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习惯的培养

2017-09-29龚国祥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读书会阅读习惯语文教学

龚国祥

【摘要】语文课标极力提倡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要让学生喜欢读书,阅读习惯的培养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引导学生的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朗读的感情色彩,逐步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习惯;读书会;读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219-01

少年儿童是我们教育的主要对象,由于小学生的可塑性,在教师指导下,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乐于读书,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一个人一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做到“活到老,学到老”。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积极引导和培养的过程,我从教学实践中探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着手。

一、加强课内阅读文本指导

“ 导”有指导、辅导的意思,而“导”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质上是启发式教学法的一种。而启发式教学法强调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地、主动地乃至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在强调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主要是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授人以“ 渔”。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这样做:课内阅读时,在全体学生默读、自由读三五遍后,由教师或擅长朗读的学生范读。全体学生模仿朗读以后进行理解品味:课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哪些地方情景交融?需要情真意切地读:哪些地方情绪激昂?需要铿锵有力地读;哪些地方情绪悲伤?需要深沉凝重地读……通过师生的讨论分析,再要求学生感情朗读。接着,分组进行阅读欣赏,请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学生进行给予评价。然后,调动全班学生集体朗读,此时大家投入感情最多,当学生进入了文章的意境中,就能很好地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感受文章美。

二、开展“读书会”激发读的兴趣

高年级学生已能独立阅读课外书,让他们每天读半小时的课外书。每周用一节语文课,开展“读书会”。要求人人带上所读的书,一一登台向大家介绍本周所读书的名称、内容或体会、收获。并评选出上台讲演最好的一位为下周“读书会”的会长,主持下周活动。通过介绍,不仅让大家知道许多自己没有读过的书的名及简要内容,而且还能让学生交流读书经验,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力及胆量。然后,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借书阅读,下周活动时间再归还,这不仅能激发每一个人读书的兴趣,还能使学生花较少的钱读较多的书。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三、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之后,要让学生读得长久,坚持不懈,还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采取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成立“班级图书角”,倡导阅读。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班内读书氛围,要求每位同学带两本书组成了“班级图书角”。学生每天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或课前课后进行课外阅读,也可以借回家看。

二是建立家庭书柜,营造温馨的家庭阅读氛围。因为学生课外阅读大都是在家庭完成的。因此,家庭的环境影响至关重要。

三是利用图书室,广泛阅读。图书室不仅是供应图书的地方,也是学校的文化中心。我经常作图书介绍和推荐,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读书活动课上也常带学生进图书室畅游书海。

四是利用网络平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多媒体画面,善于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体会感情,进而喜欢阅读。

教学 《日月潭》一课时,笔者精心设计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吗?那里有一个风景秀丽的 日月潭,如人间仙境,你们愿不愿意跟老师一起游览一番呢?”这时可出示多媒体画面,指导学生观察那里碧绿的湖面,连绵的群山,茂密的森林等,并配上一段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创设一个美丽的意境,感受到呈现于眼前的不单是一个山水画面,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迷人境界,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为读好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大量的阅读积累,促进了学生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读书实在是一种学习和接受事物的好方法和好习惯,教师应加强学生阅读引导,给学生一把阅读世界的钥匙,他们就会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四、增添朗读的感情色彩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这些现象:不少读的不错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愿举手读书,有的同学在众人面前读书时面红耳赤,声音放不开;还有的同学读书时东张西望。曾观摩了很多公开课,课堂上大多读书声响彻教室,大有直冲云霄之势。孩子们读得兴味盎然,听者却听得兴致索然。孩子们稚声稚气的朗读本应是一种享受,何以致此?皆因 孩子们全都扯着嗓子看谁喊得大声,“ 朗读”变成了“ 喊读”。只要大声,怎样读都是好的,没有节奏,缺乏韵律,感情匮乏,有些教师却也对此泰然处之。我们都知道,理解能帮助记忆,然而从孩子们的喊读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其实并没有理解课文,语文教学非常需要“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感情完全融入文章当中,随着文章跌宕起伏。美读是有感情朗读的升华,是读者心灵发生碰撞,擦出火花,忍不住欣喜地将文章细细品味,慢慢享受。

所以,美读不仅是一种方法,一种能力、更是一门艺术、一种享受。美读能帮助孩子们咬文嚼字,培养语感,发展孩子们的语言;美读能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美读能活跃孩子们的思维,激发孩子们的想象;美讀还能使孩子们更加热爱我们祖国的灿烂文化,从而更好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坚持不懈。真正让学生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这些感受均来自于这次认真研读课标以后,初步结合教学实践的几点总结,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以获得更大的收获,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猜你喜欢

读书会阅读习惯语文教学
爸爸的读书会
小学高年级班级读书会实施策略初探
当“读书会”成为一门生意
神奇的统计表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