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的启示

2017-09-30王静静

科技视界 2017年13期
关键词:顶岗高校教师应用型

王静静

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特征是“以专业应用为导向、以专业能力为核心、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这类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建设一支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高校教师赴企业实践是提升实践操作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等工作的重要保障[1]。

1 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的现状

(1)教师参与度不够。许多专业教师对企业实践的意义还没有完全理解,因此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明显不足。一方面,高校教师习惯将重心放在课堂教学,不愿意参与企业实践;另一方面,教师即使参与了企业实践,但是没有真正投入到企业的工作当中,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此外,高校教师除了教学工作以外还有其它的工作任务,如科研任务等,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参与到企业顶岗实践当中 [2]。

(2)高校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措施。学校对专业教师的企业顶岗实践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得教师对待企业顶岗实践不够重视。学校要求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实践锻炼,然而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而且检查力度不够,不能确保教师的实践效果,缺乏完善的考核措施。

(3)企业重视度不够。企业作为营利机构,并不重视专业教师的企业顶岗实践。有些企业担心教师的实践活动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甚至担心商业机密遭到泄漏,认为短暂的顶岗实践并不能给企业带来任何利益,所以企业对于顶岗实践的教师并不重视或者直接拒绝。

2 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的改进措施

2.1 加强制度建设

为了确保高校教师到企业的顶岗实践能够顺利开展,各级政府、高校与企业三方必须联合制定明确的关于教师赴企业实践的制度,以保证企业和教师双方的权益和责任。对接受教师实践的企业应该给予一定的激励政策,例如政府给予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等,让企业主动愿意接受教师到企业实践;政府应该成立一个职能部门,将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纳入地方政府年度工作计划,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促进双方的对接与合作;政府应该针对企业和学校建立一套监督和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接受教师的同时,也鼓励教师把自身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企业的生产技术,以此提高校企合作的持久性[3]。

2.2 完善教师企业实践的管理机制

高校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是提高教师执教水平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明确教师应完成实践调研报告等材料,并不定期组织人员对教师在企业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检查,并建立抽查的惩罚机制;学校保障教师在实践期间食宿、交通等补贴,并根据考查等级确定发放额度。

2.3 构建校企合作共赢平台,提高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校应该与企业共同建设培训基地。学校与企业双方人员应相互交流,学校教师定期为企业培训新进员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教师也可以参与企业项目小组,为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对于企业而言,可以选派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不定期地深入学校开展讲座或担任实训实习教学工作。校企双方人员的互派互动,能够及时了解彼此需要,为以后的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指引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到企业实践,不仅是为了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操作技能,而且也应该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为企业创造一定的价值,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因此,专业教师应该在思维和行动上与企业真正接轨,让学校、企业和学生都能在教师赴企业实践中受益。

3 教师赴企业实践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3.1 建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以创新为核心,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集团化办学平台,建立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运行制度,将企业文化、技术和管理融入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将行业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建立具有行业特点和高端技能人才特征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人才的新要求[4]。

加强企业参与高校教学的广度、深度和维度,实现办学要素多元化、办学空间多维化、教育资源共享化、教育目标一致化的合作发展模式,准确把握行业发展需求,推动教师执教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升;助力企业持续发展,推动行业先进技术转化;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推动教育质量,实现深层次的产教深度融合。

3.2 建立具有区域和自身特色的专业体系

依据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定位,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调整优化专业,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需要,建立常态性的动态专业调整机制,建立基于区域产业布局需要的专业群建设机制,适当控制专业数,扩大专业办学规模,做强品牌专业,建立起更加具有区域特点和自身特色的专业体系[5]。

3.3 深化校企合作的教学体系建设

改变原有单纯课堂讲授形式,利用企业现代化设备、前沿技术及现代管理经验等优势资源,突显校企合作,实现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实境教学、实景教学和实际工作锻炼相融合,解决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需求不同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不对接等实际问题,提高岗位技术与行业需求的契合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岗位适应力,提升教育质量。

推动校企共建共管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产品开发中心和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着力增强高校工程技术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教学改革,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对促进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是提升师资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高校教师应不断提升自我,积极投身到企业实践工作中,坚持学用一致,注重实效,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郑舟杰.基于企业锻炼的教师队伍建设实践与研究[J].职业,2017(15):64-65.

[2]于欢.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缺失原因及其对策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6(2):33-34.

[3]崔春晓,张扬.高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导刊(下旬), 2016(10):65-67.

[4]柳友榮,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15(5):64-68.

[5]侯爱荣.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设置的内在逻辑与机制建构[J].江苏高教,2016(6):86-89.

[责任编辑:朱丽娜]

猜你喜欢

顶岗高校教师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