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考数学《圆》的复习
2017-09-30骆依
骆依
【摘要】陕西省中考数学第23题[圆]每年设置两问,分值8分,多数学生无法全部完成,结合2010年-2017年23题题型,分析今后如何进行中考数学复习工作,达到让学生在复习数学时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中考数学;圆的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259-01
2011年-2015年,陕西中考数学第23题考察内容是圆,设置2问,第一问是证明,第二问是求解,2010年两问均是求解,2016年两问均是证明。针对题型复习时以课本为主,结合真题、模拟题,对学生存在的疑惑重点讲解,以作业本、试卷为练习。随着圆复习工作的结束,发现班内多数学生能完成第一问,中等偏上学生能完成第二问。现对教学的环节作以下回顾。
一、《圆》课程章节复习要点现状
《圆》是九(下)第三章内容,共9小节,新课教学时采取逐节授课,成功之处在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结合课本内容,分两类完成题型的相关讲练:切线的证明(有交点,连半径,证垂直无交点,作垂直,证半径)。学生理解较好,在后续的做题过程中也反映出此部分内容的讲解相对比较成功。但是《垂径定理》,有*的章节,在授课时仅对课本2条定理作了分析、证明,也提出了“知二推三”,但没有进一步深挖。“知二推三”指的是在圆中,一条直线只要满足下列五个条件中的任何两个:①过圆心(是直径)②垂直于弦③平分弦(不是直径)④平分弦所对的优弧⑤平分弦所对的劣弧,其余三个都可以作为由它们推出的结论。特别地,①③作为条件时必须注意:平分弦,弦不是直径。在练习中发现有些题出现了,已知直径平分弧,推出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等相关问题,由于授课时没有进一步讲解垂径定理,导致学生在此处相对迷茫,因此在复习中对此处进行了补充。
复习时,参考中考说明,结合《中考新突破》,对圆相关定义、定理进行了系统的复习,发现学生对圆中求线段长度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处理《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时,对所有练习题进行了逐一分析,提示学生注意与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数的结合运用,采取每日一圆,由学生讲解。经过2周的时间,发现学生对圆中求线段长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路,往往出现一题多解,学生思维活跃。
二、《圆》课程章节复习的新思路
2016年中考14题将圆的最值问题调整为四边形的最值问题,2017年14题是求四边形的面积。但在复习中并没有放松圆和四边形的最值问题,而是采取專项练习的方法,将圆中最值问题转化为学生熟知的问题,如:两定一动,两动一定,对称,旋转,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等,对于四边形,找出相关题型,分类练习。通过《课后作业》的批阅,发现学生对此类知识已掌握较好。
2017中考第23题圆还是2问,第一问求解,第二问证明。第一问求弦长,考察了垂径定理和三角函数相关知识。第二问证明线段平行,可以证明内错角相等或证明同旁内角互补,其中用到了圆周角定理,相比2016年23题,第二问中需要利用“90度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复习时,这种证明在练习中较少,多数是“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由此,对于以后的数学复习工作有了新的思考。
(1)新课教学时,应注重课本中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不能主观性的对蓝框内容进行主次划分。
(2)对于教材每一个知识点进行配套习题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
(3)及时进行知识梳理,让学生系统性的了解所学知识,从宏观上认识初中范围内的数学知识。
(4)以基础为主,注重举一反三,避免题海战术。抓典型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作为例题。
(5)合理选取习题作为正式作业,适量、难度适中。每天可设置1道提高性的题目,采取轮流制,安排学生完成讲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优等生的培养。
(6)做好同课头教师的交流,及时与其他老师沟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
(7)对《课标》、《中考说明》进行认真研读,做好复习计划。
(8)注重课后反思,对于讲过的习题,仔细回顾,对于教学方法进一步推敲、打磨。
(9)抓住中考真题,尽可能将中考真题归类向学生展示,分析每类题的题型特点,考察知识点,答题技巧等。
三、结束语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应不断调整自我状态,加强专业学习,注重自我能力的提升,在复习中以学生为主,争取做到有效复习,为学生的数学知识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晓华.浅谈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J].南北桥.2017(2).
[2]方辉.锐角三角函数与圆相结合的中考题解析[J].数学学习:海口.2016(3).
[3]裴雪莲.圆易错题剖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