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发展战略下京津冀商贸流通业发展评价
2017-09-30温天力
温天力
内容摘要:商贸流通业作为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当前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的宏观经济背景下,需要进一步优化内部发展结构,发挥区域功能定位作用,实现商贸流通领域的一体化。本文通过分析三地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借助商贸流通生产函数,通过面板数据分析研究三地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 协同发展 商贸流通 发展评价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京津冀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北京作为国家的首都,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无论是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还是人力资本、科技水平方面均处在首要位置。以批发和零售为主要代表的商贸流通业已经成为北京的第一大服务业,率先形成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格局(闫小彦,2012),服务全国的枢纽作用不断增强。北京市正在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贸易中心,对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将会产生重要影响,成为协同发展的引擎(见表1)。
天津经济近些年来GDP增速在领跑全国的同时也出现了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特别是第三产业在天津的发展程度与该地的战略规划相差甚远。商贸流通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体,在当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正在向第三产业其他领域不断渗透,甚至已经触及到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天津经济发展仍然需要依靠传统的重工业支撑,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有待提高,加之环境污染和资源约束的影响,天津亟待转变产业结构,更多将发展的方向转换到第三产业上来,特别是发展具有深度跨界融合能力的商贸流通业(见表2)。
河北省长期以来是京津两市矿产资源、工业原料、水资源、电力和农产品的供应地,传统行业在河北地区具有深厚的发展基础,第三产业相对不足。在全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大环境下,河北省的商贸流通业发展较为滞后,特别是省內不同地区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虽然区域内部发展相较于天津有优势,但是在边际贡献上还处在较低阶段(见表3)。
将京津冀商贸流通业增加值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分别分析各自所占的比率,会发现北京的商贸流通业发展程度要高于天津和河北,天津位居第三,如表4所示。
京津冀三地的商贸流通业增长波动性较大,其中河北地区的波动幅度最大,天津和北京相对稳定。整体而言,京津冀三地的商贸流通业表现出波动性下降的趋势,其中2009年下降幅度最大,随后呈现出小幅上涨,之后在2011年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见图1)。
就商贸流通业占GDP比重而言,北京2004-2014年平均比例为12%,和天津的比率一样,而河北的比率仅仅为7%,相差4%还多。相对而言,天津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要比北京、河北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对该地区的经济增长贡献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但是对区域内部的辐射效应不及北京。从2008年开始的后续几年间,北京地区消费零售额年均增速为15.48%,占京津冀区域总和的49.9%,河北的零售总额在2012年达到48.7%,而天津仅仅只有393.71亿元,占比2.5%,与北京、河北的差距很大。虽然就绝对数字而言,天津不具有任何竞争力,但是近些年来天津的增速却是最快的,达到19.5%,高于北京的13.5%和河北的17.35%。由此可见,京津冀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是存在一定失衡问题的,在当前经济新常态和国家大力倡导供给侧改革的宏观背景下,调整内部产业结构,优化商贸流通业发展格局,通过京津冀三地的合理协调实现整体经济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京津冀商贸流通业评价模型构建
(一)模型构建
京津冀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评价模型方面,目前采用的方法比较少,常见的评价模型主要以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模型为主。本文通过研究影响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因素,来探讨京津冀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传统宏观经济增长模型将物质资本存量、科技以及人力资本水平作为构成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文章将物质资本存量(K)、人力资本存量(H)引入生产函数,评价京津冀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
假定1:假设京津冀三地商贸流通业生产函数为Y=F(X1, X2, … , Xn),改进的生产函数为Y=F(K,H),其中Y表示商贸流通业产出水平。
假定2:商贸流通发展已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京津地三地的商贸流通业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性质,即:
F(λK, λH) = λF(K, H)
C-D生产函数虽然讨论的是K和H对商贸流通业发展影响,如果将技术进步效率纳入考察范围,则可以得到新的生产函数形式:
Y=F(A,K,H)=AF(K,H)
这样就会得到一个完整的生产函数,同时考虑一个时间序列函数,得到新的函数形式:
Y=A(t)K αi H βt
α和β分别表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边际产出弹性系数,根据假定,该生产函数要满足规模报酬不变性质,则α+β=1。
根据上述模型,对京津冀地区2004-2014年的数据进行面板数据检验,结合京津冀地区实际发展现状分析京津冀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影响因素和发展功能定位。
