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症的树状模型

2017-10-09黄爱国

科技视界 2017年14期
关键词:神经症心理治疗模型

黄爱国

【摘 要】通过将神经症比喻为一棵树,科学说明了神经症的症状表现、核心情绪、发病原因等。结合树的模型,通过梳理各种心理治疗方法和理论,论述了神经症的心理治疗。

【关键词】神经症;模型;心理治疗;心理疏导疗法

Tree Model of Neurosis

HUANG Ai-guo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3,China)

【Abstract】By comparing neurosis to a tree, we explain the symptoms, core emotions and causes of neurosis. Based on the model of the tree, the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of neurosis was discussed in detail by combing various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methods and theories.

【Key words】Neurosis;Model; Psychotherapy; The Dredging Psychotherapy

1 神经症之树

心理疏导疗法把心理障碍比喻为一棵树,由根、干、枝叶、土壤四部分组成(如图)[1]。枝叶是求助者的各种症状,树干是“怕”,树根则代表求助者的过头性格,树根所成长的土壤是每个人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一粒种子在具有一定温度、湿度和各种营养成份的土壤中逐渐萌芽生根,发育长大,直至树大参天。

1.1 树叶

图1

各种神经症症状,如各类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各类恐怖症的逃避行为及反复思考现象,各类慢性或急性焦虑症状以及各类疑病症状等等,均类似于树的枝叶。其中,部分症状的外显性很强,比如强迫洗涤,求助者反复洗手,不能自拔,外显性很强。其实,更多的症状则是“内隐式”的,即内部的剧烈冲突,只有求助者自己能体验到,而从外部是观察不到的。如以怕字为核心的各类强迫思维、恐惧心理、疑病观念等。比如,强迫性表象者,脑中反复出现某个画面,自己越排斥其出现,其出现更为频繁,因此,导致反强迫与强迫的剧烈冲突。内在剧烈冲突,外在却难以察觉。

1.2 树干

神经症的各类症状背后,均有“怕”字作怪。“怕”字即恐惧,是神经症的核心情绪。怕字,常常表现为怕万一或怕不完美。怕的同义词有很多,如不放心、担心、怀疑、也许、可能等等。比如,反复洗涤者,遇到相应的条件,比如一接触认为不洁之物,就会反复洗涤,直到满意为止。症状严重者,甚至不能意识到“怕”的存在,而只是条件反射似的,就要反复洗涤。其实,背后还是“怕”万一在作怪。“我感觉那种后果可能真的会发生!”

1.3 树根

神经症者的过头性格通常表现为:过于严谨、认真、敏感,伦理道德观念过强,对己、对人要求过高,依赖性过强,虚荣心、自尊心过强,而自信心过弱,遇事悲观推测等。具有这些性格上的弱点,当其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往往束手无策,或不堪一击,滋生出千奇百怪的“怕”,表现出五花八门的症状。可以说,每个症状背后都有“怕”的存在,都有性格的影子。

1.4 土壤

性格是在先天基础上,一个人从小形成的习惯化的看待事物的方式。虽然不否认先天的重要性,但我们认为,后天的教育更为重要。家庭环境尤其是亲子关系对一个人性格的塑造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小时候的教育培养环境不良,或者个人有过一些较大的创伤性经历,都有可能塑造出不良性格。小时候的不良经历,会使个体对各种情景(包括人)产生这样那样的不安全感。长大后,虽然理智上明知没必要,但因为以往的创伤未能处理,遇到类似情景或某类人,会自动化地出现一些过度反应——无论什么情景,先防着再说,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因此,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恐惧心理和相应的逃避行为。症状多表现为理智与情感的撕裂和冲突,个体则会体验到极度的痛苦和无助。

2 神经症的治疗——树的根除

根据上述神经症的树状模型,想解决症状,怎么办?既然树有四部分,针对这四部分,就有了不同的治疗理念和方式。个体关注的焦点在于“树叶”,而根治的方法在于树根。

2.1 克服症状——摘树叶

就症状本身进行治疗的方式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吃药、就症状谈症状。

摘树叶的结果,往往不会太理想。试想,不管其他部位,只摘树叶的话,会出现何种效果?很难有效。下面有营养输送,摘一个,长一个,往往解决不了问题。比如,药物治疗,往往会出现无效或者短期有效但长期无效等情况。此外,部分咨询师会陷入与求助者“就症状讨论症状”的误区,结果,往往在求助者“万一”的逻辑体系里兜圈子,咨询很难有效,甚至有部分心理咨询师会被求助者的逻辑体系所折服。比如,对于强迫洗涤的求助者,你如果和他讨论干净与否、细菌多少等问题,那就是“摘树叶”。因为,你进入了他的逻辑体系,而他的“万一”的逻辑体系很完整,你很难否定或说服他。又比如,死亡焦慮症求助者,执着于人生意义和死亡等哲学死命题,加之他们引经据典,你是很难驳斥他的。因此,就有咨询师被求助者的逻辑体系和高深学问所折服,最终是其焦虑依旧,无法走出死亡焦虑症的怪圈。其实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为什么别人不在乎,你在乎?”“为什么别人不痛苦,你痛苦?”就能促进求助者深入思考,走向树干、树根,而不是在树叶上转圈。

