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民营银行破解商贸流通企业融资困境的可行性探讨
2017-09-30刘莉
刘莉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民营银行的良好发展,民营银行对商贸流通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促进民营银行业务模式创新是拓宽商贸流通企业融资渠道的重要途径,对破解商贸流通企业融资困境有决定性作用。要加强对民营银行的监管,合理定位民营银行的市场功能,进一步推动民营银行对商贸流通业的支持。
关键词:民营银行 商贸流通 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民营银行呈现出爆发性增长趋势,越来越多的民营银行开始设立,对化解企业融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民营银行的出现对解决商贸流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民营银行对商贸流通业的支持还远远不够,业务模式比较单一,二者之间的合作范围还有巨大的空间。研究民营银行对商贸流通业的支持,需要着重从我国商贸流通业的融资现状、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以及民营银行对商贸流通业支持的理论机制层面进行深入探讨。
商贸流通业融资现状分析
商贸流通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民收入和增加就业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国内流通业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现状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二次腾飞的重要因素(陈宇峰、章武滨,2015),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融资上出现的问题,企业无法获得发展的资金,导致经营中断甚至是倒闭。融资难是很多企业都面临的首要问题,尤其是一些中小型商贸流通企业的融资能力更是相对薄弱(陈德余,2015)。因此,研究如何化解我国商贸流通企业的融资困境,对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乃至完善我国产业结构、促进宏观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就商贸流通企业而言,其融资渠道仍旧以传统的银行信贷为主,张小龙(2015)的研究表明,我国商贸流通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依旧是负债融资。由此可见,商贸流通企业要想获得资金以求得生存和发展,拓宽融资渠道显得尤为重要。从图1的统计能够看出,我国中小微企业信贷规模逐年增长,但增长的幅度并不大。在这些中小微企业贷款份额中,大约有7%的资金投向了商贸流通领域,相对占比较低。
就目前而言,国内企业融资的渠道主要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外源融资中基本上以间接方式获得资金,而间接融资的成本是中小型企业难以承受的。对资金规模小、经营周期短的商贸流通企业而言,融资渠道更为狭窄,特别是通过传统银行机构获得融资的可能性越来越低。在当前宏观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商贸流通企业面临更加恶化的市场环境,融资需求更加难以满足。
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现状
民营银行的发展是对我国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尤其是在当前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背景下,民营银行的兴起可以为化解融资难题提供解决办法。民营银行既是金融制度的创新,也是金融机构的创新(熊继洲、罗得志,2003),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卢福财、张荣鑫,2014)。因此,民营银行是我国独有的银行制度,構成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部分。同样的,民营银行的发展也面临众多挑战,需要化解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障碍。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首批5家民营银行的定位基本是围绕着小微企业、消费金融、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展开,有别于传统银行机构。民营银行业务范围普遍狭窄,属于轻资产型,市场功能定位明确,服务对象清晰,市场空间局限性特点明显。
就业务模式而言,5家民营银行各有不同。微众银行采用的是大存小贷模式,即存款限定下限,贷款设定上限;民商银行推出特定区域贷款业务,限定业务范围和区域范围;金城银行则定位于公存公贷,只对法人提供贷款,不服务于个人;华瑞银行设定为特定区域贷款,与民商银行模式类似;网商银行则是主打小存小贷模式。基本可以看出,5家民营银行在业务模式上具有区域和业务范围明确的特点,以普惠金融的思路开展业务,在传统银行触及不全面的地方寻找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在功能市场定位和业务模式上,民营银行的选择具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传统银行机构占据国内信贷市场的主要部分,优质企业和优质项目已经能够维持传统银行机构的生存发展,而对广大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并不够。众多处在起步阶段的小型企业难以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这个市场空白一方面由兴起的互联网金融填补,更多的是要依赖逐渐兴起的民营银行的支持。
虽然互联网金融发展很迅速,大有颠覆传统银行机构的趋势,但事实并非如此。以P2P为例,2016年8月份出台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不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借款总余额不超过人民币500万元(参见《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七条规定)”,这就导致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对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作用降低。虽然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越来越多,但其功能定位是明确的,仅仅是作为传统金融体系的一种补充,而并非是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取代。如此一来,广大中小微企业难以从互联网金融机构渠道获得更多资金,只能转向传统的融资模式寻求帮助,这在无形中推动了民营银行的发展。
此外,民营银行并非完全是传统银行机构的复制版,而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大力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众多存贷业务完全可以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办理。银行业务的互联网化,大大降低了资金成本和效率,对追求低成本融资的小型企业而言无疑是有利的。