(二)指标数据计算
1.批发和零售业(见表5)。批发和零售业是我国第三产业的主体,也是商贸流通业的重要内容,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用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作为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一点与任保平(2012)的研究方法一致。
2.物质资本存量(见表6)。物质资本存量的测度方法较为常用的是Goldsmith于1951年创造的永续盘存法(PIM),剔除折旧后的存量加上即期的投资额即为当期的物质资本存量,其基本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Kt =(1-δ)Kt-1 + It
其中Kt表示第t年的资本存量,Kt-1相应为第t-1年的资本存量,δ为折旧率,It为第t年的投资额。
3.人力资本存量(见表7)。人力资本存量通过6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来衡量,其中小学为6年,至初中为9年,至高中为12年,至大专及以上学历为16年。具体计算方法为:(小学人口数*6+初中人口数*9+高中人口数*12+大专及以上人口数*16)/6岁及以上人口总数,用公示表示如下所示:
公式中,Pri表示小学人口数,Jmi表示初中人口数,Hmi表示高中人口数,Uni表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数,表示年龄在6岁及以上的人口数。
京津冀商贸流通业发展评价实证分析
在对模型进行检验分析之前,需要对模型取对数以消除异方差,得到基本回归模型,如下所示:
LNYt =LNA(t)+LNKt +LNHt
模型的單位根检验结果显示LNY、LNK、LNH在一阶差分之后不存在单位根,三个指标序列一阶单整,并符合经济学意义。采用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KAO检验的t值为-2.66,P值为0.00,Fisher检验结果与KAO检验结论一致,P值为0.004,指标序列具有良好的协整关系。
然后进行回归分析,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
回归方程如下所示:
LNY=0.4729+0.5701LNK+0.6021LNH
回归检验结果显示,可决系数为0.9383,调整的可决系数为0.9295,拟合度较好,DW值0.7725,F值为106.4274,P值为0.0000。K和H的系数之和为0.5701+0.6021 =1.1722,基本符合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前提。从回归方程的检验结果来看,人力资本对京津冀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影响程度要大于物质资本的影响,但是两者的差距并不是很大,这说明物质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对京津冀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存在较高的同质性。就京津冀地区而言,北京和天津地区聚集了我国北方地区众多的人才,对该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人力资本存量系数高于物质资本存量系数是有合理解释的。
分别对北京、天津、河北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北京地区物质资本存量的贡献要大于人力资本的贡献,天津的物质资本存量贡献度达到0.83,而人力资本的贡献度为0.30,虽然都表明北京和天津的物质资本存量贡献大于人力资本的贡献,但北京的人力资本贡献系数要比天津更低。河北的结果显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贡献比较接近,两者基本保持均衡状态,但人力资本的贡献并没有天津高。因此综合而言,北京地区虽然人力资本的贡献不如天津贡献度大,这可以从北京地区人才饱和的角度去理解,天津相对人才不足,反而也就造成了人力资源对商贸流通业的贡献较大的情形,而河北地区由于先天优势不足,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导致在商贸流通业发展方面存在人力资源不足的现象,形成和过剩人力资本类似的增长结果。在国家大力支持天津地区发展的过程中,更多资源不断输入天津,在京津冀区域内部形成了一定的失衡状态。从前述分析来看,河北的商贸流通业占比要高于天津,但如果从相对结构来看,并不意味着河北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就比天津发展的更好,反而河北的产业结构更加需要转型。
京津冀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建议
第一,应当突出北京在协同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北京作为现代商贸流通业中心的功能与作用,与天津、河北形成梯度模式,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打造一体化的商贸流通区域经济中心。在人才配置方面,天津、河北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同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更多优质商贸企业入驻津冀。
第二,天津在国家政策支持中需要打开发展思路,革掉固步自封思想。全国对天津的发展关注众多,也给予厚望,但是天津的发展却一直处在后劲不足的状态中,虽然具有政策优势和人才优势,但是均没有得到合理利用。传统经济在天津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商贸流通领域的发展还需要继续扩大,要提高天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程度,真正打造成为北方的经济中心。
第三,河北需要加紧制定人才吸引策略。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是人才的合理流动,由于当前优质资源集中在北京、天津,导致河北成为相对无优势的区域。在传统的重工业占据主导力量的河北,必须制定更加优惠的人才吸引政策,将北京过剩的人力资本引至河北,为河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孙前进.京津冀地区物流体系建设与发展研究(上).物流技术,2011,30(9)
3.文魁.京津冀大棋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思考[J].经济与管理,2014(6)
3.张贵,王树强,刘沙,贾尚键.基于产业对接与转移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4,28(4)
4.逄金玉,申恩威.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中的现代商贸合作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8)
5.闫小彦.北京商务发展展望:打造国际商贸中心[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