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9-30张俊郎
张俊郎
【关键词】 德育;学校;家庭;培训;资源;
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6—0024—01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成效如何,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目前,困扰农村中小学育人质量提升的突出问题是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对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培养不够。如何提高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结合多年的教育工作实践,笔者就这一问题做一些尝试性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1. 学校教育低效。一是课程内容单纯。多数农村学校重智育、轻德育,课程设置缺少明确的德育目标和任务,不能在各科教学中很好地渗透德育教育,课程育人作用发挥不够。二是师资力量薄弱。农村中小学无专职德育教师,在互联网信息的冲击下,学生道德素质的变化往往超出了教师的应对能力,影响德育效果。三是评价机制不全。对德育工作重视不够,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没有把德育工作成效列入教师业绩考评序列。
2. 家庭教育低能。一是养成教育习惯差。在目前的人口状况下,农村中小学独生子女较多,家长溺爱现象比较普遍,孩子容易养成自私、任性、好逸恶劳等不良习惯。二是家长能力素质低。农村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對教育规律缺乏科学的认知和理解,很难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影响学生习惯养成。三是隔代管理问题多。家长外出务工,留守孩子较多,他们离开父母,失去了应有的关爱和管护,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养成不良习惯。
3. 学生行为任性。一是厌学情绪浓厚。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自主发展意识淡薄,老师、家长不督促,不会主动去学习、去锻炼,归根结底还是德育教育没搞好,思想认识出了问题。二是文明礼仪欠缺。一些学生不尊敬师长,不理解父母疾苦,爱和同学比吃穿,爱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没有养成诚信做人的习惯。三是自我意识强烈。一些学生自私、任性,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跟家长撒谎要钱胡乱挥霍,有的捡到钱物不交老师,价值观发生了扭曲。
二、思考与对策
1. 加强学习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切实抓好德育工作。要建立多层次的培训计划,通过学习培训、读书研讨、主题演讲、经验交流等形式,培养、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体教师德育工作水平,促使大家齐心协力搞好德育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科任教师、团支部、少先队在德育工作中的协作职能,努力开创全校师生人人重视德育、个个关心孩子成长的良好局面。
2. 挖掘有利资源,拓宽育人途径。一是挖掘学科资源。落实德育渗透功能,把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有效运用语文、政史、艺术教育等德育资源丰富的课程,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知恩图报的品质。二是挖掘校内资源。在美化环境、开展活动、组织锻炼的过程中,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优化育人氛围。三是利用校外资源。积极创建交通安全、法制教育、劳动教育等德育活动基地,定期开展活动,促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道德品质。
3. 优化工作措施,提高德育实效。一要创新德育方式。在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加强课内外结合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锻炼,磨砺意志,形成品质,提升德育工作实效。二要树立榜样典型。“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多表扬习惯品行优秀的学生,让他们成为众多学生效仿的对象,引领学生群体发展。三要加强熏陶影响。通过举办志愿者活动、轮流做班干部、红领巾监督岗等教育活动,增强学生集体观念和担当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受到熏陶感染。
4. 构建关爱网络,形成育人合力。一要加强家校协作。通过建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座谈会、建立家校联系卡等方式,将家长吸引到学校教育行列之中,提升教育合力。二要重视法纪教育。积极与司法部门联系,聘请法制教育辅导员,通过举办知识竞赛、以案说法等活动,让法制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提高学生遵纪守法意识。三要抓住关键节点。在“清明”、“六一”、“ 国庆”、“元旦”等重大纪念日,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扶弱助困等活动,培养学生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
5. 完善评价机制,推动长效发展。一是建立德育考评细则。建立可操作、可量化的德育评价指标体系,让每个岗位都有具体评价细则,都能有机渗透德育内容,确保每位教师的德育工作都能得到客观评价。二是改进教师评价方式。加大德育在教师年度工作考评中的权重,在授课评课中把德育因素列为主要内容之一,力争使德育教育因素渗透进教学每一环节。三是改进学生评介方式。组织开展“诚信星”“孝亲星”“勤学星”等德育明星评选活动,加强激励引导,促使学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
编辑:蔡扬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