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背景薄弱下的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和人才培养体系特色
2017-10-09崔月花王仕楷黄金林张二金董招娣
崔月花 王仕楷 黄金林 张二金 董招娣
【摘要】本文分析并总结了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特色及人才培养体系,确立了以人的思想教育为本,以生物科学等理论为基础,以技能培养为特色的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核心目标,为社会输入优秀的人才和技术骨干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培养方案
【Abstract】 character of curricula system and talent-training system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which establishing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oriented system,taking the biological science theory as the foundation,with feature of the skill training for training applied technical personnel as the core,inputting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technical backbone for the society.
【key words】biology engineering major,curricula system,talent-cultivation system
【基金项目】项目来源:江苏省教育厅资助:2015JSJG270。
【中图分类号】Q8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006-02
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1998年,学院成立之初,依托农学,畜牧兽医等专业只设立了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两个专业方向。但随着专业发展方向,市场企业的需求及学生就业方向的需要,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于2004年成立了生物工程专业。当时我院的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资源背景偏向理科,缺少工科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避免只注重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如何确定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如何进行课程设置就显的尤为重要。还好我院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改革,依托自己的优势专业,借鉴兄弟院校的做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品牌。现将我院的在教学改革和课程设计等方面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我院的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我院的生物工程专业是从2004年开始招生,教学计划是2003年制定的,因为教师缺乏,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来开设课程的,也就是那个老师能上什么课,就设立什么课程。在执行过程中,发现课程之间不能承上启下,衔接不好,学生培养方向不明确,学生抱怨缺乏工科性质,重理轻工,教学和实践环节脱节。实践教学环节紧张。结合我院的教学实际和原教学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我院经过几轮的教学计划修订和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逐步完善,明确了我院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建立了依托我校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优势及现有的师资力量,确定以生命科学为基础,以制药工程为主的专业方向,技能培养为特色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及以下课程体系:
1.通修课程(36.5学分)
通修课程是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大学的办学理念应该是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给学生灌输关于好公民的态度和理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及职业素养,因此,在通修课的设立上,学院设立了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等政治思路理论课程,共15个学分,英语12学分,计算机3.5学分,体育课程4学分及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2学分等,以帮助大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良好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
2.学科基础课的设立(61.5学分)
学科基础课程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铺垫,专业课程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只有学过这些基础课程后学生才能理解。我院设立的学科基础课包括高等数学I7学分、化学基础课程9学分(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基础课程9.5学分(工程制图、、化工原理)、专业基础课程25.5学分(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现代遗传学、生物科技与当代社会、免疫学)。
3.专业课程(19学分)
因我院主要是以依托免疫学等建设的生物工程专业,所以专业课程偏向制药方面而设立,我院的专业课包括仪器分析,动物细胞工程与技术,药理学,发酵工艺学,生物制药学,生物下游工程技术。
4.学科选修课等(10学分)
学院具有生物科学与技术方面的沉淀,因此学院开设了药物分析,植物细胞与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生态学,生物统计,生物安全,药剂学,化妆品工艺学,科技论文写作等20多门共10学分的专业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进行选修。
5.实践课(60.5学分)
