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能力:主流经济学语境下的表述*
2017-09-30张婷婷曹子坚
张婷婷 曹子坚
(1.甘肃省委党校 经济学部,甘肃 兰州 730040;2.兰州大学 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区域发展能力:主流经济学语境下的表述*
张婷婷1曹子坚2
(1.甘肃省委党校 经济学部,甘肃 兰州 730040;2.兰州大学 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关于区域发展能力的理论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学术界的一大取向。但是,作为一个初步拓展的研究领域,现有研究成果大多局限于提升区域发展能力的对策研讨,尚未形成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理论体系。在主流经济学语境下,诠释区域发展能力的核心要件,有助于加强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社会认知,并为开展深层次的理论研究提供基础平台。本文通过分析区域能力需求和区域能力供给,设计模型建立了主流经济学语境中的关于区域发展能力的基本分析框架,并分析了区域能力的成本收益和能力建设路径。
区域发展能力;能力需求;能力供给;能力缺口
区域发展能力,是特定区域在区域功能给定的前提下,区域主体在社会经济实践中生成、发育、发挥和提升的能动性。或者说,区域发展能力就是区域主体动员、组织、利用经济要素,充分发挥区域功能的能力。
一、基本假设
区域发展能力既然是区域主体动员、组织、利用经济要素,充分发挥区域功能的能力,由于同一区域可以承担不同的功能,同时能力又可以区分为多个层次和多种类型,所以区域功能和发展能力之间具有多维的联系,特定区域功能的发挥可能需要多种能力,特定能力也可以满足实现不同区域功能的要求,区域功能和发展能力之间通常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图1)。
图1 能力和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
虽然如此,从抽象的角度,可以假设区域功能单一,同时适应区域功能要求的能力也是单一的。区域功能和发展能力之间存在单向度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区域单一功能有且只有一种能力能够满足其需要*从理论讲,区域诸多功能可以理解为一种综合在一起的单一功能;主体的诸多能力亦可以理解为综合在一起的一种单一能力。。
二、能力需求与能力供给
在主流经济学语境下,任何一种商品或服务都是由市场提供的,都可以从特定市场结构中该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区域发展能力,无论其内涵多么丰富,也可以从供求两个视角入手进行分析。
(一)能力需求
为了发挥特定的区域功能,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发展能力。所以,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对主体的诸多能力,客观上面临着能力的选择问题,或者说,存在适应功能性要求的能力需求。据此,能力需求可以定义为:为了充分发挥区域功能,区域主体所应当具有的特定类型和水平的发展能力。
显然,区域功能定位是影响能力需求的最关键的因素。由于区域自然资源禀赋的先天性差异和对其他区域所具有的广泛的外部效应,同时由于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定区域必须承担在更大区域内,乃至在国家层面,甚至全球层面所应当承担的功能。所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能力建设,必须以充分发挥区域功能为基本前提。否则,区域发展和功能性要求之间的矛盾将不断激化,对其他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并最终制约本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所以,区域功能定位特别是主体功能定位,决定了该区域必须重点发展能够充分发挥此功能的特定能力,也决定了区域主体能力建设的基本方向。换言之,假设特定区域的功能具有单一性,功能发挥所需要的能力也具有单一性,则对应区域功能的能力需求基本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能力需求具有刚性。[1](P121-124)
但是区域功能的发挥,实际上暗含着一个基本前提,即必须达到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满足本区域主体的基本需要。否则,区域主体不可能考虑主要由外部性决定的区域功能发挥的需要,区域功能的发挥就无从谈起。由此,对应区域功能的能力需求,只有在达到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才表现出刚性的特点。显然,为了满足这一前提,区域主体必须发展多种能力并不断提升多种发展能力的水平。由此观察,影响能力需求的因素,除区域功能定位之外,还有由区域非功能性目标通常是收入目标所决定的其他因素,例如收入水平、收入预期、区域差距、相关制度,以及提升能力所必须的付出等。[2](P85-88)据此,能力需求可以区分为一般性能力需求和功能性能力需求。所对应的能力需求函数为:
DX=F(FX,PX,YX,NX)
其中,DX表示对X能力的需求水平,FX表示区域功能定位,PX表示能力价格,YX表示收入水平,NX表示其他相关变量。
图2 能力需求曲线
如果以横轴表示能力需求水平AX,纵轴表示影响能力需求的非功能性变量例如能力价格PX(如果能力有价格的话*如果不然,可以理解为能力的虚拟价格。),可以得出能力需求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直观图示,即能力需求曲线D(见图2)。D*表示由区域功能定位决定的不受非功能性因素约束的能力需求。
