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一起土鸡包涵体肝炎疫情的爆发调查
2017-09-30姚磊
姚磊
引言
2017年5月5日至20日期间,某肉鸡孵化场发放给合作养殖户的部分鸡苗出现死淘增多现象。从临床症状初步判断为鸡包涵体肝炎。由市疫控中心和兽医人员组成调查组,按照爆发调查的基本步骤,实施了本次爆发调查工作,调查结果显示该起疫情是由禽腺病毒引起的,疫情存在明显的群间和时间分布特征,没有地理分布特征,所有发病鸡棚鸡苗均来源于同一种鸡场,疫情的发生与种鸡场的生物安全管理不到位和种蛋孵化前的消毒不严格有关,鸡苗的常规免疫可能会加重疫情,根据病因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背景 2017年5月5日至20日期间,阜阳某肉鸡孵化场发放给合作养殖户的部分鸡苗出现死淘增多的现象,死亡鸡苗在12日龄左右,鸡苗死淘率高出以往3至8倍,从临床症状初步判断为鸡包涵体肝炎爆发。
1 病例定义
疑似病例 2017年5月5日以来,引入鸡苗的鸡棚,同时满足下列2个条件的定义为疑似病例:1、前2周龄内其中一周死淘超过2%;2、解剖出现典型包涵体肝炎病死鸡的比例超过50%。
2 临床与解剖症状
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嗜睡、羽毛粗乱、下痢、排水样稀便、贫血、黄疸、衰弱、冠髯苍白等症状,肝脏稍肿大、肥厚、褪色,呈淡褐色或黄褐色,严重的就好像煮熟的鸡蛋黄,质地脆弱,中后期表面有密集的小出血点和出血斑,肾脏肿大但不严重。有的病死鸡腹部皮下黄染,个别皮下有黄色胶冻样渗出。
3 确诊病例
来自疑似病例(鸡棚)的鸡苗,出现包涵体肝炎病变的肝脏病料,经实验室PCR检测为腺病毒病原学阳性,则该鸡棚为确诊病例。
4 材料与防治方法
通过访谈、现场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鸡苗发放方式、范围,鸡苗饲养管理、饲料、饮水、疫苗使用等,发病鸡棚数量、分布范围、发病日龄,病死鸡发病和死亡经过,主要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等。
目前对鸡包涵体肝炎尚无有效疗法,也无良好疫苗用于预防。多数鸡感染本病后,不出现症状,因此,应注意卫生管理,预防其他传染病尤其是法氏囊病的混合感染。发生本病的鸡场,在饲料中加入复合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4.1 引种谨防引进病鸡或带病毒鸡,因该病经蛋传播。此外,本病也可经水平传播,故对病鸡应淘汰;经常用次氯酸钠进行环境消毒。
4.2 增强鸡体抗病能力,病鸡可以添加维生素K及微量元素如铁、铜、钴等,也可同时在饲料中添加相应药物,以防继发其他细菌性感染。
4.3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和传染性贫血病毒可以增加本病毒的致病性,因此应加强这两种病的免疫,或从环境中消除这些病毒
5 结果
群间分布:所有发病鸡苗均来自种鸡场,5月5日至20日期间,种鸡场共发放鸡苗1万羽,发病涉及鸡苗1千羽,占10%。
时间分布:1、发病时间 5月5日至13日有500余只发病,15日16日各有200余只发病,发病日龄,从1日龄开始死淘率逐日升高,在8,9,10日龄死淘率有较大幅度上升,并在10日龄达到死淘率高峰,11日龄开始下降,14日龄后基本恢复正常。空间分布,发病棚在地理位置上无显著特征。发病棚内,不同网架发病情况不同,多为单个网架发病种鸡场生物安全管理较差,种蛋孵化前表面消毒抽查不达标,发病鸡棚常规免疫前后死淘數差异显著(卡方值=1020.89,P<0.01);养殖年限和鸡棚温度对是否发病影响不显著。
6 结论及建议
本次疫情为由禽腺病毒感染引发的包涵体肝炎疫情。病原为禽腺病毒,因孵化场生物安全管理不到位造成鸡苗感染病原,疫情发生后常规疫苗可加重疫情发生。从发病鸡棚内只局限于单个网架发病看,本病为直接接触传播。
防控措施建议包括:1、加强种鸡场生物安全管理和种蛋孵化前的彻底消毒;2、对发病群,延缓常规免疫日龄至14日龄左右(本次调查发现,鸡群14日龄后基本恢复)3、本病以直接接触传播为主,做好发病鸡群饲料、饮用水、排泄物的消毒工作。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截至目前该养殖场未再发现鸡包涵体肝炎印发的鸡苗死淘增多的现象,本次疫情得到了初步控制。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病原属条件致病病原,从长期来看,还需加强以下两点防控措施:1、采取免疫、净化等措施,彻底消灭种鸡场中存在的该病病原。2、开展长期研究,发现该病原引发疫情的外界因素。
作者单位:阜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