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的快慢与限度在必修与选修模块中的关系
2017-09-30裴志锋
裴志锋
【关键词】 化学教学;化学反应;快慢;限度;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6—0062—01
按照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模块构成,选择理科的学生一般要在完成必修模块化学1、2学习后,才进入选修模块化学的系列学习。前者是必修教材,是全体高中生的必修内容,体现“共同的基础”;后者是选修教材,倾向于理工科或学习化学专业学生的选修内容,体现“多样的基础”。由于选修模块在目标定位、教学功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必修模块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局面不易控制、教学深广度难以把握的现象,学生在接受过程中会出现一时不能适应的情况。因此,做好必修与选修课程的衔接教学,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选修课程的教学,对贯彻新课程理念,实现新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促使学生个性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本文拟以教学中使用人教版教科书帮助学生建构 “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的知识体系为例,探讨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必修和选修的关系。
一、“快慢”和“限度”在必修《化学2》和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呈现方式
在《化学2》中的呈现方式:“快慢”的编排是从生产和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知道化学反应速率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这里不涉及定量计算,只是定性了解。教材设计了实验方案,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反应物浓度、温度、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等;对于“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对照实验,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限度”是在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基础上,引入“可逆反应”的概念,进而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并通过观察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之间的化学平衡受温度的影响的实验现象,促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在《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呈现方式:“快慢”是通过“联想、质疑”引入基元反应和反应机理,促使学生从更深层次认识化学反应是怎样进行的。并从定量的角度提出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同时引入了活化能、活化分子、有效碰撞等概念;在研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引入了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等先进理论。它是《化学2》中化学反应速率的延伸和深化,初步完成了从定性到定量的过渡,从经验型化学向理论型化学的过渡。“限度”是通过“联想·质疑”引出反应限度的概念,并以“概念形成”的方式建立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以表示“反应的限度”。
二、正确处理必修与选修的关系
1. 正确把握必修和选修的分层要求和递进关系。必修是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是基本要求是一般公民所具备的化学知识,属于低层次的教学要求。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是较高要求,是理工科学生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是为将来走向化学专科打基础,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
2. 在必修教学中结合教材帮助学生形成初步认识。必修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并为高中阶段后续选修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所以,教科书的编排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体现了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新课程精神,使化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相对弱化,而联系社会的知识和知识的应用相对加强。
3. 在选修教学中整合教材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是必修课程的拓展和延伸,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更深刻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科技進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提高科学素养,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创始人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都有一个基本的结构,“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在运用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它有助于解决学生在课外所遇到的问题和事件,或者在日后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虽然学科的基本结构随着学科知识的不断扩展和加深而逐步改变和完善,但“学科结构”必然要求教学内容的组织具有一定的收敛性。所以相对于必修课程,选修教科书在注意与人类生活、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保持联系的前提下,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相对增强,体系也较为完整。
编辑: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