(二)能力供给
比照区域发展能力需求的界定,能力供给可以定义为:为了充分发挥区域功能,区域主体能够提供的特定类型和水平的发展能力。
从主体的能动性出发,发展能力就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能力。区域主体的能力供给必然会受到经济基础、社会制度、生态环境、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思想观念、主体行为方式等社会经济运行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3](P33-34)
1、自然环境
区域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包括生态环境的支撑,自然资源构成了区域发展能力的外在限制性条件。一般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经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已经明显降低。但是,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承受力或环境忍耐力。它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的限制,在一定意义上,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是在不断加深的。如果说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一些产业,主要指第三产业,可以不受自然资源的影响,然而整体经济的运行永远也无法摆脱这些限制性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即使是第三产业,也从根本上立足于受到自然资源限制的基础产业。显而易见,现代经济对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性资源的依赖不仅没有减少,在可预期时期内替代性能源开发没有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对石油的依赖是在不断增强的。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的现实,也说明其对于发展能力越来越强的制约作用。这说明,基于区域自然资源之上的发展路径和模式选择,是自我发展能力建设的前提。[4]
2、地理区位
地理因素对区域发展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要素流动的成本方面。地理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要素流动的成本低,必然促使区域要素密度增强,促使各种要素的流动速度加快,要素之间的组合效率提高,有利于区域发展能力形成。人类文明多诞生于河谷盆地,但现代经济中心大多具有沿海、沿江、沿路、沿边的区位特点,这种现象的广泛存在并非偶然,地理位置对于区域发展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传统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各国乃至各地的文化传统殊异,这是长期累积和演变的结果。历史文化影响区域发展能力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认识,但是关于如何和怎样影响则存在不同的看法。大致来说,开放程度与发展能力具有正向关联,封闭程度则与发展能力具有负向关联。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客观上具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区别于其他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传统,这是产生区域差距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也是考察区域发展能力必须关注的内容。
4、社会经济制度
制度一般是指在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的、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道德、法律、戒律、规章等的总和。制度通常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部分构成。发展能力考察基于社会意义的人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所以制度性因素是影响发展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一定意义上甚至是最重要的因素。各国社会经济制度各有不同,相同的制度亦历经演变,必须具体分析其对区域发展能力的影响。从经济制度看,现代经济具有比较普遍的市场导向,基本原因就在于市场制度对于发展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其他制度更加显著的作用。
除上述因素之外,宗教信仰、战乱,以及历史偶发事件等都会对一国或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产生影响。
影响区域发展能力供给的上述因素,实质上都是通过影响主体能力建设的成本或者收益,从而影响主体的社会活动方式来实现的。同时,这些因素具有不同的性质。某些因素例如文化传统是内生的,某些因素例如经济制度是外在的;某些因素例如地理区位具有不可变更的静态特性,而其他因素例如经济制度等则具有可以改变的动态特点;某些因素例如主体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是可控的,某些因素例如自然环境则是不可控的。这就意味着,改善能力供给,提升发展能力,可以通过区域主体行为的主动调整来达到,也可以通过改变外部环境促使区域主体调整行为方式来达到。同时,能力建设必须更加关注能够引致能力变化的动态和具有可控性的因素上,特别是要把目光聚焦在具有显著动态性和可控性的因素上。