到目前为止,陆续又有新的民营银行开始筹建,湖南三湘银行、重庆富民银行和四川希望银行已经获准筹建,2016年底又有8家民营银行获准筹建,如表2所示。民营银行的快速发展对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商贸流通业而言,民营银行的大力发展,能够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助力企业发展。
民营银行对商贸流通业的支持
传统融资模式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依然很大,企业融资的主渠道仍旧以银行信贷为主。我国金融体系中,银行占据主导地位,对丰富资本市场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表3所示,信托机构提供的资金支持占比相对较少,2006-2015年平均占比4.02%,直接融资中的债券占比平均为10.61%,通过发行股票获得的融资平均占比3.7%,融资规模相对较少。此外,通过境内获得信贷资金也占据了一定的份额,2006-2014年平均融资规模达到5074.33亿元人民币,但仍旧远低于国内贷款规模。据此分析,银行信贷作为企业的融资模式还有相当大的市场空间,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银行信贷还会继续发挥其重要的融资功能。
银行为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规模依然占据很大的比例,这与我国的金融制度是相关的。从总规模上看,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巨大,但是流向商贸流通企业的资金规模只占据极少的一部分。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信贷资金流向商贸流通领域的比例不到10%,表明银行对商贸流通企业的支持远远不够。那么,民营银行是否能够支持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呢?对这个问题需要做一个深入分析,从目前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定位和发展趋势而言,民营银行对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是具有一定支持作用的。
首先,民营银行定位多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为己任,这也是国家监管层面支持民营银行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商贸流通企业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尤为突出,民营银行的出现对化解融资困境起到了一定作用,极大丰富了商贸流通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因此,从政策导向和民营银行功能定位上明确了民营银行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支持作用。
其次,民营银行的扩展规模能够覆盖更多的商贸流通企业的融资需求。首批5家民营银行已经开始正式营业,且经营业绩良好,陆续又出现了多家民营银行,包括武汉众邦银行、湖南三湘银行、百信银行等。越来越多的民营银行开始出现,不断蚕食传统银行机构的业务,一方面扩大了信贷市场规模,另一方面也倒逼传统银行机构不断改革,以更多创新的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这对商贸流通業而言是有利的。
最后,民营银行良好的经营业绩能够支持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我国民营银行经营时间较短,对其质疑不断。民营银行主要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实行自主经营和自担风险(周治富,2014),因此民营银行的盈利能力成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民营银行经营效果良好,以天津金城银行为例,截至2016年底,金城银行经营净利润1.2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9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资产占比近70%,经营状况良好。
民营银行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加强民营银行对商贸流通业的支持,需要在监管体系、民营银行功能定位及商贸流通企业自身三个层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首先,需要通过合理有效的监管促进民营银行的规范发展。传统金融制度下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效率的低下,效率问题导致资源配置失效问题,进而也就导致银行体系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不充足。监管层需要加强对民营银行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体系,通过民营银行的发展促进实体经济的崛起,进而实现对商贸流通业的支持。
其次,民营银行的功能定位须更加明确。传统金融机构占据了市场上绝大多数的优质资源,民营银行的生存空间较为狭小,因此需要明确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与功能。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借助互联网技术推动业务模式创新,通过大数据风控技术拓宽服务群体,为更多商贸流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最后,商贸流通企业需要积极拓宽与民营银行的合作空间。民营银行的出现对商贸流通业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对拓宽自身融资渠道、丰富自身融资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商贸流通企业应当从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等角度积极探索与民营银行的合作模式,创造新的融资模式,促进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宇峰、章武滨.中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演进趋势与影响因素[J].产业经济研究,2015(1)
2.陈德余.商贸流通业融资模式发展趋势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5(8)
3.张小龙.我国商贸流通业的投融资效率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26)
4.熊继洲,罗得志.民营银行:台湾的经验与教训[J].金融研究,2003(2)
5.卢福财,张荣鑫.民营银行的现实问题剖析及发展路径——基于顶层设计下的渐进式视角[J].财经科学,2014(1)
6.周治富.内生性金融的演进逻辑与契约本质——兼论中国民营银行的制度属性[J].当代财经,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