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行动纲领

2017-09-30王钰鑫

领导之友·综合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历史使命精神状态小康社会

王钰鑫

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以下简称“7·26”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明确指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将会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大势、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与强大定力。这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辉的纲领性文献,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对于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明确宣示举什么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又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旗帜,作为一个政党指导思想、政治目标、政治纲领和发展道路的集中体现,是这个政党清醒认识使命、自觉担当使命的首要问题。旗帜问题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既深刻阐述了举什么旗的重大命题,又科学回答了怎样举好旗的重大课题。首先,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前进方向、带领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显著标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的7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逐步绘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蓝图,集中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指引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旗帜;其次,讲话科学回答了怎样举好旗的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是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以及目标任务的集中表达和共同特征,内在地具有现实指向性和可操作性。高举旗帜与“四个自信”是辩证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四个自信”的方向,“四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支撑。牢牢把握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就必须坚持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将对伟大旗帜的高举落实为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

明确宣示走什么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道路问题是检验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但又不是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简单照搬,而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它打破了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主导世界发展道路的格局,使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更加丰富、更具多样性,具有广泛而深远的世界意义。历史和现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能走得通、走得远。面向未来,我们还要坚定不移地走这条被实践证明了光明大道,沿着这条道路在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新征程上阔步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一个政党执政,最怕的是在重大问题上态度不坚定,结果社会上对有关问题沸沸扬扬、莫衷一是,别有用心的人趁机煽风点火、蛊惑搅和,最终没有不出事的!所以,道路问题不能含糊,必须向全社会释放正确而又明确的信号。”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释放的一个重大而明确的信号就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将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明确宣示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继续前进

历史的脚步总在攻坚克难中曲折前行。进行具有新的许多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具有昂扬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是由信念理想支配着的形象、面貌、姿态和作风的展现,并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每时每刻都处在一定的精神状态之中。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有什么样的奋斗姿态。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其治国理政实践,其治国理政实践直接彰显其精神状态。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是:“我国发展已经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站在新起点、处在新阶段,精神要有新状态、奋斗要有新姿态,这对我们党所确立的目标任务、所担负的历史使命的实现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要求全党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开创了治国理政新境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书写了未来历史的伟大开篇并汇聚了继续前进的坚定信心和强大力量。可以预见,党的十九大将会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精神状态、展示奋斗姿态作出科学而明确的回答。全党也一定会以这种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作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明确宣示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不断回答好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所在,也是事业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关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明确而系统的论述。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我们党肩负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党要“更好肩负起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担负起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展现出新的光明前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党的十九大将会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我们坚信,有这些举措作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行的实践进程;担负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也就担负起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这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核心的使命。

明确宣示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

一切伟大的事业,总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不断推进。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并号召全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新实践的基础上,阐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现在,我们正处在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节点。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应就决胜全面小康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确保到2020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同时,我们还要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不断以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指引航程,根据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进入“后小康社会时代”的实际,提出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相契合的新的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动员令。可以预见,党的十九大将就我们以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继续前进作出明确宣示,必将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向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书写新篇,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书写了创造历史的伟大开篇。面向未来,写就更加绚丽的篇章,全党上下要更加自觉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挥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编 / 吴耀明)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使命精神状态小康社会
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还不都一样
“只留清气满乾坤”
体育教学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重要性
高校参与农民工培训教育的使命研究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及其核心地位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树立发展信心 培育增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