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adlet的适时教学实践探究
2017-09-30郑金秋
摘要:适时教学是将网络融入到教学中,實现教师和学生之间随时随地沟通与交流的一种教学策略,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然而,目前普遍采用的网络教学平台存在文件兼容性和交互性差、拖延教学时间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时效性。因此,本文笔者在介绍Padlet的概念及功能的基础上,利用Padlet为教学提供的及时反馈,以平面设计课程为例创建了适时教学的学习空间。结果表明,Padlet可以充分发挥适时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关键词:Padlet;适时教学;教学模式;教学反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17-0098-04
● 研究背景
美国教育部每五年颁布一次的“国家教育技术规划(NETP)”是指导美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同时它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2016年1月,美国联邦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颁布了第五个“国家教育技术规划(NETP)”——《迎接未来学习——重思教育技术》。该规划有针对性地指出,“让所有学习者能够在正式和非正式场合通过沉浸式和自主性学习获得学习经验”。我国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也强调,教育信息化要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适时教学正好能通过网络增强和扩展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地交流与合作,有效改善教学效果。
适时教学是建立在“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课堂”二者交互作用基础上的一种新型教与学策略。它的一个关键特性是教师在课堂和网络之间创建一个反馈循环,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进而适时地指导和改进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互动性,让教学效果发挥到最佳。与传统的纸质便利贴相比,Padlet是一个非常赞的网上互动便利贴工具,它能让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实时协作,一起分享观点、图片、文件、视频等,实现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因此,本研究以Padlet为技术支持,设计适时教学活动,探讨实现教学及时反馈的策略,从而充分发挥适时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效率。
● 理论基础
适时教学(Just-in-Time Teaching,简称JiTT)是20世纪末在美国高校本科教学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策略。由于这种教与学策略必须在网络环境下(要有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才能够实施,所以它的教学过程也被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种教学模式。适时教学的本质是构建网络和课堂之间的往复循环。教师在上课之前通过网络发布课程资料和预习要求,让学生使用网络上的材料为每门课程做准备,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切合实际的教学,以达到适应不同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与认知发展特点的目标。反过来,教师又通过学生反馈创建一个交互式课堂环境,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他们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 Padle实现适时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Padlet是一个通过简单的拖拽式操作、丰富的模板,能让新手很快做出好看的网站的建站工具。Padlet页面组织形式是以墙(Wall)为基本结构的,每面墙都是一个独立的网页,双击或者直接拖拽一张照片就可以在这面墙上创造一个单元,添加标题文字,附上一个URL即可把另外一个网页的信息保存过来,也可以从本地上传文件到单元中,或者用网络摄像头拍摄一张照片。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将这些单元摆放在墙上,并调整大小。在Padlet中,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多面墙,各面墙都有自己的主题,你可以通过隐私设置来控制谁能浏览或者同你一起编辑某面墙。墙的域名可以自己设置,如果你有自己的域名也可以用上去。Padlet的各种功能为实现适时教学提供了可能性。
第一,匿名发言,增强课堂互动。适时教学鼓励学生和教师在课堂内外多加互动。在Padlet中,每一位学习者都可以登录同一个账号,在编辑内容时,不显示编辑人的姓名,除非有标注。这样可以消除他们的顾虑,让他们畅所欲言,将自己的评论或评价发表到Padlet墙上,实现师生之间跨越时空的无缝沟通、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的交流也能促使班内形成即时的反馈圈,并促进学生的深度理解,进而增强学习效果。
第二,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培养。在适时教学中,教师借助Padlet可以发布教学任务、疑难问题等内容,采取头脑风暴、小组互评、即时点评等活动形式组织全班进行互动,使以往的“单向聆听”转变为现在的“多向互动”。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三,提供一个生动、形象、多元的展示平台。所有的人都可以用同一个Padlet账号登录,并在指定的网页墙中共同编辑内容,还可以围绕一个学习主题,通过拖拽将文本、数据、表格、图片、视频等资料添加并展示在同一界面,由此共享资源,开阔视野,发散思维,真正营造出“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课堂”。从而充分调动起每一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性,并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学习者总是被动接受或灌输的局面,真正实现适时教学。
第四,便于教师整理、导出学生的讨论内容,用来进行教学评价。Padlet可以作为记录和测量个人交互情况的评价工具。学生在Padlet中的所有的学习活动,包括参与讨论的情况、提出观点的情况、提供有效资源的情况等都会被实时地记录下来,作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参考依据,这为适时教学的评价提供了客观而有效的支撑,保证了适时教学中教学反馈循环的顺利进行。
● 基于Padlet的适时教学实践
