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家族

2017-09-30

中外文摘 2017年20期
关键词:尼赫鲁温莎约瑟夫

□ 往 闻

百年家族

□ 往 闻

肯尼迪家族

在世界上,有这样一些家族,历经百年声名显赫。他们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运,有时甚至影响着整个世界政治的变化。比如,肯尼迪家族、温莎家族、尼赫鲁家族……

肯尼迪家族权倾美国政坛

1848年,一个名叫帕特里克·肯尼迪的天主教徒,怀着“美国梦”,只身从爱尔兰出发,漂洋过海来到波士顿。在波士顿港口登陆后,帕特里克决定就留在这里。

在波士顿城的周围,集中着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近60所享誉世界的名校,而哈佛大学与肯尼迪家族更是有着不解之缘。为了让孩子们接受最好的教育,从肯尼迪家的第三代开始,这个家族的很多成员都在此就读。

约瑟夫(与其祖父同名),是肯尼迪家族第三代中唯一的男性,其眼界与祖父和父亲的大不相同。从他开始,肯尼迪家族有了质的飞跃。而这个发达的秘诀,就是先发财,后当官。

1912年,24岁的约瑟夫从哈佛大学毕业,两年后娶波士顿市长之女为妻,并很快成为全美最年轻的银行董事长。1926年,他开始投资好莱坞电影业,赚了500万美元(注:约合今天的6000多万美元)。在美国实行禁酒令时,他参与从加拿大和古巴偷运私酒。“大萧条”来临时,房价暴跌,他却趁机大量买入……很快,约瑟夫成了亿万富翁。

此时的约瑟夫,不再把财富作为唯一的追求,而是开始将目光投向政坛。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参加总统竞选。对政治已有兴趣的约瑟夫全程参与,多次帮助罗斯福筹集资金,并陪他参加竞选旅行。罗斯福当选后,约瑟夫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美国股票交易委员会首任主席的位子。1937年,连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又任命约瑟夫为美国驻英国大使。

在约瑟夫的影响下,他的9个子女特别是4个儿子——长子小约瑟夫、次子约翰、三儿子罗伯特、幼子爱德华,长大成人后,都对政治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美国曾盛传这样一个故事——约瑟夫发誓要让自己的下一代登上权力最高峰,为此将一个又一个儿子送入政坛。

约瑟夫本有个打算:把长子小约瑟夫培养成美国总统。然而,身为空军飞行员的小约瑟夫1944年因飞机故障,葬身英吉利海峡。葬礼过后,约瑟夫对约翰和罗伯特说:“轮到你们了!”

1960年,肯尼迪家族迎来辉煌:约翰成功当选美国第35任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他的两个弟弟罗伯特和爱德华,也相继在联邦政府内任要职。

令人遗憾的是,肯尼迪家族此后却经受了史无前例的劫难:1963年11月22日,约翰(老二)在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市访问时,遭枪手暗杀,死在总统任上;1968年6月5日凌晨,正在参加总统选举党内初选的罗伯特(老三),在洛杉矶的一家旅馆内遭枪击身亡。四个儿子中剩下的只有爱德华。

爱德华任美国参议员近47年。在半个世纪的政治生涯中,他有过荒唐的绯闻和破裂的婚姻,也有过竞选总统失利后的迷茫。最终,他在美国政坛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他开始在参议员的职位上为医疗改革、维护民权、弱势群体保障、贫穷家庭儿童保健、教育机会公平等,奔走呼号,被誉为美国参议院“一头仅有的雄狮”。2009年8月25日,爱德华辞世。

温莎家族建立“日不落帝国”

当今世界上最重要、最有名、最富有和最传统的皇室家族,英国温莎王室当之无愧。公元9世纪,英格兰进入王权统治时代。此后相继经历了9个王朝。

公元1837年,没有子嗣的汉诺威王朝第五任国王,从近亲中挑选了年轻的侄女维多利亚继位。当时,58岁的首相墨尔本勋爵刚刚失去唯一的女儿,他把维多利亚当做女儿一样栽培。

在墨尔本的监督下,18岁的维多利亚逐渐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勤政、最锐意改革的君主。她一生批阅文件和书信时写下的字,有6000万之多,平均每天2500字;她对君主立宪政体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减少国王对国事的干预;她出面调停辉格党和托利党之争,鼓励两党联合执政,使英国近代的两党制慢慢成熟。

身为女王,爱情和婚姻总要向国家利益屈服。1839年,维多利亚对21岁的俄国皇太子、未来的亚历山大二世一见钟情。但这段恋情只能以女王忍痛放弃告终,因为英国政界认为“俄罗斯的野心是英国最大的威胁”。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维多利亚的伴侣最终被定为她的表兄,来自德意志某公国的阿尔伯特·萨克森·哥达亲王。

阿尔伯特是一个有治国才干的人。“入赘”英国后,他把注意力放在工业革命新成果和底层人民生活上。1851年,他力排众议,为伦敦世博会修建了著名的“水晶宫”,并在世博会上展示英国的新科技成果,结果大获成功。英国的前后几任首相都敦促女王:“让亲王殿下参与朝政。”女王后来采纳这一建议,开始在国事上倚重丈夫。夫妇二人也因此被称为“梦幻组合”。