根据能力供给的影响因素,可以建立能力供给函数为:SX=F(RX,CX,PX,NX)
其中,SX表示X能力的供给水平,PX表示能力收益,CX表示能力建设成本,PX表示能力价格,NX表示其他相关变量。
如果以横轴表示能力供给水平AX,纵轴表示影响能力供给的特定变量例如能力价格PX,可以得出能力供给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直观图示,即能力供给曲线S(见图3)。
图3 能力供给曲线
三、能力供求均衡及其能力缺口
在经济学逻辑上,能力的供求必然决定能力的“价格”*主体能力建设的核心途径之一是教育。如果以教育映像能力,以供给、需求以及价格等范畴分析能力问题,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能力的“价格”,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可以理解为能力建设所必须付出的费用,或者能力建设获取的收益。据此,可以建立在主流经济学语境中的关于区域发展能力的基本分析框架。
模型一:一种能力下的能力缺口及其均衡
假设:特定区域形成了一种发展能力AX;由于能力供给随能力价格或者说能力建设所必须付出的成本的上升而上升,能力需求随能力价格的上升而下降,所对应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分别为S、D;初始均衡点为E,对应的能力均衡数量为A(见图4)。
从客体的角度,能力可以理解为特定区域内生产要素的组合及其组合效率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将导致基于区域生产函数的产出发生变化。换言之,特定能力对应于特定的要素组合,从而必然对应于特定的产出数量;能力的提升必然表现在要素数量增加或者要素组合效率的提高,从而也必然对应于产出数量的相应增加。在图4中,与初始均衡点E及其能力均衡数量A对应的要素数量为LE,对应的产出数量为YE。如果产出或者收入与区域发展的目标(例如国民收入Y*通常来说,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收入目标是达到国内平均水平。)存在差距,就表明相对区域发展的收入目标而言,区域要素投入以及区域主体发展能力不足,或者说存在“收入型能力缺口”。要消除这个缺口,达到与区域发展目标适应的能力均衡,就必须增加能力需求和能力供给。[5]
图4 能力供求分析的基本框架
由于主体功能的明确,区域必须发展有利于功能发挥的特定能力。[6]由于区域功能同影响能力的其他因素包括价格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所以能力需求曲线垂直于横轴例如D*。在此前提下,对能力AX的需求为A*,由此形成了相对功能要求的能力缺口AA*,即“功能型能力缺口”。要消除这个缺口,达到适应区域功能要求的能力均衡,可以通过增加能力需求,移动能力需求曲线D到D1;也可以通过增加能力供给,移动能力供给曲线S到S1。能力需求和能力供给的增加,其经济学含义是:通过增强区域主体提升发展能力的主观意愿、改善能力建设的相关制度、实施刺激能力发展的相关政策等等,实现能力供求在高水平上的均衡。
值得注意的是,与区域功能相适应的均衡发展能力,对应的要素数量为L*,对应的产出或收入数量为Y*。显然,这一收入水平同区域发展的目标收入水平之间并不一定存在完全对等的关系。这就意味着,区域功能的发挥,同区域国民收入的增长之间有可能存在矛盾。
就欠发达地区来说,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人均收入水平大大滞后于发达地区,大幅度提高收入水平长期以来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同时,欠发达地区通常又承担着更多的生态性和社会性功能,由于不同发展能力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关系,所以与这些功能对应的收入水平通常低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目标收入水平。或者说,与区域功能对应的收入水平通常不能满足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目标特别是收入目标的需要。区域功能发挥同区域收入增长之间的矛盾,不仅仅是一种假设,更是一种现实。可以预测,随着区域主体功能的日趋明确,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将越来越多的受功能型能力缺口的约束。[7]
进一步而言,如果说发展能力、要素投入和国民收入三者之间具有严格对应关系的话,同时假设衡量区域差距的核心变量是国民收入,区域之间的差距其本质就是能力差距,特定区域发展滞后的原因就是区域发展能力不足。换言之,特定区域发展滞后就是由于存在较大的能力缺口所致。考虑到区域功能发挥同区域收入增长之间的矛盾,区域差距的存在甚至扩大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种常态。消除区域差距,不仅需要欠发达地区的艰苦奋斗,也需要相对发达地区的共同努力。
模型二:两种能力下的能力缺口及其均衡
假设:基于自然禀赋,区域形成了两种能力,分别为AX、AY;特定能力的价格分别为PX、PY;由于区域功能既定要求的匹配能力相对稳定,能力需求曲线垂直于横轴。同时在区域主体能力建设的预算支出既定的前提下,两种能力之间具有完全替代关系,其需求曲线为D0;特定能力的获得必须付出对应的成本,与此相适应,能力价格越高,区域主体发展能力的意愿越强,其供给曲线分别为SX、SY;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能力均衡组合为E0,它对应于不同能力的均衡数量AXA0、AYA0及其价格。如图5所示。
图5 替代条件下的能力供求均衡
