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APP在语文教学中助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7-09-30祝小娜王颖孟延豹
祝小娜+王颖+孟延豹
前言:
今天还是请大家来看看北京市密云区第四小学教师们的分享。这次做分享的语文教师并不是一个炫技派,她也是密云区第四小学参与iPad教学探索的教师之一,他们都秉承一个目的,就是所用的技术必须要为课堂教学服务,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服务,为在学科教学中推动深度学习服务。这些也是笔者在观察密云区第四小学的玩转iPad课后得出的结论。让我们来看看,在语文这样的主课中,祝小娜老师是如何运用教学APP来达到上述目的的。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自主学习模式是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重点。iPad进入课堂,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改变,更好地实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文以《林海》一课为例,从课前预习、质疑问难、自主学习、交流分享、延伸拓展等学习环节,阐述了iPad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助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我们应努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变革,让语文学习成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而iPad进入课堂,能恰到好处地让教师们落实课标理念,使其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课前主动预习,用iPad形成学习成果
预习是学生有效学习语文的基础,它能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然而,在以往的预习中学生们只是简单地抄抄字词,对课文的表达方法思考得较少。因此,在学校“平板电脑进课堂”的项目研究中,笔者进行了大胆尝试,在讲授《林海》一课时,让学生利用平板电脑中iThoughts这一软件,把自己的预习成果绘制成思维导图。
学生们积极搜集资料,深入思考,动手制作,图文并茂、思路清楚地呈现出关于老舍先生和大兴安岭的资料、每个生字的形近字、各类词语的积累、课文的表达方法等预习成果。利用iPad帮助预习,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个性潜能,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探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 课上主动交流,用iPad分享学习成果
在语文课堂中,iPad的使用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他们积极应用课外资料,让课内外紧密结合,提高了学习效率。
1.运用资料,促进理解
在讲到“林海”为什么会让老舍先生感到亲切舒服”时,学生们在课堂中展开了交流,并在充分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将课外资料融入课堂,以加深理解作者写作的用意与特点。
例如,在理解初次感受亲切与舒服时,有的学生通过iPad查阅到,一尺大概是0.33米,而文中写到脚踩在几尺厚的松针上,该是多舒服啊;有的学生还查阅到,《林海》写于1961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满目凋零,百废待兴,所以当作者来到这里看到万物葱茏自然会感到亲切与舒服;等等。当学生交流这些资料时,我相信他们已经完全理解了作者当时的感受。
除了文中内容外,学生在理解大兴安岭的美丽时,还补充了相应的图片。
使用iPad不仅能让学生学会搜集资料,还能让其引经据典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某位学生在预习时,发现了大兴安岭的花之美,不仅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还以“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其他同学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可见,iPad进入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其自主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
2.运用资料,掌握方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以学习的源头是质疑。在讲授《林海》一课时,笔者让学生们先质疑,然后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利用iPad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有效地激发了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也掌握了自学的方法。
(1)抓关键的字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能让人想起“云横秦岭”这种险句。通过“点”,学生们体会到了岭的温柔。
(2)利用直观的图片对比体会景物特点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iPad展示秦岭和大兴安岭的图片,并进行对比,直观地感受到岭的温柔。
(3)分析运用资料感受理解文章
通过iPad,学生们不仅搜集了资料,还分析、整理、运用了资料。例如,“大兴安岭有830多公顷,36个密云区,5个北京市那么大”这段资料的引入,一下子就让学生了解到了大兴安岭的广阔。
3.ibooks拓阅读,提高兴趣
笔者通过iPad中ibooks这一软件,为学生提供了图文并茂的文章《荔枝蜜》,让他们将其与《林海》进行对比阅读,从中感受写法与表达的异同。在iPad中,学生们既能阅读文字之妙,又能感受图片的新奇,大大提高了阅读兴趣。
● 课后主动修改,用iPad完善学习成果
《林海》一课借助iPad软件功能,不仅实现了学科之间的融合,还融合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课上学生利用iPad交流互动,课下学生根据课上汇报分享的知识点,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修改完善,大大提高了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上使用iPad学习工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大化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iPad的使用也给教师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自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进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后记
在考察一堂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课的时候,笔者常在心里问自己三个问题:一是在这堂课上,我们有没有传递信息處理的技能?二是我们为学生所提供的活动设计,会不会让他们产生与现实世界相关的学习经验?三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的技能是他们未来所需要的吗?请读者们也问一下自己这三个问题,再看看祝小娜老师的案例,大概就能明白自己在教学中应如何做了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