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学习工具制作综述
2017-09-30邢延刚
邢延刚
● 特色与亮点
《出师表》学习工具将课文的任务主线作为链条,把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化地实现了知识的探究和传授,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很好地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①精美的动画情境。本学习工具依据文章的时代特点设计,画面精美、生动形象,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动画制作精美流畅,与课文紧密结合,起到了画龙点睛、启智无形的作用。
②强大的交互系统。本学习工具既适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也适用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导航分类清晰明确、指示性强,帮助系统让学生在学习中随时得到启发。同时,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③完善的反馈环节。本学习工具的评价系统既有生动有趣的互动小游戏,也有容量大、反馈详细的综合评价。
④丰富的资源。本学习工具将本课有关的课内外知识有机地整合起来,信息量大,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扩展语文知识。
● 制作背景
随着未来课堂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对课堂的渗透力度越来越强,一件优秀的数字化学习工具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与学的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优化教与学的效果,成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Flash是一款优秀的设计软件,设计出的学习工具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于一身,不但交互功能强大,动画效果丰富多彩,无级放大的矢量图永远不会产生令人讨厌的锯齿,而且“身材”纤细,文件小,跨平台。最新版本更是支持输出HTML5,既能在计算机上运行,更能在手机上使用,这极大地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 教学策略
学生因其自身的年龄特点,以及生活环境、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不同,在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运用学习工具可以充当自主探究的虚拟教师来弥补差异。同时,学生借助学习工具进行课前自学,在教师讲课之前通过自己的学习和理解,对课文内容有一个简单的认识,进行一定程度的思考,能使课堂不再局限于被动式接受,实现自主探究式学习。
基于新课标要求和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本学习工具采用动漫形式,制作工具以Flash cs 6为主,结合Photoshop cs 6,Audition cs 6制作。希望能够借助数字化手段,紧密结合教学一线,建设富有互動性、探究性、拓展性的未来课堂。
● 设计思路及内容结构
《出师表》学习工具共设计了以下八个板块(如图1),各部分均以课程目标为依托,目的是帮助学生和教师高效地解决实际教学问题。
自由跳转的导航菜单、学习地图和辅助说明将各学习板块紧密关联在一起,能够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随时调整学习进度。
1.情境导入
导入环节是大气磅礴的动画情境:诸葛亮羽扇纶巾,《临江仙》词牌逐渐显现,背景根据词牌内容不断切换三国的场景。词、境、情相互交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其对文章的背景有了初步的认识。
2.课前预习
《出师表》作为千古名篇,被视为“表”这一古代文体的代表,为了让学习水平存在差异的学生借助数字化学习工具得到一定程度的平衡和提高,笔者设计了预习环节,引导学生利用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这样不仅大大提升了其学习兴趣,也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3.课文资料
课文资料是将与文章相关联的资料通过一条线串接起来,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涉猎相关的历史和地理知识,起到多学科融合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本板块,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语文的基本知识,并思考问题,对准确掌握本课的重点、难点帮助很大。
4.作者介绍
《出师表》和诸葛亮作为学习的一体两翼,相辅相成,通过认识作者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缺的方法。因此,笔者将板块分为“生平传略”和“轶闻掌故”,并通过精心组织的文字、图像、动画使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通过动画形式的学习,学生不仅提升了学习兴趣,而且在了解作者的同时,学习了当时的历史知识和成语典故,一举数得,既掌握了关联知识又拓展了视野。
5.课文鉴赏
课文鉴赏板块是整个学习工具的中心,相当于传统课堂中的授课。笔者按照语文学习的顺序来组织整个板块,形成了一个直观的、熟悉的学习脉络。首先,学生通过朗读全文感受文学之美;其次,分步学习文章的翻译、篇章结构(如图2),细化处理字、词、句等问题(如图3)。同时,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学习字、词、句等基本知识,并选择自己认为困难的知识点进行重复学习。在学生通过教师传授或者自主探究学习之余,教师要求学生使用学习工具的随堂评测功能,以游戏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评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有效地实现了对知识的巩固,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如图4)。
6.综合活动
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展开,学习工具能够及时提出问题,通过学习任务(如图5),使学生将课文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联系,实现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提炼升华,实现语文课堂的德育渗透。