能力均衡组合的变化可以有以下两种情况:
其一,区域主体功能的发挥,要求必须优先发展有利于功能发挥的特定能力,例如AX。具体表现为能力需求曲线的移动,由D0右移到D1。与区域功能相适应的X能力为AXA1,对应的Y能力为AYA1。A0A1就是相对功能定位的X的“能力缺口”。要消除这个缺口,在两种能力具有完全替代关系的前提下,只能通过X能力供给曲线SX移动到SX1,能力均衡组合由E0移动到E1, X能力的价格必须从PX0降低到PX1。换句话说,必须通过降低获得X能力必须付出的成本才能达到消除能力缺口的目的。消除能力缺口,还可以通过Y能力供给曲线SY移动到SY1。在这种情况下,能力均衡组合由E0移动到E2,X能力的价格必须从PX0提高到PX2,才能补偿由于Y价格上升对X能力的替代,达到消除能力缺口的目的(见图6)。显然,从消除X的“能力缺口”的角度,后者是不可取的。
图6 需求变动下的能力缺口
其二,由于区域长期发展形成的惯性,特定能力的发展超出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的要求。具体表现为X能力AXA0超出区域功能定位要求的AXA1。在这种情况下,消除能力缺口,只能通过X能力供给曲线SX移动到SX1(能力均衡组合由E0移动到E1),或者Y能力供给曲线SY移动到SY1(能力均衡组合由E0移动到E2)(见图7)。其政策性含义是,通过适度抑制影响区域功能发挥的能力,并通过提升其他替代性能力,实现区域功能与发展能力之间的匹配。
图7 供给变动下的能力缺口
其三,在区域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不同能力都有显著的均衡的提升,并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同区域功能之间的匹配。具体表现为X能力供给曲线SX移动到SX1,Y能力供给曲线SY移动到SY1,能力均衡组合从E0移动到E1(见图8)。新的均衡状态下不同能力的价格显著降低,意味着提升发展能力可以花费相对较小的代价,或者说同样的代价可以促进能力更大幅度的提升,从而在充分发挥区域功能的前提下获得更高的产出,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均衡状态。
图8 能力均衡及其变动
从能力均衡组合的变化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提升有利于区域功能发挥的特定能力,消除“能力缺口”,关键在于降低能力建设必须付出的成本或费用;在区域主体能力建设的预算支出既定的前提下,不同能力之间具有替代关系,消除与区域功能匹配的“能力缺口”,暗含着其他能力的相对下降;增加能力建设的支出,是全面提升区域发展能力,实现区域功能与发展能力高水平匹配的唯一选择。由此,培育和提升区域发展能力的制度构建和政策设计,必须从增加能力建设支出和降低能力建设成本两个维度出发。
四、能力的成本收益分析与能力建设路径
(一)能力的成本收益分析
区域功能约束下的能力需求具有刚性,意味着能力的均衡只能通过调整能力供给才能达到。从主流经济学角度分析,能力供给或者说能力建设,实际上就是比较培育和提升能力的成本与收益。概括而言,对于任何一类区域主体,发展能力的提升能够增加主体的收益,但同时都必须付出一定的成本。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培育和提升发展能力,取决于能力成本收益的比较。
主体的能力建设*能力建设可以理解为能力供给的动态表述。实质上是一种投资行为。主体在能力建设方面的成本投入,包括能力建设的直接成本(能力建设费用例如教育、培训的支出)和机会成本(主体从事能力建设所损失其他收益的可能性);能力建设的收益,则包括主体收益(主体能力建设所带来的各种直接和间接收益)和社会收益(能力建设外部性导致的收益溢出)。主体能力建设的收益具有滞后性,是一种预期收益。不考虑能力建设收益的贴现,如果以花费在能力建设方面的时间作为衡量能力建设的基本变量,一般来说,随时间逐步延长,能力建设的成本与收益都会增加。但是,与成本增加不同,收益增加受边际收益递减的影响,随时间延长而逐步下降。据此可以尝试建立能力成本收益分析的简单框架。
在图9中,T表示时间,R表示能力收益,C表示能力成本。由于能力建设的成本和收益具有不同的变化轨迹,能力的成本收益组合客观上将能力建设区分为三个阶段:能力建设在达到时间TA之前,成本大于收益;在时间TA~TB之间,成本小于收益;时间TB之后,成本又大于收益。理性的经济主体必然会将能力建设的投入调整到收益大于成本的TATB区间,同时为了获取净收益的最大化,区域主体用于能力建设的投入,必须达到一个基本条件:最后一单位投入所增加的收益(边际收益)等于最后一单位投入所增加的成本(边际成本),即T*。如果考虑到能力建设收益的滞后性(R′),则主体能力建设的成本收益组合将发生相应的变动。
图9 能力成本收益分析的简单框架
能力成本收益分析的基本框架,起码给我们以这样的提示:发展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由于初始投入效果不佳就放弃能力建设;能力建设的投入,只有在经过一定的时期后,才能显示其收入效应。不能寄希望于立竿见影的能力建设,能力建设可能存在着一个适度性问题,并不是能力越高就越好。也许,高水平能力对应的高投入,就是由于同区域功能的矛盾激化,引致收益大幅度降低,从而导致其成本大于收益,在一定程度上走向了能力建设的反面。
(二)能力建设路径
从能力成本收益分析的简单框架,可以粗略勾勒出提升区域发展能力的基本路径(见图10与图11):或者降低能力建设成本(曲线C移动到C1),或者增加能力建设收益(曲线R移动到R1)。这两种方法都能够达到扩展能力的正收益区间并增加能力的净收益的目的。
图10 能力成本降低与能力提升
图11 能力收益增加与能力提升
五、结语
(一)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并在主体和客体的对象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完成某种活动的实际本领和能动力量。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就是特定区域在区域功能给定的前提下,区域主体在社会经济实践中生成、发育、发挥和提升的能动性。或者说,区域发展能力就是区域主体动员、组织、利用经济要素,充分发挥区域功能的能力。
