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区水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
2017-09-30陈振国吴贵崇邱少玲
陈振国+吴贵崇+邱少玲
摘 要 长期以来,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水稻也是我国南方人民的主食,关乎国计民生。因此,国家需重视我国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基于此,以广东省新会区的水稻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如机械化水平不高、管理不到位、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等,着眼于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探讨推动水稻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相关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水稻产业;存在问题;对策分析;新会区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21.051
1 新会区水稻产业简介
新会区为广东省江门市辖区,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银州湖畔,濒临南海,占据着珠江三角洲之要冲,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水稻产业的种植历史悠久,盛产水稻,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新会区水稻生产已具备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加上新会区地處华南,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条件十分适宜种植水稻作物,为水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打造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优质稻产业带,江门市新会区在多个镇示范区实行秧苗工厂化统育统供,推广五山丝苗、三澳占、粤禾丝苗和华航31等水稻新品种,并在近几年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种植,获得了粮食大丰收的喜人业绩。在获得良好收益的同时,也需要重视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促进该区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新会区水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水稻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田水利建设、水稻产品流通重点设施建设、生产基地建设、农业教育和技术推广等。新会所处之地为平原地区,因此在现代化机械生产方面占有优势,但在农艺与农机的结合方面还需加强[1]。加上种植历史悠久,因而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但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新会区的水稻种植业在农业产业链方面的建设不够,没有与市场建立高效的信息交流方式,产品在流通方面的重点设施建设力度不够,不利于建立迅速有效的产品流通渠道,因此,在现代化产品流通设施的建设方面,需要水稻产业经营者投入更多的精力。
2.2 资金缺乏影响种植户的生产管理
规模种植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尤其是在种植初期,需要投入资金的方面较多,如化肥和农药的采购、种子的培育、农业机械的购买和维修保养等方面,还有田地的养护、田租等。这些先期投入过于浩大,会让种植户感觉相当吃力,而且一旦出现资金供给不足就会影响水稻种植的质量,因为资金的不足会使得种植户一省再省,然后会出现产量偏低、效益偏低的现象,十分不利于水稻种植业的稳定发展,若是发生气象灾害,还极有可能导致庄稼颗粒无收,致使种植户面临破产。
2.3 承包人的财力与科技素质缺乏关联性
有一些规模种植大户并不是最初的农业种植户,他们多数是从其他行业中赚取水稻种植的基本资金,再凭借着国家的政策扶持,将这些资金投入到水稻生产中。与专业种植户相比,他们缺乏种植经验,而专业的种植户的种植规模较小,产生的规模效益不大。规模种植户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可能会忽视农业科技的作用,在这方面的投入资金较少,却高度重视肥料与农药方面,并投入更多的精力,希望通过多施肥料、多喷农药的方式,实现增产、获得收益,但他们往往会因细节不够到位、抓不到要点而无法实现这一目标。例如,新会区的水稻种植是分两季的,在茬口对接方面存在不合理的对接方式,导致水稻种植遭遇自然灾害,不利于实现水稻的稳定生产,还可能出现亏本现象。
2.4 合同的短期性与地力培养的长期性
新会区多数的规模种植户都是以合同的方式租种农民的土地的,但这反映出一些问题,即存在租种时间过短的现象,一般5~8年。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种植户与农户考虑问题的方式不一样,农户考虑的是土地一旦涨价,种植户会不愿意将土地还给自己,使得自己损失土地;而种植户也只好采用一种掠夺式的生产方式使用土地,不注重土地肥力的保养,土地生产力下降,不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
2.5 种植比较效益偏低,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无论是产值和效益,还是行业收入,农业都是最低的。就新会区而言,水稻种植收入远低低于与种植水稻同时争地、争劳动力的蔬菜、玉米 和柑橘等水果的种植收入。优质稻谷价格多年徘徊在2.6元/kg左右,而新会柑的价格从2007年4元/kg一路攀升,平均价格为16元/kg,目前最高价为36元/kg,价格是原来的9倍。受新会柑高利润动力的推动,种植水稻雇佣的临时工费用、土地成本、生产资料(农药和化肥)、租赁作业费(播种、插田和收割)也不断上涨,以致水稻种植的利润空间缩少,如果受到不良天气的影响,如台风、多雨天气,病虫为害,还会造成减产而亏本,受此影响,原来种植水稻的农户或种植大耕户都纷纷转种新会柑。据新会区统计信息网,新会区2012年水稻种植面积为2.88万hm2,2014年为2.7万hm2,2016年为2.67万hm2。新会柑种植面积2007年200多hm2,2014年达2 467 hm2,2016年“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调查统计结果,新会柑种植面积达3 867 hm2,而新会柑的种植面积多是原来种植的水稻田转种来的。
