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胜任力的结构探索及问卷编制*
2017-09-30宋传颖秦启文
宋传颖,秦启文
(1.西南大学 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重庆 400715;2.邵阳学院 学生工作处,湖南 邵阳 422000)
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胜任力的结构探索及问卷编制*
宋传颖1,2,秦启文1
(1.西南大学 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重庆 400715;2.邵阳学院 学生工作处,湖南 邵阳 422000)
采用访谈、开放式问卷调查及文献检索编制预测问卷,选取1300名在校大学生施测,并对数据进行探索性、验证性因素分析及信效度检验。结果显示,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胜任力结构包括工作素养、个性特质、自我成长三因素,可解释方差总变异的58.581%,三因素模型在验证性分析中得到较好的验证;总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87,三因素的α系数为0.824~0.852;总问卷的分半信度为0.869,三因素的分半信度为 0.858~0.890。由此可见,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胜任力由三个因素构成,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用于研究与实践。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胜任力;问卷编制
朋辈心理辅导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并在心理辅导专家汉姆伯格(Hamburg)和沃伦豪斯特(Varenhorst)等人的推动下,逐渐为大家所熟悉与接受。[1]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由准专业人士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通过互助、关怀、陪伴、引导、帮助等实现的“自助式”成长辅导模式,弥补了专业心理辅导人员的不足,成为专业心理辅导的有益补充形式。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是指通过征召和筛选的方式选拔出来的,接受了一定心理咨询技能培训和掌握适度心理辅导技巧,具备正向帮助、影响周围同学的大学生。[2-3]目前,我国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包括心理咨询中心见习助教、心理健康教育部成员、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以及各心理类社团组织成员,他们具有“说服力高、覆盖面广、互济性强、易接纳性、及时自然性”的特点,成为高校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
胜任力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关于“一名好的罗马战士”胜任剖面图的建立。但对胜任力真正开始科学研究的是泰勒(Taylor)、戴维·麦克兰德(David McClelland)和鲍耶兹(Boyatzis),他们认为胜任力的实质是个体具有的能更有效完成任务的潜在特质,能够区分优劣。[4-6]20世纪80年代,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心理服务人员胜任力的个人特质,重点关注心理服务人员自身所具有的能引起求助者积极改变的因素[7],如人际沟通能力、心理咨询的评估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8-9]。20世纪80年代以后,心理学界在心理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实践及认证方面才逐渐形成了基于胜任特征的文化,广泛关注核心胜任特征、胜任特征模型、胜任特征评估以及具体领域的胜任特征研究等。21世纪以来,我国学者对心理服务人员工作胜任力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多数将心理服务人员的工作胜任力归结为一般特质、专业特质、知识修养、专业技能、职业伦理五个方面[10-12],但具体到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胜任力却关注不够,认识不足,培训不力,缺乏有效的选拔与考评机制。朋辈心理辅导员胜任力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学校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日益频发的大学生心理问题需要朋辈心理辅导员协助专职心理咨询师提供更多更便捷的服务,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而且高校要对重大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防患于未然,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也离不开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群策群力。
在实际的高校朋辈心理辅导过程中,朋辈心理辅导员素质远未达到从事朋辈心理辅导的要求,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与培训也面临诸多困境。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朋辈心理辅导员工作胜任力结构不清楚,无法为其科学选拔与有效培训提供科学依据。笔者拟在已有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胜任力进行研究并编制问卷,以期为推动朋辈心理辅导的研究提供工具。
一、对象与方法
(一)被试
正式发放问卷1300份,回收问卷1254份,有效问卷1206份*无效问卷剔除标准:回答问题前后明显矛盾的;答案呈直线型、波浪型或有规律选择的;项目的漏选超过3个的。。将有效问卷随机分半,一半作为样本 A(n=602),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另一半作为样本 B(n=604),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
样本A(n=602)中,男生366人,女生236人;20岁及以下者160人,21~22岁164人,23岁及以上者278人;文科264人,理科338人;大一212人,大二236人,大三154人;校级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干部干事(包括心理协会)142人,班级心理委员194人,班级心理信息员266人;接受专业培训次数0次的282人,1~2次的188人,3~4次的75人,5次及以上者57人;自愿从事目前岗位者534人,调配43人,被迫25人。
样本B(n=604)中,男生279人,女生325人;20岁及以下者130人,21~22岁405人,23岁及以上者69人;文科393人,理科211人;大一259人,大二243人,大三102人;校级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干部干事(包括心理协会)155人,班级心理委员198人,班级心理信息员251人;接受专业培训次数0次的287人,1~2次的196人,3~4次的73人,5次及以上者48人;自愿从事目前岗位者544人,调配38人,被迫22人。
(二)研究程序
1.项目来源