关于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关系,可以拿“水与火”打个比方。人的轻松状态犹如一锅热水,温暖但不沸腾。出现了心理问题,犹如热水沸腾,翻滚不止。那怎么办?一种是“加水止沸”,往沸腾的锅里加点凉水,能够暂时止沸。第二种,釜底抽薪,把火撤掉,也能止沸。前者相当于吃药,后者则相当于心理治疗。前者治标(有时,标也治不了),后者治本。endprint

心理治疗是治本,在此“本”中,又分标本。心理治疗理论和方式很多,各有优缺点。就克服“怕”字——砍树干来说,行为治疗、认知治疗性对短程有效,但就改造性格——挖树根来说,精神分析、人本治疗更胜一筹。因此,认知行为治疗治疗深度稍浅,而精神分析、人本治疗等治疗深度略深。

2.2 克服怕字——砍树干

直接克服怕字的疗法,常见的是行为治疗和认知治疗。

行为治疗,通过系统脱敏治疗、暴露治疗等方式,克服怕字,逐步矫正歪曲认知。认知治疗采取分析负性自动思维等方式,逐步改变“绝对化”、“过分概括”、“糟糕至极”等不合理信念。

心理疏导疗法,是有中国特色的认知行为疗法。疏导治疗模式为“不知→知→实践→认识→效果→再实践→再认识→效果巩固”。心理疏导疗法主张通过提高认识,逐步看清“怕”字“虚假空”的本质和欺软怕硬的特点,通过“视而不见,少想多做”的方式,减少对“怕”的排斥或屈从,实现“习以治惊”的目的。如强迫洗涤者,在了解“怕”的本质后,通过多次接触脏的东西,挑战“怕”的情境,逐步实现由“怕→比较怕→不太怕→不怕”的过程。

2.3 改造性格——挖树根

改造性格的方法,常见的有精神分析、人本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等[2]。

按照精神分析理论,改造性格——挖树根要与修整土壤联合进行。通过梳理、解析,能够看到土壤中的何种成分(潜意识中的未了情结)滋养了树根的茁壮成长。把这些具有负性因子的成分逐步透析掉,使树根失去营养,则树干自会逐渐枯萎。

人本主义治疗,通过真诚、尊重和理解等,建立了具有治疗作用的咨询关系后,求助者对自我的治疗就会发生作用,而其在行为和人格上的积极变化也会随之出现。

心理疏导疗法以“认识与改造性格”为主線,以“少想多做”和“认识、实践与领悟”为主要方法,逐步克服“怕”字,直至达到性格的最优化。其强调“自我提示,自我认识,自我矫正”,通过实践进行改造。犹如在一棵长歪的树干上捆绑一根绳子,自己能够提示自己,向相反的方向用力,通过拉树干进行纠偏,假以时日,树根也会随着树干的扶正,逐渐得以扶正。当然,这里的树干纠正与上述树状模型的“砍树干”同义,树根纠正与“挖树根”同义。如强迫洗涤者,在克服“怕”字,症状缓解之后,过头的“性格”还会一定程度上的存在,会以人际关系或日常生活的苦恼等形式表现出来。在遭遇这些“苦恼”时,能够通过自我认识和矫正,能够看到苦恼背后的过头性格,并积极改变性格之“过”,持之以恒,性格就能得到相应的修炼。

2.4 改造家庭环境——优化土壤

改造家庭环境的方式,最常用的是家庭治疗(含个别治疗)。

如果求助者是一个未成年人,尤其是青春期前的少年儿童,因为其性格仍有很大的可塑性,家庭环境(包含部分社会环境)的改变比求助者本身的改变更为重要。因此,通过个体治疗或家庭治疗,针对家长开展心理教育或心理治疗,解决家长自身的问题或相互间的关系,促进家长行为模式或教育方式的改变,进而影响求助者性格的塑造。但当个体成年之后,性格基本形成,家庭环境的改变作用就不大了,即单独就土壤进行改良,作用甚微。怎么办?回到上一步,将土壤与树根部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性的改造。

【参考文献】

[1]鲁龙光.心理疏导疗法精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86-91.

[2]胡佩诚.心理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9月第2版,7-19.

[责任编辑:朱丽娜]endprint

猜你喜欢

神经症心理治疗模型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酸枣根汤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临床观察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与打包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蒙药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观察
临床医学心血管内科的神经症的治疗研究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FLUKA几何模型到CAD几何模型转换方法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