我院生工专业不仅涵盖了生物工程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实践环节,还包括通修课程的实践课程。通识实践环节8学分(军训、研究性实践训练,计算机程序语言)、专业基础课实践环节11.5学分(物理,普通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普通生物学实验,工程制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化工原理,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现代遗传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专业课实践6.5分(仪器分析,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药理学,发酵工艺学,生物制藥,生物下游工程技术)。对于选修的专业课程,学生也进行了实践方面的操作,即在选修课程中安排了7.5学分。为了培养社会应用型的人才,必须和社会接轨,学院设置了研究性实践训练1学分,专业技能训练3学分,生产见习3学分,生产实习3学分,毕业设计实习17学分,共27学分。
二、我院生物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和效果endprint
1.课程设置体现了我院生物工程专业既注重通识教育,又重视学生专业素质教育,既注重理论传授,又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大一新生刚跨进高校的大门,对未来大学生活充满了惊奇和美好期待,思想也处于懵懂时期,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一些政治思想的教育及让他们积极向上,知法懂法遵守法律,做有意义于社会的好青年,因此学院开设了一部分通时教育课程,其中思想理论、形势政策、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和军训课程就占了360学时,可以看出学校很重视学生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我院开设的数学、化学基础及工程基礎等课程达428学时;开设的生物类基础课程达272学时;开设的专业课程达208学时、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达320学时,充分的给学生自主(下转115页)(上接6页)选择喜欢的专业课程,理论课时超过总课时的一半,在实践技能培养方面开设的基础实验(包括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专业实验达576学时,同时还设置了2次的见习及3周的生产实习、9个月的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的设计,及大学生创业及就业指导。我院还与江苏省一鸣生物公司,里下河农科院,扬州市青岛啤酒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建立和产学研的合作,学生可以到企业参观见习。通过感官的认识,让学生清楚的理解和消化本专业的知识,并明白今后所从事的工作去向。经过前面的技能培养,大四可以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锻炼学习,参与企事业单位的项目和生产工作,加强实践方面的锻炼,并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和写作,以为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做准备。
2.我院生工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更加完善合理
我院吸取过去的教训和不足,借鉴同类专业的做法,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建立了我院特色的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根据我院生物工程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我院建立了比以往多的工科课程的比例,适度偏理、强化技能训练、加大研究和开发能力的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包括通修教育类课程、学科基础类课程、专业方向类课程、专业选修与素质类选修课程和实践技能训练五大类别。在课程结构上即注重基础理论课程,又重视技能课程的设计,即重视课程的内容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衔接,又避免教学内容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和遗漏,以保证课程的完整性。例如我院与发酵相关的课程组成一个教研组,教研组经过集中讨论,确定了微生物学、微生物遗传与育种、生物化学、发酵工艺学、生物物质分离工程、发酵工程与设备等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组成和相互关系;与生化相关的课程组成的教研组确定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酶工程等课程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相互关系。教研组通过授课、听课、研讨、交流及研修,提高授课的质量,并使所制订的课程教学大纲、选定的教材和遴选的教学内容更加完善和合理,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之间的衔接更加合理,这样可以更好的安排课程的进度,不至于让重复的内容浪费时间;使学研产环节薄弱、脱节的局面得到改善,以达到培养既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理论、掌握生物工程理论技术,又懂得生产工艺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目的。同时由于在课程设置上理工并重及专业选修课的多样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课程,确定自己将来的专业方向或者学以致用。
3.我院教学科研团队和梯队建设逐步完善合理
过去我院因生工方面师资力量薄弱,开设的课程都是按教施教,造成我院的课程设计不合理,课程衔接差,缺乏工科的基础等。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因而教学和科研团队寥寥无几,基本上都是单打独斗,很难形成学院的凝聚力,独木难支,个人发展也受到了阻碍。一个学院没有科研团队和梯队,就很难申请到国家甚至省级课题,进而会影响学院的影响力和今后的发展。教学团队和梯队的建设不合理的话,教师尤其是新进教师的教学技能也很难提高,也会影响学院的招生和学院的发展。从2010年起,我院开始逐步注重团队和梯队的建设。学校放开人才政策后,我院从国内外引进了数个生物工程方面的人才,逐步建立起完善合理的科研和教学团队和梯队。专业相关的教师组成一个教学和科研团队,整个团队定期听课交流及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上相互探讨,这样有助于发现教师的不足之处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付明,吴镝,邹娟,徐君飞.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怀化学院学报,2015,5:90-93
[2]丛蔚然,周选围.通识教育理念下“生物技术与人类课程的教与学,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2013,3(4):14-18
[3]刘桂萍.依托化工学科优势构建具有特色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化工高等教育,2008,1:11-14.
作者简介:崔月花(1971,8):女,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发酵工程,发酵工艺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