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7-09-30李丹月孙晓辉
李丹月+孙晓辉
【摘 要】在我国,民办高校历经多年的发展,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子,但是若与国家重点高校对比,其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本文主要就当前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希望能给相关工作者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伴随着我国各大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如今每年毕业生的数量也日趋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普遍存在。那么面对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当代大学生应及时转变观念,跳脱出传统的就业模式,积极向自主创业方向转型。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应跟上时代步伐,从教育模式上开始转变,培养出更具创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1 当前民办高校的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就我国民办高校来说,整个发展过程虽然历经了多次改革,但是整体上依然没有明显的效果,如今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年代,但是很多的民办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1.1 创新创业教育观念淡薄,模式单一
就目前来说,我国很多的民办高校在创新创业方面投入不够,教育的模式也过于简单化,并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教育机制,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并且,很多的高校对于创新创业也没有高度重视,导致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没有形成正确的意识,创业观念淡薄。
很多的民办高校教学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当中,老师作为课堂的主体,滔滔不绝的传递知识,学生被动的了解知识内容,老师拥有着课堂的主动权和权威性,学生则处于被动状态,这与当代教学所提出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背道而驰,导致很多学生对课堂产生厌倦心理,对学习没有兴趣,课堂枯燥乏味。
1.2 创新创业重视度不够,课程体系不完善
受我国传统的就业观念影响,很多人,特别是父辈的人,通常都认为教师、公务员这类的“铁饭碗”对于孩子来说是最好的工作岗位,导致我国每年的教师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等相关资历的考试门庭若市,人们都希望能够进入到事业单位,吃上“皇粮”,这一生的工作都能够安安稳稳了。
并且我国的民办高校在创新创业上重视度还不够,缺乏完善的、系统性的课程体系。有些学校虽然设置了创新创业课程,但只将其放置在第二课堂上,在教授的过程中也只进行一些浅显知识的教学,并没有实质上的意义。
除此之外,还有些学校盲目的将创业课程与就业指导混作一谈,在进行创业指导课程的讲授中,将创业指导一笔带过。有些老师觉得,大学生只要将本专业的知识内容学好就可以,只对专业课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将创新创业当做学习中的一个摆设,忽视了创新创业的重要性。
1.3 缺少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在创新创业的教育过程中,要想提高教育的效率,必须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所以,要将我们课堂上所学的创新创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基地。但就我国当前民办高校的办学状况来看,很多校领导和老师在创新创业方面没有充分的重视,在创业实践基地的构建方面也没有很大的实质性举动。并且,由于民办高校的创业基地缺少相关的政策支持以及资金的投入,没有完善的设备支持,学生在创业基地基本上也都是已参观学习为主,很少能涉及到亲身的实践操作,导致学生常常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学生们很难体验到创新创业所带来的收获,致使学生对创新创业丧失热情。理论脱离实际,使得学生在学习创新创业课程时容易产生茫然、不知所措的心里状态,感觉学到的知识难以真实运用,甚至认为创新创业课程是没有意义的课程。
2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善对策
面对当前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面临的种种问题,我们需要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2.1 开设创业课程,完善教学模式
就当前来说,我国民办高校在创新创业教学方面还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将创业课程与学生的专业课有机的连接到一块,对于创业教育来说也是一个提高其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并且,高校应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跳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手段,将课堂主体还给学生,让老师充当课堂当中的引导着,而不是一味地思想灌输,需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出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成绩考核方面,要重视对实践操作方面的测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进行考察,让学生与日益变化社会需求相适应。
2.2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相比于国家重点院校,民办高校的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较差,能力水平也是良莠不齐。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活跃性思维,因材施教。可以开展一些创业类的宣传讲座,形成学生的创业意识。
并且,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民办高校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进行一些具有校园特色的创业实践活动。例如可以在课堂上设计教学实践环节。老师可以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并联系实际,将知识内容进行整合,确定实践主题,让学生进行一段实践的思考,之后进行细致的讨论并模拟。这样不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在课余时间,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多姿多彩的创业相关的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与。除此之外。还可以组建一些创新创业類的社团,将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对他们进行一些场地和资金上的支持,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发挥出其创新精神。
2.3 聘用社会精英人才进行讲授
受中国传统的就业观念影响,很多人过分的追求“职位终身制”,虽然近年来一直提倡用合同制取缔终身制,但实际上,一职定终身的观念在各大高校依然普遍存在。
由于民办高校的办学性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教师的聘用上可以更加的灵活。可以利用优胜劣汰的制度来进行,既能够让教师拥有一定的积极性,使其在竞争中突出自己的优势,又能够对教师对于灵活调整,保持师资队伍的活力,使教师资源达到最优状态,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除此之外,还可以聘用一些社会上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参与到创新创业的教学当中,或者也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将创业者的自身经验分享给同学们,让学生们感受到创业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但带来的收获也是丰厚的。通常情况下,学生对于成功人士都有敬佩的心里,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创业教育,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并以他们为学习的榜样。
3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要不断的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力求培养出更具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素质更强的大学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率。
【参考文献】
[1]王东明,刘姬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6(04):24-27.
[2]丁晶.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3(08):86-87.
[3]任浩琼.我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J].机械职业教育,2017(06):14-16.
[责任编辑:朱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