

在精读文本、剖析沙漠这一教学环节,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学习一篇说明文,我们不禁要去思考:作者是怎样把这些光怪陆离的现象给读者说清楚的呢?请大家品读4~5两段,分别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等角度对这两段提出1~2个问题,并把问题写下来。”

在学生细读文本、思考问题阶段,我在学生间察看,利用平板电脑随机将学生写的有价值的问题同步投到大屏幕上。如:

(1)“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了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这一句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2)文中说明“鸣沙”的成因,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3)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据一些专家的意见”能否省略?为什么?

(4)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来阐释这些奇怪现象的?

……

学生所提的问题被分批投屏后,在个体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协作交流,大家踊跃答疑。对重难点部分学生有分歧的问题,老师实时圈画批注、评注,加深学生印象。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随机问答平台功能,采用抽签的方式,自主选择同学回答,从而让学生注意力集中,积极动脑,主动参与课堂,有效防止了游离课堂现象。

利用新教育信息技术,改善了教学效果,将“以教为中心”的课堂变成“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样的智慧课堂更符合新的课程理念,让课堂更人性化,也更自主开放。把课堂交还给了学生,我的课堂我作主,真正做到问题从学生中来,问题到学生中去。学生不再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老师也不再囿于三尺讲台,可以轻松实现移动教学。endprint

四、借助网络平台,让互动更充分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新课堂,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课堂需要平等的交流、共同的探索,需要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

在本课的拓展文本部分,我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在学科活动功能中交流各自寻找的生活中的奇特现象,从而帮助学生探索生活中的奥秘,拓宽知识面。学生把自己平时所见过的、所读过的生活怪现象在平台上展示出来,有的自我解答,有的等待同学解答,有的需要老师解答。

在课堂交流环节,师生可以共同阅览大家提交的生活大发现。对有些熟知的现象,有人进行抢先展示;对有些不甚明了的现象,有人进行了激烈的互动讨论。哪怕有时最终的问题解答不尽善尽美,这样的真实互动也真正产生出“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积极效应,方便教师及时点拨,节省了课堂时间,互动更充分、高效。

短短的一堂课结束了,但这次教育信息新技术的尝试实践带给我的思考还远没有结束。

当前,在云技术、大数据、翻转课堂等一系列新技术、新理念的冲击下,教育内容持续更新,教育样式不断变化,教育评价日益多元。在这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双重变革的情况下,我们教师应该怎样改变,从而更从容地适应新时代的课堂呢?

首先,教师的心态要转变。

准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这节课之初,我还惴惴不安于新信息技术如何让学生接受,纠结于网络平台是否可以课堂现时运用,一位师者的话给了我启发和勇气。他说:“其实,我们老師不要去担心学生学不会,学生是很能适应新技术的,就连一部智能手机他们都能轻松搞定。倒是我们老师自己,要努力提高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

的确,云时代的新教师,不仅仅要能吃透教材,确定科学的教学内容,知道要教什么,还要掌握落实教学内容的有效路径,明白怎样教得有趣。而科学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的新信息教育技术亟待提升。所以,教师不能故步自封,要保持好奇心,不断学习,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其次,教师的定位要转变。

新语文课堂,教师不能再做课堂里喋喋不休的演讲者,而应更多地担任课堂内外活动的组织者,通过策划有效的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在课堂舞台上更多地表现自己。教师要做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的习惯,提高获取和加工各种信息的能力,发掘自主学习的潜能。教师要做现代教学的监督者,在信息渠道和教学手段应用上给予学生指导,以保证教学健康有序地进行。总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名演员,而是深得学生信任的课堂总导演。

综上所述,面对“数字土著”一代的学生,我们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适应数字化的教学环境,掌握信息化环境下的新教学方式。同时我们也要积极调整心态,改变课堂角色,力争不做落后的“数字难民”,让自己游刃有余地应用教育新技术,让新语文课堂大放异彩!endprint

猜你喜欢

沙漠答题语文课堂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沙漠之旅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走进沙漠
走进沙漠
穿越沙漠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