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探究
2017-09-29杨素玲
杨素玲
【摘要】新课程理念在高中教学领域不断深入,给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微课技术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可,在简短的微课件中,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生物知识点内涵,并且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同时帮助学生快速的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生思维的创新力。本文深入分析微课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应用的实际情况,并总结出几点创新策略。
【关键词】微课 ; 高中 ; 生物教学 ; 创新 ;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223-0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教学领域迎来了新的改革机遇。现代化教学技术不仅有效的提升了生物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物教学理念的创新发展。高中生物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微课成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将知识点通过视频直观的向学生展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兴趣,从而使生物知识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一、微课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知识框架的形成
生物是一门系统、复杂的学科,理论性和概念性知识点较多,对于刚刚接触生物学的高中生来说,学习起来十分困难。学生不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无法对生物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学习成绩很难得到有效提高。生物教师需要结合新形势下的创新教育理念,利用微课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理论知识框架,深化学生的记忆,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充分运用起来,从而实现教学价值的最大化体现[1]。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时,学生要认识并掌握细胞的形同结构与最大区别,此时教师就需要利用微课来传授学生们细胞的相同与不同,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放映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切面图形,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相同结构就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教师可用形同颜色的字体表示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相同结构,让学生直观深刻的记下其相同结构,不同之处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不同之处用其他颜色字体表示,让学生更容易区分。利用微课的模式使杂乱的知识点在学生心中形成一个系统框架,简单易懂。
(二)突出分层教学优势
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个性和思维都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特征,并且利用分层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快速的吸收知识内容。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针对性的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并且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综合能力可以得到良好的强化培养。例如,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中,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学生可观看基础视频了解并学习DNA与RNA的比较,基础好的同学可继续观看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的小视频。此方法既可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性的预习与复习,还可让基础差的学生自行查缺补漏,从而进行知识点的完善和巩固。教师也可将视频放到讲台的多媒体电脑里,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进行拷贝,完成学习任务。
(三)形成知识点结构
传统的生物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思维局限性较大,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一味的进行知识点灌输式教学,学生只能被动的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生物知识内容的记录,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使课堂教学质量低,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微课教学方式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教学难题,微课课件中充分包含了重要知识点内容,并且通过动态的展现方式使学生直观的进行理解与深化,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模型,教师可将每一章的知识点都通过微课的形式总结出来,学生也可反复观看,在考试之前还能进行有效的复习。
二、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策略
(一)选择合理教学课题
由于微课的承载体是视频教学,因此,不是任何高中生物教学都可以采用微课教学形式。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在选用微课教学资源时,需要实现课题选择的合理性,有效提升微课教学资源的应用质量。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部分动态化明显的生物过程,或者微观生物世界的特征,结合微课教学形式,加强其教学力度[2]。如学习DNA的复制内容时,可以借助微课教学资源的优势,对DNA复制过程的视频或优秀教师的视频资源进行播放,增加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与互动性,使学生可以对DNA复制知识理论展开更为直观的认知。
(二)重视阶段性教学
在高中生物的每一教学阶段中,微课教学资源的适用性特征较突出。因此,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应用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其应用在每一教学阶段。
1.课前预习阶段
在预习时,生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相应的教学视频,实现课前预习的实效性。举例而言,桑基鱼塘的养殖教学视频,通过此视频资源的观看,可以清楚认知到这一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过程。
2.课堂学习阶段
在学习过程中,生物教师可以实现微课教学资源的辅助性教学,实现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与直观性。比如,在学习细胞物质输入与输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相关教学视频,使学生可以直观的了解细胞物质的输入输出过程。
3.课后复习阶段
在复习阶段,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建立微信群,将与教学任务相关的优秀教学资源分享在其中,学生可以在课下利用网络进行视频学习,能够实现对当堂知识的进一步强化巩固,提高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有利于提升其生物学习能力。
(三)实现微课精简化
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需要注重微课的精简化应用,将其尽可能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有限,因而要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制定精简且完善的微课教学内容,实现对当堂教学内容的高度集中概括[3]。比如,在准备减数分裂的微课视频时,教师需要对减数分裂不同时间段的特征加以汇总,保证在微课视频中,所有时期的特征都可以得到直观呈现,加强图片与文字的有效结合。同时,在制定微课教学资源时,教师要保证微课教学内容的精简化,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其对生物理论知识的理解力。
結语
综上所述,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要求生物教师加大对微课教学资源的研究力度,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切实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课堂的互动性与趣味性,并且利用情境教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推动高中生物教学的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岩.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6(10)177-178.
[2]赵晓飞.微课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2)45-46.
[3]郝庆.论微课应用中的问题与优化[J].教育信息化,2017(05)21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