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林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林木育种学课程建设研究

2017-09-30李文杨王晶

绿色科技 2017年17期
关键词:林学课程建设应用型

李文杨+王晶

摘要:指出了林木育种学是林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和区域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从培养林学专业应用型人才角度出发,通过对林木育种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体系的建立、教学手段和方法、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建立完善的林学课程教育教学体系,提高林木育种学教学的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林科综合性人才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林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林木育种学;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7-0232-03

1 引言

专业课程是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核心部分,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实践课程,也是体现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以及办学特色的重要指标,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本科高校林学专业在满足国家对林学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的同时,根据自身条件并结合地方经济和行业结构特点,制定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好专业课程建设体系、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方式和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体现地方特色的应用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

林木育种学是林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1],通过本课程的建设,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林木育种学的发展概况,充分认识林木新品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并初步掌握林木育种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独立开展林木育种和良种繁育工作的能力,为建立完善的培养林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合格体系,为学生今后从事于林木育种研究、品种管理、良种繁育和推广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2 林木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建设

林木育种学是以遗传和进化规律为指导,科学地研究林木优良品种的选育和良种繁育技术的原理和技术的一门科学[2,3]。林木育种学作为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以植物学、生态学、土壤学、测树学、遗传学和数理统计与数据分析等课程为基礎,根据森林的经济和生态的特殊功能,为实现森林定向培育、优质高产提供林木优良品种,提供遗传品质优良、稳定、相对一致的种苗的技术与方法的科学[4]。教学大纲设计开课时间是二年级第二学期,学分3,周学时3,总学时51。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教学环节。最初教学大纲规划讲课37学时,实验14学时;由于本课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角度出发,实验学时最终调整为21学时,提高实践教学所占比例,突出实践教学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位置,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3 林木育种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建立

本课程的教学以中国林业出版社沈熙环主编《林木育种学》为主讲教材,整本书有林木育种资源,林木引种,种源选择,优树选择,遗传力、遗传增益和选择方式,杂交育种,无性繁殖和采穗圃,种子园,遗传测定,配合力的估算和分析,林木育种中的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章节。如图1所示,本课程教学主要分保、选、引、育、测、繁6大模块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模块1:保,主要了解林木基因资源调查的意义与主要内容,掌握林木基因资源调查、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方法;模块2:选,选择育种,了解种源选择、林木选择育种的理论基础、种内地理变异规律与模式,优树及优树选择的方法,优树标准,选优程序;模块3:引,林木引种,植物引种的相关学说,林木引种的一般规律等,理解选择外来树种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引种成功的可能性和一般规律,掌握林木引种的程序、方法及措施;模块4:育,杂交育种和新技术育种,了解人工杂交和自然杂种的作用,理解花粉技术和杂交技术和新技术的应用,掌握杂交方式和亲本选择;模块5:测,遗传测定,林木育种中的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主要内容为无性系测定的目的、内容,无性系测定中应注意的问题,子代测定的用途、内容,交配设计,配合力的估算和分析;模块6:繁,良种繁育主要通过种子园、采穗圃,学习采穗圃营建和经营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技术方法,熟悉无性系选育的基本程序,树木适用的无性繁殖方法和主要技术措施等,种子园及其在林木良种生产中的作用,种子园的主要类别及其关系,种子园总体规划和区划以及种子园营建技术,种子园管理。

围绕6大模块开展九大实践项目:本地林木育种资源调查和收集、优树选择、本地外来树种调查、林木引种方案设计、花粉收集、保存及生活力的鉴定、林木杂交技术、无性系测定及配合力估算和分析、种子园规划设计和无性繁殖技术等综合性的实验实训强化理论学习知识。通过《林木育种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使学生掌握林木个体、群体遗传变异的基本规律,林木种质资源的调查、搜集与利用及其研究方法;掌握引种、选择、杂交、繁育等林木个体和群体遗传改良的技术与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育种学基本理论知识,制订科学、高效的林木育种计划,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分析与解决林木遗传改良上的科学研究问题,在林业生产中进行科学有效的遗传管理。

