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摭谈中学政治教学中学生 “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7-09-30袁永军

甘肃教育 2017年16期
关键词:教育环境政治教学问题意识

袁永军

【关键词】 政治教学;问题意识;教育环境;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6—0063—01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能力部分提出: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政治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知识,并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是政治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在政治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师具有问题意识

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与教师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有直接关系。只有教师具有问题意识,才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抛掉标准答案代言人的身份;才能不再以真理的拥有者自居,而是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阅读、想象中去探索和发现规律,记录存在的疑难问题。这样就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去学习,思考并解决问题,久而久之这种尝试能力就会不断提高。比如在《价格的变动及其影响》一课的教学时,学生在预习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l)供求关系和价值都对价格的变动产生影响,为什么价值的影响是决定性的?(2)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那么市场交易中出现的“贵卖贱买,奇货囤积”投机行为也是遵守了价值规律吗?(3)商品价格下跌并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此时该企业应如何面对这种困难?(4)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但作为学生,直接去从事商品经济活动还很远,那么我们要不要尊重价值规律?从中不难发现学生的提问能充分展示他们思维的闪光点, 也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

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思想政治课是不可能完全包容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的,面对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社会生活,学生总会有疑问,因而学生总是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问题意识能否得以彰显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往往抑制了处于萌芽中的学生问题意识的表露,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或者没有时间或者没有机会,或者不敢提出胸中悬而已久的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影响以后学习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端正思想认识,从知识灌输转向引领认识和辨析,从教师本位转向学生本位,从分数至上转向问题为重。应增进教学民主,加强师生交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高中阶段学生好奇心强,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切忌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和社会现象的认知问题看作个人政治思想品质问题,以免扼杀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注意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和压抑感,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披露灵性、展现个性。同时,要允许学生出现错误,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信心。要让课堂贴近社会生活,貼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来创设问题情境。有了这样的适宜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

三、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前学生无疑可问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能发现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首先,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理解课本上的基本原理,这是学生发现问题的基础。其次,要求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多读报刊,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解释社会现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教材的课题、重要原理等有意识地多问一些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以此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

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教学理论认为,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个问题的答案,而是要在他们获得结论的同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适时启发、点拨和引导,循序渐进地向学生揭示寻找问题的角度和提出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新的问题,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并想办法解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编辑:孟 刚

猜你喜欢

教育环境政治教学问题意识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