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乡愁教育初探

2017-09-30盛永兵

学周刊 2017年30期
关键词:中小学乡愁教育

盛永兵

摘 要:乡愁是对家乡和祖国的思念和期盼,而乡愁教育则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最接地气的重要内容,且中小学校是乡愁教育的重要基地。因此,我们应积极开展乡愁教育,以使学生从小树立爱家乡、爱乡亲、爱乡土的良好品质,长大后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中小学;乡愁;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0-006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0.038

一、新时代重提乡愁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

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一句诗一般的语言:“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家园的期盼、那份思念和牵挂。2014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接着强调说:“一个地方的幸福很重要,要记得住乡愁,比如小时候爱吃的东西。”如贵阳的牛肉粉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贵阳工作后几十年来还津津乐道的乡愁,是最接地气的乡愁,是离老百姓最近的乡愁。一碗小小的牛肉粉让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二十多年都念念不忘。时至今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贵阳印象最深的还是牛肉粉。最简单的东西,却也只有在故乡才能吃得出那种味道,那是只有在故乡才能体会到的幸福感,那是故乡独有的特色。乡愁,是对故乡最深的眷恋和牵挂,无可替代,无人能比。乡愁——家乡曾经吃过的一碗小饭!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席慕蓉这样写道。可见,乡愁对一个人影响的重要。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重提乡愁,就是期盼把我们的家乡,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让我们永远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让人们永远不忘自己的家乡和祖国。这也是爱国主义教育重要途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二、新时代乡愁教育的背景

然而,在当今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很多乡村的人们纷纷背井离乡,满怀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和对金钱的欲望,奔赴各大城市投入到“打工”的强大洪流中,浪迹于憧憬的市民生活中,导致故乡渐渐淡漠,家乡越来越模糊。而且,随着我国城镇化的突飞猛进,许多乡村砍树、填湖、盖楼,大量自然山水、乡村田园被蚕食,到处是刺眼的钢筋水泥,自然风光难觅,青山越来越远,绿水越来越少,留下的是残破家园和渐渐荒芜农田,随处可见的是沧桑的老者和留守的孩子,也使得乡愁无处寄托。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大量的农村家庭走进城市,大批的孩子随父母走进了农村人向往已久的城市,享受着舒服的城市生活和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渐渐忘记了鲁迅先生笔下“金黄圆月下的闰土”般的乡村生活的那份苦涩和恬淡。

我们要倡导新时代产物——“打工族”重返家乡创业,共建宜居宜乐的美好家园。让生我养我的故乡,留得住人,居得起人气,接得上地气。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家乡人的建设,使故乡经济更加发展,社会更加进步,生活更加美好,乡愁更加浓郁。

三、新时代乡愁教育的途径

“教育是在路上、在旅途中。”海德格尔这样说。那么,中小学的乡愁教育如何走?怎样留得住乡愁,让学生不忘乡愁,像余光中先生和习近平总书记那样,永远不忘国家和生我养我的故乡呢?我们说,教育是唤醒。因此,我们作为教师,作为教育者,应该唤醒乡愁,让每个人都留恋自己的祖国和家乡,爱祖国,爱家乡。而且,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实,我国学校还是很重视乡愁教育的。在中小学乃至幼儿园的教材中都有大量古代描写家乡美景和思念家乡的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诗文作品。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全诗只有短短20字,却借他乡月光之清冷,意味深长地表达出一位远在他乡的游子对故乡那深深的怀念之情。这首诗自唐代以来,影响力和感染力是非常大的,触动了一代又一代游子的心。像这样的佳作举不胜举,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高适的《除夜作》(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等等。这些家喻户晓的传世之作,作为现代中小學生的教材,不仅培养了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也传承了中华民族诗歌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欣赏和创作的欲望,更重要的是适应当今时代对学生乡愁教育的初衷,也是学生最乐于学习的好作品。

一个人的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就是从关注家乡、热爱家乡到关心国情、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信,进而发展为理解世界、欣赏世界,情感培育循序渐进。乡愁教育要求把学习视角缩小到家乡,这个“家乡”的范围可大可小,在农村可以一个行政村,也可以是一个乡镇,然后从县级到市级到省级再延伸的国家,甚至是工作生活过的“第二故乡”,把当地独特的风土民情与人文景观,可以反映传统文化的地方特色,体现传统文化源于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独特魅力,使乡愁教育融入深厚的文化底蕴中,使乡愁教育落实在现实的材料和真实的情境里。

家乡,是一方水土,是一方文化,是一个特定的区域。哪怕是一汪汪清水,一弯弯明月,或许是一名老者的胡须和少女头上飘过的红头巾,都会给美好的童年留下无尽的遐想。家乡,就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承载着学生许多的喜怒哀乐,具有丰富而鲜活的教学素材,是开展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拓展性学习的最佳场所。所以,各地各学校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加强乡土文化的宣传教育也是乡愁教育的重要环节。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这是乡愁教育独特的贡献。不论从学科的价值取向还是从课程设计看,乡土文化在开展乡愁教育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展乡愁教育理应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是任务,也是责任。

而且,乡愁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忘乡愁”,就是让我们不忘家乡,热爱祖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山更青,水更清,天更蓝,树更绿的人间天堂,是他为我们勾画的宏伟蓝图。一个人连生他养他的家乡都忘记了,还能谈得上爱国吗?因此,中小学校一定要从小加强对学生进行乡愁教育力度,使学生从小树立爱家乡、爱乡亲、爱乡土的良好品质,这样长大了才能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才能为祖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陈闻晋,王怀民.一脉相承的乡土与乡愁教育[J].教育家,2017(5):42-45.

[2] 赵静蓉.怀旧:永恒的文化乡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猜你喜欢

中小学乡愁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永远的乡愁
乡愁
九月的乡愁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