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趋向探索

2017-09-30赵阳

校园英语·上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趋向高校英语就业导向

赵阳

【摘要】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本文从就业导向的概述出发,结合当前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趋向。

【关键词】就业导向 高校英语 教学改革 趋向

引言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实践都存在着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每年上百万的大学生涌入到就业市场中,却难以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从而导致了许多大学生处于失业或者隐形失业的状态,这样不仅造成了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更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英语是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学科,针对上述问题,高校应该负起责任,积极从职业教育中吸取经验,将基于就业导向的教学模式引入到高校英语教学中来,让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性更强,从而让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够与市场需求相接轨。

一、基于就业导向的教学模式概述

在大学生就业形式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高校应该从职业教育中吸取教育教学经验,为学生制定基于就业导向的教学模式,以改变目前大学生教育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尴尬处境,从而真正发挥大学生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

所谓“基于就业导向”简单来讲,就是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根本落脚点,并在专业教学体系中融入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素质等教育内容,以实现大学生与就业市场的顺利接轨。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角度讲,基于就业导向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

其一,专业课程的设置更加灵活,开放。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中复合型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而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专业基础,更要依据市场导向丰富课程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并推动学科交叉,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对英语的职业需求进行课程调整,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水平。

其二,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学生而言,职业能力不仅包括专业知识水平、知识运用能力,还包括人际交往能力、个人心理素质、团结合作能力等,因此,在基于就业导向的专业培养中,学校、教师只有从学生的综合能力出发,才能够为其未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高校教学实践中,构建基于就业导向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对于学生、学校的发展,还是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就业导向模式有利于推动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实现顺利就业是许多大学生走向社会,证明并实现自我价值的第一步,而学校基于就业导向的教学培养无疑为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实现道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其次,就业导向模式有利于高校教育教育教学持续发展。在市场背景下,就业率已经成为衡量高校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因此从就业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可以让学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最后,就业导向模式有利于社会稳定。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焦点,而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推动大学生就业对于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实现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二、在就业导向背景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英语教学中缺乏就业导向。在目前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依然延续着传统教学理念,缺乏对现代市场的了解,难以从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角度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培养,例如在英语能力培养中,将重点放在书面表达和阅读理解上,忽视了学生口语交流、汉英互译等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考核中,只将重点放在了学生的英语成绩,尤其是书面英语成绩上,而对于口语考核则敷衍了事,这样的教学理念必然会对学生的就业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2.学生学习方式僵化,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学生作为英语学习主体,其在英语学习中的功利性过于明显,难以真正从就业的角度制定科学的英语学习计划,例如一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缺乏长远目光,只将英语学习目标限制在应对期中期末考试,或者考取四、六级证书上,而忽视了自身英语能力的综合培养。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将目光禁锢在书面知识上,无法从应用的角度开展自主学习,从而影响了英语学习效果。

3.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与就业实际相脱节。高校英語课程的设置情况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及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高校英语课程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增加了许多与时俱进的内容,但是从就业的角度讲,这些课程内容远远无法满足大学生的职业规划需求。再加上在教学中,教师、学生对理论课程的重视,对实践课程的疏忽,导致课程设置与就业实际脱节的问题日益突出。

4.考核体系不科学,缺乏科学的职业规划。教学考核是巩固教学内容,指引学习方向的重要环节,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由于考核体系中存在着单一、片面的问题,使得学生的职业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如学校、教师将学生的英语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英语能力的唯一标准,而无法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对学生的英语素养进行全面考核,最终影响了学生英语学习目标的实现。

三、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趋向

1.正确定位英语教学,构建就业导向教学模式。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想实现对就业导向教学模式的构建,学校、教师首先要做好英语的学科定位,即一方面要将英语作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主要学科,将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作为教学实践的主要内容,以拉近学生英语专业素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学校还应该在坚持基础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将英语听力、口语、翻译等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培养模块纳入到重点教学中来,为学生的就业铺设台阶。

2.以学生为主体,完善英语课程的设置。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高校构建就业导向教学模式的思想基础,因此在英语课程设置的过程中,高校应该从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就业需求角度出发,完善课程内容,即一方面科学设置英语课程,尤其是实践课程的时长,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拥有足够的知识运用空间;另一方面应该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节,增加与就业相关内容,如汉英互译、英语简历、英语面试等,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endprint

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实践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基于就业导向的教学模式,高校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为学生模拟逼真的就业情境,让学生在情境融合中,发现自己在就业能力培养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安排英语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提高英语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合作意识和人际沟通能力。

4.重视职业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的培养是基于就业导向教学模式中的核心内容,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学校、教师应该积极从职业教育中吸取经验,为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制定科学的规划,例如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优化英语学习目标,并让学生在目标的指导下,增强英语学习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教师应该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让学生能够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完成英语学习。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高校英语教学质量。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保证高校英语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打造专业教师队伍的过程中,高校首先要加强对人才的吸引与培养,即吸收更多的具有专业教学素养和教学经验的英语教师进入到教学队伍中来,以提高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其次,完善教师培训机制,从教师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提高其专业能力,并通过与职业学校的沟通、合作,提高教师对就业导向的认识与落实;最后,完善职业考核,将学生的就业能力作为衡量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指标,并根据学校的就业率调整人力资源培养措施,以提高教师构建就业导向英语教学模式的积极性,增强参与学生职业规划的动力。

四、结束语

总之,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企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变得更加苛刻,而这也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很大挑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后,需要面对如何就业,就业质量等问题。因此,高校在今后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及时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以培养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舒依.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趋向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10:37-38+45.

[2]师文淑,孙玉超.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模式探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7:166-167.

[3]高亞妮.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趋向探讨[J].英语广场,2016,12:138-139.

[4]陆新生.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趋向研究[J].英语广场,2016,12:149-151.endprint

猜你喜欢

趋向高校英语就业导向
牡丹与梅影:多元文化下宋人的审美趋向
实用趋向
全球治理趋向扁平
高校英语语境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英语创新教学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建构主义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分析
现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