教学反馈是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学反馈的有效与否是衡量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只有通过即时性与个性化的教学反馈,才有可能对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有效的调整与控制,进而达到教学目标。Looi等研究者认为,移动技术交流能力、环境感知和互联网连通性的大大提升,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内外的学习活动,并及时反馈消息。此外,Padlet的各种功能也为师生之间建立了及时的循环反馈,为适时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笔者依据适时教学的模式,以平面设计课程为例探索了基于Padlet的适时教学模式,以期改善当前教与学的拖延问题。
1.适时教学模式
适时教学模式是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将“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课堂”二者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如下页图1)。该模式的实施涉及三个阶段,共五个步骤,其中第一个步骤、第二个步骤、第三个步骤用于完成第一阶段的“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预习和上课),第四个步骤属于第二阶段,用于实现“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课堂”(讨论和辩论),第五个步骤则用于完成第三阶段的“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难题探究)。
2.基于Padlet的适时教学实践
(1)课前:预习、反馈、调整教学
教师参照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设计预习任务,并以“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呈现,能清晰直观地体现知识脉络(如图2)。
预习任务发布后,小组成员在共同的Padlet页面上进行编辑,将各自收集的网络资源、对预习任务的思考和问题等放在Padlet墙中(如图3)。
小组成员在Padlet中既可以提出观点的反馈信息,也可以为其他小组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则能在Padlet中直观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地发现问题,并针对所有学生的反馈信息,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从而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2)课中:交流、互动
在课前或课中,教师将讨论问题以图片、文字等形式添加到Padlet墙上,力图营造出“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课堂”,充分调动起每一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性,由此建立起课堂互动。随后,全班学生或小组成员在共同的Padlet墙中就问题进行回复与讨论,实现即时的互动反馈,其讨论结果会直接呈现在Padlet墙上(如图4)。课堂的交流互动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思考与探索,而且便于教师及时地发现问题并予以即时解决。
(3)课后:难题探究
课后,教师可以在Padlet中组织学生以小组协作形式开展难题探究活动,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用语音叙述的方式亲切交流,深入思考,这样能不断促进学生高级、复杂认知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进入任意小组的Padlet,进行实时跟踪与记录,有效获取学生的探究过程与反馈,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予教学支持与指导。此外,Padlet能详细记录学生的各种学习行为数据与信息(如下页图5),作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参考依据,这样促进了适时教学的有效发生。
● 总结与展望
Padlet在适时教学模式中能辅助教学和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充分发挥适时教学的作用。但是在基于Padlet开展适时教学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①在多人共同访问Padlet时容易出现缓冲问题,页面打开比较慢。
②课中,当多人共同在Padlet墙中编辑讨论时,同一时间只允许一个人编辑,其他人需要等待,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对手机等硬件的性能要求较高。
③加强课堂管理,在Padlet墙中参与课堂讨论时,应避免部分学生上网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④课前与课后都要注重Padlet与其他媒体整合应用。
本研究基于Padlet的相关功能初步探究了适时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至于如何合理地控制学生课堂讨论问题的时间、如何有效设计并组织教学活动等问题,还有待后续作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郑金秋,李百慧,姚鹏阁.重新审视技术变革学习的作用——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6)”的解读与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6(10).
[2]赵建华,蒋银健,姚鹏阁,等.为未来做准备的学习:重塑技术在教育中的角色——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NETP2016)解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3).
[3]Gregor M.Novak.Just-in-Time Teaching[EB/OL].http://134.68.135.1/jitt/.
[4]G.M.Novak,A.D. Gavrin,W.Christian and E.T.Patterson.Just-in-time Teaching: Blending Active Learning with Web Technology[M]. Englewood:Prentice Hall,1999.
[5]何克抗,刘春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之六——“适时教学(JiTT)”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08(12).
[6][8]Looi C K,Seow P,Zhang B,et al.Leveraging mobile technology for sustainable seamless learning:A research agenda[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0(2).
[7]Brookhart S M. How to give effective feedback to your students[M].Alexandria, V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2008.
[9]韓后,王冬青.促进有效学习的评价反馈系统及其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5(2).
[10]田莉.及时教学的特点及对我国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5(11).
作者简介:郑金秋,讲师,研究方向为技术支持的学习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