(1)访谈。访谈对象包括校、院(系)心理健康教育部成员,心理协会成员,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四类。采取个人访谈和小组访谈两种方式。个人访谈共计20人,男性9人,女性11人,其中心理健康教育部成员5人、心理协会成员4人、班级心理委员6人、宿舍心理信息员5人,每人访谈时间20~40分钟,主要访谈内容是“您对目前从事朋辈辅导工作感觉如何?您是否能胜任该项工作?为什么?”;“为了做好该工作,你认为个人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或素质?能否举例说一下”。小组访谈共计4次,每次6人,访谈时间50~60分钟,主要访谈内容是“大家谈谈在日常工作中的感受?遇到了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为了做好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大家认为我们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或素质?最重要的因素有哪些?”;“大家谈谈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辅导效果?”。
(2)开放性问卷调查。选取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岗位的朋辈心理辅导工作者40名进行开放性问卷调查,问卷的指导语为:“请结合你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感受,写出做好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或素质?请如实填写,无对错之分,我们仅作为科学研究之用。”
(3)文献检索。利用中外数据库和谷歌学术等,以“competency”“胜任力”“朋辈辅导”“朋辈辅导员”等为关键词,搜集与高校朋辈心理辅导有关资料,筛查、分析、选取文献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和语句。
2.预测问卷的编制
通过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访谈(个人和小组)获得问卷条目107个(如奉献、真诚、丰富阅历、进取等),通过开放式问卷获得问卷条目141个(如善于倾听、亲和力、尊重隐私等),通过文献分析整理获得问卷条目67个(如表达能力、知识经验、保密等),共计315个。这些问卷条目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后,大致可以归为四个维度:一是个人特质,如热情、耐心、有亲和力、自信、乐观等;二是适度专业技能(能力),如倾听、共情、理解、表达、接纳等;三是知识与经验,如心理学常识、丰富的阅历等;四是职业伦理,如保密、负责任等。为了使问卷条目表达更加规范准确,首先请两名心理学博士分别对所有问卷条目内容进行评析;其次由一名心理学教授和先前的两名博士组成分析小组,对第一次评析结果进行第二次评析,把表述不清或内容重复的删除或合并;再次,请朋辈心理辅导员对第二次评析结果进行试阅,提出修改意见;最后请另外两名心理学教授进行最终评阅。最终形成一个有49个项目的预测问卷,所有项目随机排列,用李克特5点评分法编制成调查问卷,“1—5”代表“完全不符合—完全符合”。
(三)统计工具和方法
用 SPSS 19.0 和 AMOS 18.0 进行项目分析、相关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等。
二、结 果
(一)项目分析
进行项目分析的样本量为602人,按总分高低排列,前27%为高分组(总分≥167),后27%为低分组(总分≤142),对高分组和低分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所有项目高低分组得分均差异显著(见表1),说明所有项目具有良好的鉴别度。
表1 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胜任特征预测问卷项目分析(n=602)
此外,通过对49个题项与总分的Person 积差相关系数分析,所有题项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均在0.324~0.640之间,未发现相关系数低于0.3的题项。
(二)探索性因素分析
以样本A(n=602)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MO 值为 0.865,Bartlett 球形检验的值为3422.977(df=301),显著性水平为 0.000,表明题项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根据研究目的和理论构想,删除符合如下条件的项目:(1)因素负荷小于0.5的项目;(2)同时在两个因素上负荷大于0.3的项目;(3)特征根大于1但包含项目少于3个的项目。最后得到5个因素,共25个项目,可以解释方差总变异的59.735%。根据因素分析结果及各因素内项目的含义,5个因素分别命名为个性特质、自我成长、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工作素养(见表2)。
(三)验证性因素分析
在对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的五因素模型(25个项目)进行验证的同时,还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胜任力可能存在的竞争模型进行了比较。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的被试是样本 B(n=604),竞争模型包括单因素模型、双因素模型、三因素模型和四因素模型。单因素模型假设工作胜任力的25个项目只测量一个共同的因素;双因素模型是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自我成长”“职业伦理”合并为一个因素,“个性特质”单独作为一个因素;三因素模型是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自我成长”合并为一个因素,另外两个因素分别为“个性特质”“职业伦理”;四因素模型是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合并为一个因素,另外三个因素分别是“个性特质”“职业伦理”“自我成长”。
表2 高校朋辈辅导员工作胜任力问卷各项目及探索性因素分析(n=602)
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五因素模型无法得到验证,即假设模型与观察数据不适配,需要重新对假设模型进行修正。而且,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所有竞争模型亦无法得到验证,说明问卷题项内容结构存在问题。为此,我们再次对所构建的朋辈心理辅导员理论模型和实际调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结合朋辈心理辅导的实际开展情况和专家建议,把体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个因素的所有题项剔除,再次用样本A(n=602)进行探索性分析,结果显示,KMO 值为 0.876,Bartlett 球形检验的值为1842.278(df=105),显著性水平为 0.000,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根据研究目的和理论构想,删除符合如下条件的项目:(1)因素负荷小于0.5的项目;(2)同时在两个因素上负荷大于0.3的项目;(3)特征根大于1但包含项目少于3个的项目。最后得到3个因素,共15个项目,可以解释方差总变异的58.581%(见表2)。再次用样本B(n=604)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三因素模型(即工作素养、个性特质、自我成长三因素)得到验证(X2=366.603,df=87,X2/df=4.214,p=0.413,RMSEA=0.037,GFI=0.948,NFI=0.917,RFI=0.902,IFI=0.938,TLI=0.915,CFI=0.936)。
