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2017-09-30高元明

甘肃教育 2017年17期
关键词:构建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高元明

【关键词】 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7—0105—01

数学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阵地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汲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途径。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在关注和探索的课题。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要想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首先要摒弃传统的“唯师独尊”的教学思想,其次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充分认识到:自己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指挥者和合作者。

比如,教学“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一课内容时,教师不能在教学一开始就给学生讲解本章内容的重点知识和做题方法等。因为这样比较抽象,学生不感兴趣,收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考虑到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够识别简单的几何体,故而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笔者是这样做的:在讲课之前让学生轮流说一下自己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物品哪些属于长方体,哪些属于正方体,哪些属于棱柱、棱锥、球形等等,让学生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空间和图形的兴趣。实践证明,这样教学,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同时也为本节内容接下来的教学打好了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不感兴趣。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学生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获得应有的发展。

三、渗透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隐含在数学知识当中,只能逐步被学生理解和领悟。因此,教学时,教师应该以知识、例题为载体,向学生适时渗透数学思想,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初中阶段,学生需了解的数学思想有:用字母表示数、数形结合的思想、整体思想、方程思想、分类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等。

如,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类比方程、方程组的解来理解不等式、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渗透类比思想,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迁移,在主动参与、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识。

四、选择合适的学习形式

1.讨论自学。对于适合学生自学的内容,上课一开始就布置给各小组,并将学习目标告诉他们,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如,中心发言式、指定发言式、两两组合式、接力循环式 、自由发言式、分工合作式。 在学生自学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必要时进行讲解,及时对自学进展好的小组给予表扬,给进展较慢的小组予以鼓励,确保真正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形成集体的智慧。

2.测试竞赛。当学完某个单元后,由各小组自己进行相互检测。各小组成员按知识点共命一份测试题,抄写几份,上课时组与组之间互换试题,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交对方批改。教师根据每组试题的质量以及测试成绩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

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教师再随意布置过多作业”的恶性循环,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应付作业、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

编辑:马德佳endprint

猜你喜欢

构建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