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7-09-30熊万成
熊万成
【摘 要】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其已经成为提高临床住院医师素质的必要阶段,是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外科学是一门整体性较强、涉及面较广,且对实践要求较高的临床医学,是整个外科亚学科的基础专业,也是住院医师规培的重要环节。在普通外科的规培中,带教教师以及培训医师的教学能力和方法可对规培效果产生较大影响。本文聚焦于普通外科规培的教学管理,通过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切实提高普通外科住院医师规培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普通外科;临床教学
0 前言
目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目的在于通过规范、严格、系统的临床实践学习,提高临床能力和医德医风,并将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患者紧密结合起来,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可独立从事临床一线诊疗工作的合格住院医师[1-2]。普通外科是外科学的基础学科,在规培中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对我科近年来规培工作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1 教学问题
1.1 学员规培积极性差异
纳入规培的学员大多已经确定了将要从事的临床专业方向,因此,在规培期间,上述学员对其他专业科室的规培学习并不重视,而将重心放在所选择的专业方面。比如男性学员对普外科更感兴趣,因而乐于参加手术和病例讨论等临床工作;而绝大部分女性学员选择内科专业,不重视普外科培训,逃避甚至拒绝参加临床操作。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员仅仅协助带教医师完成病历书写,而对具体手术操作流程不甚了解;而反之,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员可在老师带领下接触到常见疾病或典型病例,并在其指导下独立完成相关操作,极大地锻炼了实践能力[3]。
1.2 学员基础薄弱
在理论课讲授时,普外科部分约占外科学的1/3左右,而要求学员通过如此短时间的理论学习熟练掌握普外科的基础理论是不现实的。在理论授课结束后的实习期间,由于教学医院临床带教水平差别较大,且普外科实习时间大多为6-8周,加之部分学员因找工作、考研等挤占实习时间,进而造成相当部分学员没有养成规范的临床操作步骤,无法掌握基本的临床技能基本功。在带教期间,部分学员表现出较差的实践能力,缺乏无菌操作观念,对常规拆线、换药等操作难以独立完成。
1.3 带教老师教学能力差异
科学、精心的带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规培期间,每位学员均由一名高年资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作为带教老师,并对其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病历书写等工作进行指导。同时,上极主治医师或高级职称医师协助其教学,负责在查房、手术中进行针对性的讲授相关理论或临床知识。但由于不同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存在差异,其教学效果不同[4]。临床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责任心强的带教教师教学效果较好,其可对学员进行言传身教,且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对学生最好的示范作用。反之部分低年資住院医师基础不牢,其带教的学员总体水平较低。
2 相关对策
2.1 明确教学目标
成立规培教学小组,并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对所有学员,不论其专业,均依照规培大纲进行严格要求。在规培教学过程强调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三基训练”,理论知识和时间操作教学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5]。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等是规培的重点内容,比如肝破裂、脾破裂、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肝细胞癌、胆囊结石伴胆囊炎、胆囊息肉等均为重点掌握的病种,同时将胆囊癌、胆管癌、胰腺假性囊肿、肝内胆管结石等归为理解或了解的内容。对所有规培学员进行定期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操作,评估学员学习质量。
2.2 甄选带教教师
选择本科室责任心强、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住院医师作为带教老师,要求所有带教老师对不同病种的理论知识进行备课,重点知识熟练掌握。普外科是一门对临床实践要求较高的学科,定期组织带教老师统一观看缝合、打结、换药、导尿等基本的临床操作,严格程序和规范操作,纠正教师的不良习惯[6]。同时,对上极医师提出教学任务,促使其监督规培教学的顺利实施。
2.3 以考核促进提高
出科考核是评估教师教学质量和学员学习质量的必要手段。考核内容包括笔试理论、临床基本技能以及病例综合分析等[7],所有学员均需参加。考核试卷题目的制定由科室规培教学组监督实施,保证考核的客观有效。在考核结束后,带教老师和规培学员举行座谈,对考核成绩和试题进行分析,并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集体座谈可促使带教老师之间相互了解带教心得,进而不断总结、进步。
3 小结
普通外科是各个外科亚专业的基础学科,与较多学科存在交叉,是各级医院临床技能要求高、专业面广泛的学科。在顺利完成普通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将极大地有助于学员其他外科的专业的培训,因此,普外科规培在住院医师规培中的作用尤其重要。
住院医师规培是医学生从迈出校门到成长为合格的外科专科医师的必由之路,由于住院医师规培实施时间较短,各类教学问题难以避免,但在认识到问题的同时,必须积极探讨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制定教学目标、严格教学管理、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促使规培学员熟练掌握普外科理论与实践知识,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
【参考文献】
[1]尚东浩,张峰波,杨培谦,等.模块化外科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和探讨[J].中国医刊,2016,51(6):110-112.
[2]李全,徐卫东,陈晰辉,等.外科规培医师职业素养评估量表的设计与信效度初步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6):1-3.
[3]佘军军,王红军,王炜,等.普通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探讨[J].高教学刊,2015(12):85-86.
[4]樊庆,宫轲,张能维,等.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9):3-4.
[5]程鹏,李丽,胡先贵,等.机器人手术教学在普通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6):56-57.
[6]丁睿,董静静,何勇,等.普通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问题及对策[J].陕西教育(高教),2014(10):69-70.
[7]陈炜,刘平,牛素平,等.目标教学法在外科规培住院医师重症监护室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评估[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7):4-6.
[责任编辑:朱丽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