(四)信度分析
考察信度是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要求之一,本研究对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胜任力问卷的信度检验主要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中的分半信度和同质性信度(以克伦巴赫α系数为信度指标)。由表 3可见,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胜任力问卷各因素的α系数在0.824~0.852 之间,分半信度在 0.858~0.890 之间,而总测验的信度达到 0.869,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水平。
表3 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工作胜任问卷信度系数表(n=602)
(五)效度分析
1.结构效度
首先,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三因素模型结构清晰,各项指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其次,各因素与总分之间的相关为0.825~0.879,各项目与所属因素之间的相关为0.816~0.884,各项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为0.612~0.804;三个因素之间的相关为0.480~0.601,各项目与其他因素之间的相关为0.270~0.573,非同一因素的各项目之间的相关为0.185~0.471,说明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工作胜任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见表4)。
表4 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工作胜任问卷各项目、因素及总分间相关系数
注:VA标识工作素养各项目(VA1=V10 ,VA2 =V11,VA3=V12,VA4=V42,VA5=V13);VC标识个人特质各项目(VC1=V6,VC2=V15,VC3=V8,VC4=V14,VC5=V17,VC6=V 5);VD标识能力素质各项目(VD1=V45,VD2=V46,VD3=V44,VD4=V19);FA为工作素养;FC为个人特质;FD为自我成长;FT为整体胜任力
2.效标效度
朋辈心理辅导员胜任力的实质是鉴别朋辈辅导中的优秀者和普通者,本研究将被试中的优秀者挑选出来(选取依据是“优秀心理工作者”“优秀心理委员”和“优秀心理信息员”获得者),统计分析中优秀者与普通者在3项胜任力维度上的差异见表5。 结果显示,优秀朋辈心理辅导员在3个胜任力维度及问卷总分的平均得分均显著高于普通朋辈心理辅导员,表明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胜任力问卷能有效鉴别朋辈心理辅导员中的优秀组和普通组,具有较好的校标效度。
表5 高校朋辈辅导员优秀组与普通组在胜任力各因子上及总分的差异比较(n=166)
三、讨 论
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胜任力不仅对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促进成才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幸福也有着积极的意义。近年来,高校心理健康问题呈现高发的趋势,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研究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胜任力,探寻其结构因素,不仅是促进心理理论发展的需要,更是进一步提升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现实需要,因而具有与众不同的社会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于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胜任力结构的研究,目前实证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结果不同。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有两个:一是具体结构维度的差异;二是不同结构维度间的重要性差异。目前在结构维度的研究上,六因素模型有两个,即李云霞认为高校朋辈辅导员胜任特征包括职业性格特质、职业态度和品质、广泛的相关知识和经验、成就导向、自我成长的特质、人际沟通与协调六个维度[13];丁芳盛提出高校学生干部心理委员胜任力包括个人特质、自我意识、服务特征、动机特征、管理特征、沟通特征六大胜任特征群[14]。七因素模型有一个,即易思佳认为高校心理委员胜任力包括性格特质、自我认知、组织能力、工作动机、工作态度、团队合作、专业知识七个维度。[15]上述模型的构建,从研究对象上看,涵盖了朋辈辅导员、心理学研究生、专职辅导员、心理委员等;从具体维度构建的途径上看,既有朋辈辅导员自述应该具有的胜任特征,还有服务对象和专职辅导员的反馈评价,尝试以主客体双重角度去建构胜任力的结构模型;从研究的技术路线上看,主要有文献分析、开放式调查、行为事件访谈和实证调查分析等。但由于研究对象选取的差异、研究方法的不同以及具体技术路线的差异,导致关于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胜任力结构维度不同。
本研究紧扣“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胜任力”这个主题,研究对象限定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部成员、心理协会骨干成员、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四个层面,通过大量的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工作,并结合文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构建了最初的五因素模型,即工作素养、专业技能、个性特质、自我成长和专业知识五个因素。但在验证性因素分析及竞争模型的比较中发现,最初构建的五因素模型无法得到验证,模型需要修正。经过对所构建的朋辈心理辅导员理论模型和实际调查数据重新梳理分析,结合朋辈心理辅导的实际开展情况和专家建议,再次进行探索性因素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最终形成了三因素模型,即工作素养、个性特质和自我成长三个因素,可解释方差总变异的58.581%,比五因素模型解释方差总变异的59.735%只少了1.154%。本研究所得到的三因素模型与前人研究结果相比较而言,共同之处是均认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个性特质”“自我成长”是影响辅导效果的重要因素,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乐群性、稳定性、有恒性、敏感性、自律性等人格特质与朋辈辅导效果有关[16];不同之处在于把“工作素养”纳入胜任特征的结构维度而未把“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纳入其中,而且“工作素养”因素的权重最大,解释了方差总变异的39.70%。这与深度访谈和实际工作情形比较吻合,比如朋辈心理辅导中关于“保密、负责、诚信”等问题都是求助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涉及求助者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着朋辈心理辅导的成败。
