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权村:依山傍古寺 幽静似“桃源”
2017-10-09张海涛
张海涛
民权村:依山傍古寺 幽静似“桃源”
张海涛
20世纪20年代,在几位当地开明人士的倡导下,巩义市过沟路、崔庄村等合并成新的“民权村”。
清晨,看石窑里飘出的袅袅炊烟;驻足村内的元帅池旁,遥想当年元帅英姿;在忠义寨里,思英雄侠肝义胆;在过沟路村,寻找“兵工厂”的影子。慈云寺内,遥想当年唐僧讲法的情景,看53峰圣境之图,观“二祖降魔”峰,《西游记》里的诸多故事也能在这里找到影子……
不用瓦片不用梁,孔孔石窑青石筑
民权村距离巩义市区约18公里,跨过承恩桥,就到崔庄村,民权村下辖16个自然村,崔庄村是其中之一。
崔庄村是个小山村,村民的房子散落在山谷和半山腰。一半是白墙红瓦的新房子,一半是青石老窑,新旧房子交错在一起。
在一处半山腰里,有一排气派的石窑,石窑外边没有院墙,6孔石窑连在一起,长约30米,宽约9米,高约5米,全部由青石砌筑而成,房子的正面,青石光滑平整,而侧面的青石则有棱有角,密密地堆砌在一起,每孔石窑有一扇门和一扇窗户。石窑的窑顶是拱形,用石头圈起,石窑没有梁柱,也没用一片瓦。
“20世纪90年代之前,村里几乎所有的房子都是石窑,家家户户住石窑。”民权村村委会副主任崔光选说,现在村里保留下来的石窑还有200多孔,有人居住的有50多孔。整孔石窑全用青石砌筑而成,山上有的是石头,从山上运下来青石,然后用锤和凿子打磨石块,把石块打磨得又平又齐整,“好石匠一天最多打磨5块青石,那时村里的石匠很吃香”,建石窑,直接成本不高,也不需要采购什么砖瓦和木材,有人力就行,4孔石窑20多个人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建成。
77岁的崔泽斌和老伴如今仍住在4孔石窑里,窑洞里没有空调,没有电扇,只有一个小煤炉。“石窑的顶和墙壁都是用大青石砌筑的,很厚,夏天太阳晒不透,冬天又避寒,所以,这里是冬暖夏凉,住着很舒服,缺点就是有些暗。”崔泽斌说,6年前,国家对这里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原先种庄稼的地方都种上了树,每亩地国家给予230元的资金补助,所以,村里漫山遍野都是树。
崔光选说,由于村子有特色,这几年来村子游玩的人多起来,游客对这些石窑很感兴趣,到石窑前又是看,又是摸,又是拍照。受此影响,村民也增强了对石窑的保护意识,有些石窑哪怕现在不住人,石窑的主人也会常回来看看,见有损坏的地方也会及时修复,把石窑打扫得干干净净。
元帅池、过沟路,每个名字都有一段故事
在民权村东部的山谷里,村里建了一个小花园,花园里有长廊,长廊里有石板凳供游人休息。小花园的旁边是元帅池。
元帅池有200多平方米,深约10米,池里有水,池子周围乱石林立。“这个池子是天然形成的,它的水是从距此两公里多的王水泉村流过来的。”72岁的巩义市大峪沟镇政府退休干部宋殿兴说,相传东周时期,周襄王因王位之争兵败后逃难到此,居住在离此不远的困龙山上,元帅池是周襄王手下的元帅居住的地方,至于这个元帅究竟是谁,现在已经无从考证。王水泉村有很多泉水,据说周襄王喝过那里的泉水,因此村子得名“王水泉村”。
沿着山路向南走1公里多,走到一个山岭上,山岭下的半山腰有个小村子,不仔细看,还真不容易发现,这个村子就是民权村下辖的过沟路村。
“过沟路村原先的名字叫戈钩炉村,戈和钩都是古代的兵器,它是周襄王的兵工厂所在的村子,后来人们念成了过沟路村。”宋殿兴说,这个地方很隐蔽,适合做兵工厂。过沟路村附近有个地方叫招兵石洼,那里的山头上有一块大石头,大石头上有个洼槽,据说是周襄王插旗杆招兵的地方,唐朝的樊梨花也曾在此招过兵。
围绕在过沟路村周围的山岭上有一圈寨墙,寨墙全部由青石砌筑而成,高的地方有3米多,低的地方不足1米,还有的地方只剩下墙基,已经没有墙。这里有寨墙,还有寨门,来到了忠义寨门前,寨门有3米多高,为拱形,寨门两边各一个小洞,小洞有3米多深,近两米高。
“忠义寨和附近寨墙,最早修建于同治元年(1862年),主要是为防匪患而建。”宋殿兴说,后来陆续有人对寨墙和寨门修修补补,现存的寨墙约有两公里长,留下的寨门有4个。
在忠义寨东约1公里,两棵连在一起的橿子栎树十分引人注目,两棵树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在树的主干部分还能看到是两棵树长在了一起,往上,两棵树的枝干完全扭在了一起,已经分不清哪些枝条是哪棵树上的了,即便到了寒冬时节,两棵树的树叶也还是青翠欲滴,古树上的标牌显示,两棵古树树龄已经有500多年了。
“两棵树的枝条连在一起,连理枝象征着坚贞不渝的爱情,所以经常有年轻人到此拍照留念。”宋殿兴说。
慈云寺内,寻找《西游记》的影子
“青龙环抱慈云寺”为民国时期《巩县志》所载的巩县八景之一,慈云寺就在民权村南3公里多的青龙山中,该寺坐落的地方归民权村管辖。
慈云寺处于一个峡谷地带内,周围被群山环抱,它所在的青龙山以风景秀丽著称。
史料记载,慈云寺为我国最早的三大寺院之一,创建于汉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前后,为印度高僧摩腾和竺法兰所建。此寺初建,就与白马寺有上下院之分。白马寺近帝都,为皇帝和高级官员拜佛之地,故称上院;慈云寺是庶民百姓拜佛之地,故称下院。
“慈云寺还同《西游记》有关呢,在这里能找到很多《西游记》故事里的影子。”宋殿兴说,他多次到慈云寺查看寺里遗留下来的石碑,其中一块石碑碑刻为“青龙山慈云寺五十三峰圣境之图”,描绘了当时寺里的僧侣学习善财童子为求佛法参拜佛界53位高人,历经53次磨难成佛的故事,碑刻上还有慈云寺附近53峰的名字,“吴承恩可能就是看了此图,受到启发,在《西游记》中创作出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修得正果的故事。”
慈云寺周边还有摩腾、竺法兰谈经说法的“二老谈经”、降服诸妖的“二祖降魔峰”,安葬二老的“祖林”,这里边都能找到《西游记》的影子。巩义的黑风洞、黄风岭、天梯峰等自然景观和人参果树复活、桑林祷雨等传说故事无不同《西游记》里的故事相似。
慈云寺里遗留的石碑碑刻显示,唐僧自印度取经回来后,多次到慈云寺“开演大法,广度迷津”,宋殿兴说:“吴承恩要写好小说,必然会到唐玄奘讲经的慈云寺溯本求源。”据此,他推断:吴承恩很可能到过慈云寺,并在巩义一带搜集、整理了大量创作《西游记》的素材。他的这个观点得到了不少专家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