7.测验评价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是教师问,学生举手回答,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或参与有限,而且评价的形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利用数字化学习工具的评价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学习工具中自测题型多样,设有单选、多选、拖拽和图片等形式,使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轻松实现了对知识的巩固。而且,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实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上,还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反馈情况。
8.延伸阅读
教材只是呈现了一篇文章,而在语文的世界里,许多知识是相互关联的,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后进行相应的知识延伸,并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为笔者考虑的方向。因此,本学习工具设计了丰富的扩展资料(如图6)。endprint
● 评价与反思
本学习工具为多维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学平台,iBooks这一新型教学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知识点内化生成的过程。这一崭新的数字化教学平台有效地辅助了教师的实际教学,让教师在实际教学研究中乘风前行,而且还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电子书带来的巨大变化。
学习工具是教学手段,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化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难点,能够深化学生的情感活动。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儿,那么信息技术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
● 幕前幕后
NOC活动一直是教师们非常喜欢的活动。作为一名老选手,笔者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去准备,比赛过程中还是很紧张,好几次差点卡壳。现在回过头来看,准备比赛时的辛苦和汗水都历历在目,同时面对面接受专家的点评和指导,对自己来说也是难得的锻炼与提高。
在漫长的准备过程中,笔者为了写出贴合教材的学习工具脚本,无数次地钻研教参;为了达到理想的视觉效果,一次又一次地修改;遇到技术难题时,还要不停地查阅各种资料、教同行……不断思索如何将数字化学习工具以最佳的状态、最优的效果呈现在各位同行和评委面前。
这次比赛中,老师们的参赛作品百花齐放、各有所长,优秀的学习工具交相辉映,不同的教育理念相互碰撞,使得活动本身成了学习的殿堂。对于数字化学习工具评优赛项,我有两点思考。
一是,数字化学习工具的重点是学习。数字化学习工具其实是以学生为主体,协助教师教学、帮助学生学习的一个载体,“学习”二字才是重点,工具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如何制作貼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顺应社会发展需要,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应是我们思考的重点。
二是,学习工具应以人为本。优秀的学习工具,应该界面清晰、操作简单,既贴合教材又有拓展延伸,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让学生进行沉浸式学习,而不是一味追求学习工具的美观。对于一个学习工具来说,精美的界面可以成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但是不应该喧宾夺主。
评委印象
邢老师的《出师表》学习工具,是以课文的任务主线作为链条将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得数字化学习工具能够更好地为教与学服务,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总结起来,邢老师的《出师表》学习工具具有以下特点。
1.基于学科特点设计学习工具
技术融入教学,从最初的某种工具包打天下,逐渐过渡到考虑学科学习心理和特点,能够基于学科特点设计和使用学习技术。张景中院士就强调教育技术要深入学科。邢老师的《出师表》学习工具恰恰是基于语文学科的独特性设计与开发的。一直以来,人们对于语文学科教学中使用技术充满了怀疑和抵触。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多媒体滥用的确冲击了语言文字带来的意境与想象,但恰当地使用技术也能够给语文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邢老师的《出师表》学习工具就充分地考虑到了真实世界资源的丰富性,给予学生大量和丰富的知识补充,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扩充知识面。技术不是不能用,但要恰当地使用,邢老师的《出师表》学习工具做到了这一点。
2.发挥工具的探究性学习特质
即使是最优秀的学习工具,也难以取代教师成为课堂的全部。课件不是一节课的全部,整个课程仍要以教师为主导,我们不必把课件做得面面俱到,更不能把应该由学生思考的问题那么轻易地展示出来,要通过课件的展示来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与思考,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邢老师的《出师表》学习工具就是让学生借助学习工具进行课前自学,在教师讲课之前通过自己的学习和理解,对课文内容有一个简单的认识,进行一定程度的思考,使课堂不再局限于学生被动式接受,实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
任何学习工具,都是由教师设计与使用的,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何种作用都取决于教师这个魔术师的艺术。如果每个教师都能够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基于学科学习心理设计与使用数字化学习工具,自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否则就只能东施效颦,适得其反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