(二)区域功能定位是影响能力需求的最关键的因素。由于区域自然资源禀赋的先天性差异和对其他区域所具有的广泛的外部效应等,特定区域必须承担在更大区域内所应当承担的功能,区域能力建设必须以充分发挥区域功能为基本前提。[8]现有发展能力同区域功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问题。
(三)能力对应于特定的要素组合,从而必然对应于特定的产出数量。现有发展能力对应的产出数量与区域发展目标之间存在差距,表明相对区域发展的收入目标而言,区域主体发展能力不足。所以,特定区域发展滞后是区域发展能力不足的必然结果,区域差距的本质就是能力差距。
(四)区域主体的能力建设实质上是一种投资行为。区域主体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在比较能力建设的成本与收益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能力因素,主动调适自身的社会经济活动行为和活动方式。这个过程就是区域发展能力培育和提升的过程。
[1] 林毅夫.经济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与自生能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姜安印.区域发展能力理论——一个初步分析框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28-134.
[3] 曹子坚.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研究——兼论中国区域经济转型及其路径分异[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4] 罗晓梅,何关银,陈纯柱.从生存方式变革看待发展西部生存方式革与自我发展能力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5] 胡怀国.从新古典主义到阿马蒂亚·森的能力方法[J].经济学动态,2010,(10):112-119.
[6] 韩庆祥.能力本位论与21世纪中国的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5):12-22.
[7] 王科.中国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解构与培育——基于主体功能区的新视角[J].甘肃社会科学,2008,(3):112-114.
[8] 王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区域能力差异及其改善[J].经济学家,2017,(4):89-96.
RegionalDevelopmentCapability:ExpressionsintheContextofMainstreamEconomics
Zhang Tingting1Cao Zijian2
(1. Economics Department, Party School of Gansu, Lanzhou 730040, China; 2. College of Economics,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capability has been a major trend in academic circles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as a new research field, most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are limited to the study of measures to enhance regional development capability, and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and in-depth theoretical system has not been formed. In the context of mainstream economics, the key elements to interpret regional development capability help to strengthen the social consciousness in this emerging field, and provide a basic platform for further theoretical research.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egional capability demand and supply, this paper established the basic analysis framework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capability in the context of mainstream economics. Finally,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cost-benefit of regional capability and its building approach.
regional development capability; capability demand; capability supply; capability gap
F061.5
:A
:1672-335X(2017)05-0098-07
责任编辑:王明舜
2017-08-15
:张婷婷(1979- ),女,山东高唐人,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