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目标破解教师培训思维定势
2017-09-30马希良
马希良
教师培训是教育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教师培训项目日趋增多,但很多培训的效果却是言人人殊,特別是在当前信息化条件下,教师通过互联网可以方便地学到很多知识,培训成为既重要又易流于形式的事项。在现实中,很多参与过培训的教师大多都有一种“抱希望而去,带失望而归”的感受。
当前,教师培训重点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培训,注重新技术的学习和运用,二是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培训,注重观念更新和教学技能提升。在培训方式上,要么是按学科培训,要么是按岗位培训。
简而言之,教师培训就是进修提高,查漏补缺,检视修复,更新观念。但从实现来看,一些教师培训进入了为“培训”而“培训”的怪圈。其实,这都是当前教育中司空见惯的从“教育”到“教育”的思维定势所导致的,没有把问题放在整个社会大背景中去拿捏、思考、衡量、破解。
笔者认为,教师培训最根本、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破解业已形成的思维定势,而不是为了“培训”而“培训”。一方面,培训方式要打破从“教育”到“教育”,从“培训”到“培训”定势思维。另一方面,通过培训破解广大教师长期在教育教学中业已形成的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在学习、工作的最初阶段是有益的、积极的,但随着学习、工作的不断深入,其消极性也就显露出来,成为阻碍学习、工作进步的因素。新课程改革实施十几年来,一些地方和学校被动应付、成效甚微、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思维定势而导致的,同时,这也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学校管理僵化的原因所在。
因此,教师培训要打破以往培训的方式方法,把学科与岗位培训为核心的培训课程设置,转变为以思维训练为培训向导的课程设置。即以思维训练作为抓手,打破原先教师培训以学科、岗位分野,知识、能力为导向的培训模式。把教师培训放在社会发展大背景中,构建以创新思维训练为核心的教师培训模式,从而破解困扰教师教育教学的思维定势。
首先,思维能力的提升是社会人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必由之路。就教师培训中的思维训练性质而言,其实就是一种创新思维训练。具体实践中可以不受已有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的束缚,放飞想象,打破已有的条条框框,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进行深度思考。其意义在于运用这种思维训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产生无限的想象力,生成无与伦比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它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思维穷尽训练,减少学校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对教师思维的影响,而是置身于问题发生的综合情境之中,将教师从习惯性教育教学思维中解放出来。
其次,培训方式上要打破从“教育”到“教育”、从“培训”到“培训”的定势思维,破解培训机构的一维目标。在实施创新思维训练中,要把教师培训放在社会经济、文化和信息发展的整体大背景下,把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放在区域、社会、世界中去思考,用教育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培训,即运用规范性研究和验证性研究来审视教师培训。具体操作中教师培训机构要重视当地教育问题,使得培训有针对性,以问题为导向,打破为“培训”而“培训”的形式化培训。突出“走出去”,充分利用当地培训资源,解决在教师培训中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从而实现理想与现实兼顾、理论与实用并济、校内与校外一体的培训模式。
最后,通过培训破解教师长期在教育教学中业已形成的思维定势,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层面上最重要的目标。奥苏贝尔认为学习就是与先前比较的一种变化,所以教师培训的目的就是通过培训引领受训教师在思想意识、认知能力等方面发生变化。培训中要达成这一维目标,就得把培训课程设置作为抓手,以当地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重大问题、难点问题、教师教育观念、知识能力更新、教学方式滞后的问题作为课程设置的导向。在培训过程中通过指导——研读教学模式、提问——讨论教学模式、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质疑——发现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亟需什么,就培训教师什么;教师缺什么,就培训什么;当地教育缺什么,就培训什么。从而一扫过去盘踞已久的思维定势的阴霾,使受训教师真正达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又提升教育教学技能的专业发展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