2.6 水稻良种生产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随着水稻育种技术进步和水稻种子产业化的发展,生产应用的水稻品种数量在逐渐增加,但农民并没有因此而增收[2]。主要原因是优良品种得不到有效的推广,良种未能完全符合作为农业主体的农民的要求,农民注重优质和高产这两个标准,而应用的水稻品种绝大多数未能符合这要求,要么只高产,要么只优质,影响农民种植新品种的意愿;在生产上对栽培方法不重视,存在重品种、轻栽培技术现象,因而栽培技术不到位,导致良种的生产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3]。endprint
3 促进新会水稻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策略
3.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可以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多与农业科研机构加强联系和合作,同时争取到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资金和吸引更多的投资商,开拓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方式,获取的充足的资金改善农业的基础设施,尤其是在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方面,促进稻米生产与市场销售大环境相结合,保证农产品的顺畅销售。针对新会区的气候环境,做好防涝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增加旱涝保收面积,提高水稻的生产水平。在农田土地的管理方面,注重基地的建设,采用农家肥和绿肥进行肥田,可提高稻草的利用效率,扩大稻草的还田面积,保证最基本的土地生产力。
3.2 开拓水稻生产资金来源渠道
资金紧缺是制约水稻种植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要拓宽资金来源,在整个生产管理中也要不断拓宽资金筹集渠道,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政府可以加以指导和扶持,首先制定年度种植计划,不断总结和推广耕地经营权流转的经验和有效措施,着力于提高耕地的规模化生产经营,发挥粮食规模种植的效益。加强引导种植户提高水稻生产产业化水平,可以以项目优势和信贷贴息等优惠方式扶持水稻产业的发展,创建“企业+基地+农户+标准”的生产模式,有企业提供生产资金,由种植户借鉴其他农户的优秀、科学的管理经验优化管理方式,提高水稻的单产水平,以较高的管理水平促进水稻种植业的健康发展。还应当与粮食协会、农资营销企业等机构加强联系,以订单的方式种植相应面积的水稻,注重提高水稻的复种指数和单产量。
3.3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水稻种植户需加强对现代科技使用的重视程度,注重从农业科研机构、粮食协会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中引入水稻良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与管理技术,大力使用水稻插秧、机器耕地、播种的方式,提高种植效率,加强水稻病虫害的管理,避免水稻遭受病虫害的影响而发生减产的现象。政府也可以使科技示范户发挥引导作用,将新会区广大种植户纳入示范辐射范围之内,实现互帮互助,互惠共赢。
3.4 完善农田流转措施和管理机制
为尽量避免种植户与农户之间因为合同问题而产生的纠纷,政府应制定和完善《水稻生产考评以奖代补实施意见》和与技术指导相关的文件和相关标准,确定镇长负责制的管理方式,协调种植户与农户之间的关系,尽量完善合同的制定方式,引导农户放宽合同年限,使种植户能够安心生产,从而重视土地肥力的保持。政府对于那些放宽年限的农户给予奖励和补助,以起到激励导向作用。
3.5 提高种粮补贴标准和扶持力度,提高种粮积极性
为了提高农户种植水稻的积极性和意愿,提高种粮效益,遏止水稻种植面积减少的势头,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种粮大户的扶持力度,适当提高农机、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的综合补贴标准,加大扶持后期保障措施,鼓励和扶持种植大户稻谷烘干机等设备;将俗称种粮补贴的“三补合一”与实行水稻种植密切挂钩,真正发挥应有的激励机制效应,促使农户提高种粮积极性。另外,政府还可以出台贴息贷款政策,解决种粮大户资金困难,重大技术推广和服务补贴等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提高集约化经营程度,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
3.6 做好良种良法的配套推广工作
做好水稻良种和栽培技术的推广工作,让技术进步的成果真正惠及农民种粮大户[4]。通过新会区农林局每年两次召开的全区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会,充分发挥区农林局和区农技推广中心的组织和示范作用,举办田头培训班,讲解和推广良种良法,让农民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良种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的防治等技术,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和生产技能。
4 结语
为了更好地促进新会区水稻产业的健康发展,种植户应重视现代化生产技術和经验的引入。当地政府完善水稻种植业的保障机制,给予种植户更多的资金与政策支持,促进新会区水稻产业链的建设,完善相应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相连接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实现水稻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向东.水稻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J].现代农业科技,2016(5):84-86.
[2]郭长春,赵昌胜.水稻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4(3):3.
[3]黄泉.试论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技术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6(24):85.
[4]杨震宇,万忠,方伟.2016年上半年广东水稻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J].广东农业科学,2016,43(10):1-4.
(责任编辑:刘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