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助推北京改变治理方式

2017-09-30

环球时报 2017-09-30
关键词:数字化科技

英国《金融时报》9月28日文章,原题:大数据改变中国的治理方式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帮助下,中国领导层如今正彻底改变其经济和社会治理方式。北京决心进行数字化转型,这给(西方)民主政治体制带来根本性挑战。

科技创新可能使政经治理模式的竞争向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倾斜。10年前,互联网革命似乎给威权主义带来威胁。而今天,大数据革命为他们所用。北京拥抱这个机遇,以数字化转型所提供的硬件和软件来装备该国的制度。在这个重新配置的体系中,中央协调与控制将成为一项资产,促进而非制约科技创新、经济成效和政治稳定。

在大数据助力下,中国领导层着力消除体制缺陷。在前苏联集团,由于缺少价格信号和可靠的供需反馈,行政计划造成资源配置失当。如今,越来越多中国经济学家和科技专家相信,大数据将弥补国家经济协调的不足。

计划雄心重新受到中国经济学家和监管者青睐。他们认为,实时、公司级的微数据,比如有关货币、投资和信贷流动的微数据,将有助于以一种微调、快速的方式引导市场并遏制金融风险。实际上,这能够令资源配置比基于市场的价格机制更加智能化。北京坚信,在大数据背景下,与西方经济学家高度评价的自由市场下的私营企业相比,国有的企业和银行能以管理上更高效、政治上更令人满意的方式运行。

中共对数字化予以强烈而长期的重视。相比之下,西方政府往往显得与数字化革命疏远。在西方国家,一体化大数据战略可能存在于某些安全机构,且越来越多用于竞选,但通常仅此而已。面对信息技术革命,除了小修小补,鲜有西方大国统筹改革其体制。

反观中国,如今所有重大发展战略都仰赖大数据驱动的方案。比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旨在扩大网上医疗服务,在大数据帮助下提出诊断和治疗建议。中国的地方政府也在通过信息技术应用的方式大力投资公共服务。

最重要的是,中国目前在构建“社会信用体系”,通过对从支付情况、遵守交规和环境法规到网上发言的各种数据进行评估,促使公民和公司遵纪守法。在未来的中国治理中,承担监管与执行权力的不是法律、警察或法官,而是演算。

相比美欧领导人,中国领导人在尝试未来科技方面更具灵活性。中国自上而下的方式与民间对新技术自下而上的热情,恰好契合。从脸部识别到消费者数据共享,中国已成为一切新科技的实验室。若中国成功利用大数据技术,建成一个自上而下却反应迅速的治理体系,在政治上效率高、经济上有成效、社会上稳定,那么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全球模式。在大数据时代的治理竞争中,欧洲国家绝不要沦为落伍者。▲

(作者塞巴斯蒂安·海尔曼,乔恒译)

猜你喜欢

数字化科技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笔中“黑科技”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中国民族语言的标准与数字化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数字化对行业影响难言“颠覆”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