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17-10-09李静
李静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李静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31例。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6.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腰酸背痛、失眠、焦虑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满意度, 可减少并发症, 值得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多是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 诱发的原因多种多样, 如过度劳动、暴饮暴食、情绪激动、嗜酒等, 以突发性胸部疼痛为主要症状, 如果不及时救治,直接危及生命。针对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救治原则是挽救濒死心肌、保护心脏功能。大量报道[1-5]指出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临床护理路径是由医院专家根据疾病情况制定的系列针对性护理措施, 本文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护理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6]。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1例。观察组男18例、女13例, 年龄42~58岁, 平均年龄(54.8±7.4)岁,发病时间2~10 h, 平均发病时间(4.8±1.8)h;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 年龄43~69岁, 平均年龄(65.2±7.2)岁, 发病时间2~9 h, 平均发病时间(4.7±1.8)h。排除严重肝肾功能异常、精神疾病、恶性肿瘤等患者。两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组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两组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 包括健康教育、病情监测、用药指导。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 具体为:①入院第1天:医护人员密切观察病情, 包括症状、心电图、其他不良症状;在患者意识清楚时, 及时告知患者病情, 做好心理疏导, 多鼓励患者;发放临床路径护理表格(医院专家商讨制定), 向患者解释需要配合的行为和注意事项, 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②入院第2天: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后向患者简单介绍治疗方案, 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治疗后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改变, 包括脉搏、体温、心电图等, 加强对特殊情况的处理, 并提前告知患者。③入院第3~5天:术后继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 出现并发症后及时告知医生处理;同时要帮助患者了解术后注意事项, 合理饮食、活动, 加强对诱发心梗因素的预防。④入院第6天:患者基本康复后, 护理人员向患者再次交代出院后用药方法, 将做好的饮食、运动指导手册发放给患者, 让其定期入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记录两组患者满意度, 满意度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形式进行, 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 由患者主观评价, 满意度=满意/总例数×100%。统计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为96.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腰酸背痛、失眠、焦虑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满意度比较(n, %)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以突发性胸痛为主的内科病, 该病可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休克等严重危及生命, 据统计美国心肌梗死年发病数在150万, 国内近些年统计的发病人数不低于200万。目前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已经有相对有效的方法, 但救治效果的改善仍需要医疗服务的不断完善。护理服务工作是体现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内容, 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由专家制定并实施的针对患者病情的护理方案。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较多,救治时需要注意的因素也比较多, 该病救治的原则是挽救心肌, 因此加强对生命体征的监测是重点, 心电图、呼吸、体温的变化直接关系患者救治方案的制定[7,8]。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方便医护人员的同时, 更帮助患者了解整个救治护理, 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从本次结果来看, 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与张利霞[9]报道中的结果相符, 说明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提高满意度。临床护理路径还有助于减少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除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休克外, 还会有疼痛、失眠、焦虑等[10], 临床护理路径加强对这些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 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满意度, 可减少并发症, 值得应用。
[1] 刘彩炼.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 21(11):13-14.
[2] 王秋菊, 钟颖珠.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分析.当代医学, 2012, 18(12):138-139.
[3] 张立娟, 董士民.护理干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的作用.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30):125-126.
[4] 杨少慧, 李艳红.人性化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内科治疗中的效果.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10):79-81.
[5] 贾伟平, 刘香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对比探讨.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 3(3):25.
[6] 韩月.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9):201.
[7] 陈晓红, 林芳.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影响.中外医疗, 2011, 30(13):145-146.
[8] 赵阳, 严金川, 李林凌, 等.急性心肌梗死区域化协同救治中的护理干预.护士进修杂志, 2015(9):828-830.
[9] 张利霞.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 2017, 2(7):8-9.
[10] 陈豫红.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1):102-10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8.087
2017-07-19]
527199 郁南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