这对“梦幻组合”生育了9个孩子。他们长大成人后,分别和欧洲各国的王室联姻。多年以后,维多利亚女王因此成了“欧洲的祖母”。

遗憾的是,1861年,阿尔伯特英年早逝。女王从此只穿黑色丧服,不再出席任何娱乐活动。在勉强参加完登基60年庆典后,她于1901年孤独地离世。在她身后,留下了一个本土面积扩张两倍、殖民地遍布全球的“日不落帝国”。

温莎家族

1917年,维多利亚女王的嫡孙乔治五世下令王室改姓“温莎”。自此,英国王室约定俗成地称为温莎王朝。说起这次重要更名,与一战密切相关。1914年,一战爆发,英德交战,英军大败,英国人对德国的仇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为此,乔治五世于1917年7月作出一个重要决定:为表明和同姓的德皇血战到底的决心,王室不再采用祖父阿尔伯特的德国姓氏“哥达”,改姓“温莎”,这是一个典型的英国姓氏。

千万别小看乔治五世的更名之举,这正是英国王室至今能在英国长盛不衰的法门。英国每一次遭遇国家危机,都是由国王率先表态,领导民众。因为,英国人乐意看到一个睿智、坚定、能拯救英国的国王。也正因为如此,尽管多年来,英国出现了不少废黜王室的呼声,但支持保留王室的人数始终占多数。

实际上,不仅乔治五世,也包括后来继任的乔治六世,以及今天仍然在位的伊莉莎白二世,在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这些聪明的国王都懂得因时而变,不断调整王室的行为和权限,为国民充当表率。

尼赫鲁家族为印度迎来独立

翻开印度百年现代史,随处可见尼赫鲁家族的踪迹。一家先后出过3位总理、5位党主席,这样显赫的家族,不仅在印度绝无仅有,在世界政坛也属罕见。

尼赫鲁家族源自遍布雪山峻岭的克什米尔。18世纪初,家族中出了一位学者,受莫卧儿皇帝垂青,入德里法院为官,举家迁往德里运河边御赐的新居。为此,家族改姓为“尼赫鲁”,意为运河。

尼赫鲁家族能够走向印度政治舞台的中心,得益于两个关键人物莫蒂拉尔·尼赫鲁和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简称尼赫鲁)的选择。

尼赫鲁家族

莫蒂拉尔出生于1861年,曾是全印度最炙手可热的律师。据传,尼赫鲁家族是当年联合省(现在印度北方邦)第一个拥有汽车的家庭。当时,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但莫蒂拉尔仍然过着逍遥的日子,甚至一度鄙视圣雄甘地。

但是后来,英国殖民当局开枪射杀参加和平集会的印度平民的惨案,惊醒了莫蒂拉尔,他对印度独立有了全新的认识。莫蒂拉尔当即停止了律师业务,舍弃了万贯家财,带领儿孙追随圣雄甘地。

为了表明决心,他还抛弃了欧化的生活方式,关闭了家里的欧式厨房,拆除马厩,削减仆役,将从欧洲购置的西服、天鹅绒、绸缎甚至洋娃娃都付之一炬。20世纪20年代,莫蒂拉尔多次入狱。1930年他再度被监禁,获释后不久,于1931年2月去世。

在尼赫鲁家族中紧接着承其衣钵的,是莫蒂拉尔的第一个儿子、中国人熟知的印度开国元勋尼赫鲁。尼赫鲁毕业于英国哈罗公学和剑桥大学,1916年第一次见到圣雄甘地,便为他倾倒,随即投身民族独立运动。1921年至1945年间,尼赫鲁先后入狱9次,共坐牢1041天。

1947年,通过艰苦卓绝的谈判,尼赫鲁终于与英国达成了蒙巴顿方案(注:蒙巴顿方案承认印度为英联邦自治领、印度与巴基斯坦分治)。8月15日凌晨,尼赫鲁在德里莫卧儿王朝的王宫里,升起了印度第一面独立的旗帜。此后,他三度出任总理,主管政府工作17年。1964年,他在发表一次演说后心脏病突发,不久逝世。

在尼赫鲁之后,他的独生女英迪拉以及外孙拉吉夫·甘地,先后继任印度总理,又都在任上不幸遭遇暗杀身亡。但这个“第一家族”却并没有倒下。

印度的文化很独特。印度人很重视家族,更为重要的是,倘若有人出身高贵,又肯为穷人奔走呼号,那他就会被奉为圣人。在印度,尼赫鲁家族即是圣人的家族。

(摘自《环球人物》)

猜你喜欢

尼赫鲁温莎约瑟夫
谁动了约瑟夫的钥匙?(下)
谁动了约瑟夫的钥匙?(上)
煎饼赛跑
莫迪想动“尼赫鲁”,辛格急了
目击
童话
尼赫鲁执政时期中印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约瑟夫·科尔曼的歌剧批评(上)
印媒称莫迪冷落尼赫鲁诞辰
辉门宣布出售其在温莎和利德尼的连杆工厂和凸轮轴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