4 林木育种学课程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的应用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包括幻灯、动画和实物的展示,形象,生动,课堂讲授中穿插应用提问、讨论等教学手段,使得学生积极思考,跟上教师的节奏,更好地掌握林木育种学知识。为了能够形象生动地传授林木育种学知识,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辅以实验、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设计、课程论文等多种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安排课程实验实训实习,培养学生的兴趣。

本课程教学中采用了诱导启发教学、实例分析和技能培养型等教学方法。

(1)诱导启发教学方法。

诱导启发型教学方法是在课堂教育中通过提问的方法来教授课程内容,学生通过思考接受并消化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林木育种资源和引种模块学习中,提出育种资源搜集、保存、研究、利用四个环节的特点和联系?引种和驯化的含义及联系和区别?选择外来树种主要考虑哪些因素?根据本章讲授内容的重点和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加深知识点的学习。endprint

(2)实例分析教学方法。

实例分析教学方法是根据现有林木遗传育种的成果,分析其所解决的问题,采用的方法,获得知识技能的训练。在林木引种和良种繁育模块学习中,学生通过对比当地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对某树种引种方案、某种子园总体设计论文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分析,强化林木引种步骤、种子园总体规划和区划,种子园营建技术内容,吸取前人研究的经验,再根据本章节设计的实践内容,分组开展相关研究,通过实验并付诸实践,得出结论,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均采用了此方法。

(3)技能培养型教学方法。

技能培养型教学方法是学生独立解决由本人或教师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学生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是专业兴趣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林木育种无性繁殖技术包括包括扦插、嫁接、根蘖、埋条和组织培养等方法,每种技术有自己的操作要点。例扦插技术利用植物器官的再生机能,由原株上切取一定大小的茎、枝条、叶根等材料插入基质中,在适宜的外部环境条件下,通过自身遗传以及生理机能调节,再次形成完整植株的繁殖方法。扦插适合的环境条件,适合培养基质,植物生长素处理插穗的种类和浓度不同树种选择会有不同,学生学习技术操作要点后,自己选择想要进行无性繁殖的树种开展实验。在林木育种学兴趣小组、课内实践、第二课堂的教学中采用了此方法。

根据林木育种学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采用诱导启发型教学方法、实例分析型教学方法、技能培养型教学方法三种方法彼此之间相互渗透,在相互作用中形成一个统一体,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教学中注重了教学方法与课程内容的内在统一,教学方法的选择适合特定课程内容。教师把握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恰当地选择与教学内容匹配的教法,创造了理想的教学环境,把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起来,把学生的理智与情感结合起来,把学生的既有经验与要探究、解决的新问题关联起来,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主动寻求和研究相关课题的科学进取精神、创新意识和突破能力,使之成为适应21世纪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5 林木育种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

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课程考核的依据。林木育種学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知识、技能、素质3个方面展开,课程的考核应围绕知识、能力、素质3个维度进行。林木育种学课程考核方式有理论、实验和平时表现3个部分组成,各部分所占比例,进行不断的调整,由原来的理论考试成绩占70%,实验考试成绩占20%,平时成绩占10%,到现在理论考试成绩占40%,实验考试成绩占40%,平时成绩占20%(表1)。

为了能准确地反映一个学生对这门课的基础理论掌握情况及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等方面,建立一个好的综合考核评价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照该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参照评价的原则和指标体系确定的依据,建立成绩评分标准对林木育种课程学生成绩进行计算,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水平,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6 结语

高等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显示出日益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组织机构,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现状和未来[5]。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是高等院校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本科教育的教学环节,是体现学生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能力的的主要培养方式。通过开展林学专业课程的建设研究探索,不断深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程考核的改革,建立精品优质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模式体系,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及效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林学专业人才提供现实依据。

参考文献:

[1]王 君,康向阳,李 伟,等.“林木育种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5(4).

[2]陈晓阳,沈熙环.林木育种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沈熙环.林木育种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4]张应团,易咏梅.林木育种学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23).

[5]刘玉杰,吕孟仁.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新升本科院校科学发展[J].现代教育科学,2009(5).endprint

猜你喜欢

林学课程建设应用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国模林学斌:在鞍钢的大船上乘风破浪
如何构建高效的职业院校林学教学课堂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