关于“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是否应纳入朋辈心理辅导员胜任力结构维度的问题,目前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如七因素模型明确把“专业知识”因素纳入其中,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其在解释方差总变异的57.808%中只占7.224%;又如两个六因素模型中,一个没有纳入其中,另一个把“广泛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因素纳入其中,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其在解释方差总变异的56.451%中只占8.814%。本研究最初探索性因素分析所构建的五因素模型,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均纳入胜任力结构中,解释方差总变异的59.753%,但在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时发现假设模型与观察数据不适配。修正后的三因素模型删除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个因素,经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三因素模型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标准,而且其解释方差总变异量仅比五因素模型少了1.154%,可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个因素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胜任力的影响不大。这虽然与某些研究结果和常识不一致[17],但笔者认为,此问题可以从朋辈心理辅导的角色功能去理解,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补充,朋辈心理辅导的着力点应该是促进成长与发展,是成长性和发展性辅导,这与专业的心理咨询明显不同。
此外,根据胜任力的内涵[18],我们探究朋辈心理辅导员胜任力并不仅仅是为了筛查和培训之用,还需要作为朋辈心理辅导效果考核之用。目前不管是本研究的三因素模型,还是前人的六因素模型和七因素模型,都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基准性胜任特征过于专注,对于其优秀与否的鉴别性胜任特征的开发不够,今后可以采用质性分析方法,基于行为事件访谈技术对已有模型进行修正与完善。
[1]HAMBURG B A,VARENHORST B B. Peer counseling in the secondary schools: a community health project for youth[J].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1972,42(4):566-581.
[2]GRAY H D, TRINDALL J A. Communications training study: a model for training junior high school peer counselors[J]. The school counselor, 1974,22(2):107.
[3]MAMARCHEV H L. Peer counseling[R]. Ann Arbor: ERIC clearinghouse on counseling and personnel services,1981.
[4]仲理峰,时勘.胜任特征研究的新进展[J].南开管理评论,2003,6(2):4-8.
[5]MCCELLAND D C.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 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1):1-14.
[6]BOYATZIS R E.The competent manager: a model for effective performance[M]. New York: Wiley,1982:10.
[7]LACROSSE M B. Perceived counselor social influence and counseling outcomes: validity of the counselor rating form[J].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1980,27(4):320-327.
[8]SCOFIELD M E, YOXTHEIMER L L. Psychometric issues in the assessment of clinical competencies[J].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83,30(3): 413-420.
[9]VALLIS T M, SHAW B F, DOBSON K S. The cognitive therapy scal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J].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1986 (1):381-385.
[10]向慧.心理治疗与咨询从业人员胜任特征模型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7:36.
[11]罗耀平.心理咨询师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D].重庆:西南大学,2008:39.
[12]刘晶,李祚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特征的初步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5):92-95.
[13]李云霞.高校朋辈辅导员胜任特征结构的探析[D].郑州:河南大学,2011:25.
[14]丁芳盛.基于BEI技术的高校心理委员胜任力模型构建[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5(1):85.
[15]易思佳.高校心理委员胜任力模型构建与问卷编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4:30.
[16]奎亚波,李辉,王昆来,等.独立学院朋辈心理辅导员人格特质与辅导结果实效性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8):854.
[17]刘健,翟晓君,肖雪琦,等.朋辈心理辅导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地方高校为例[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5,22(6):76-77.
[18]SPENCER L M, SPENCER S M. Competence at work: 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1993:19.
(责任编辑:周继红)
B849
:A
:2096-3262(2017)05-0094-07
2017-05-15
2014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工作胜任特征研究”(14C22)
宋传颖,男,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邵阳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秦启文,男,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应用心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