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究方法,寓教于乐

2017-09-29郭东升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体育课师生关系体育

郭东升

【摘要】快乐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更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良好氛围。只有教师真心付出,真情投入,用心去营造体育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快乐、享受快乐。快乐体育是新课程改革条件下,体育教学的一种全新模式,基于此,本文笔者认为应该从利用风趣精彩的语言,巧妙地导入新课,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分层教学,让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体育的乐趣,把游戏融入教学当中,通过游戏让孩子收获快乐,终身锻炼的习惯等几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体育:快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177-01

小学体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学科,体育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的体質,还能使大脑获得放松,更好地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创设出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参与体育练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堂实现高质量的教学。

一、利用风趣精彩的语言,巧妙地导入新课

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也是变“厌学”为“乐学”的关键。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主要环节。我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体育教材的特点,采取课前语言引趣,挖掘教材非智力因素,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力求做到“趣味化”。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依赖和信任情感,我利用他们的“童心”、“童趣 ”“童语”“童行”去对学生导教导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从而能主动、积极地进行锻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心理上进行运动的“减负”。例如:低年级学生在集合排队时有时会互相拥挤,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甚至因为着急而乱说乱叫,针对这一现象,我把学生四路纵队分别编成“小鸭子队”、“小黄狗 队”“小白兔队”、“小花猫队”,并给每位同学都变成号,这样一来,学生从心理上乐意接受,再集合的时候,老师就说:“看哪一队的小动物能最先找到自己的家?”加上老师的表情,语言提示,可使学生进入角色,逐渐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和组织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成长上。可见情感是维系和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因此,只有师生情感融洽,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随之直接感染着每个学生。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水平,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觉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达到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

三、分层教学,让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体育的乐趣

分层教学是素质教育提倡的一个环节。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投掷”课的时候,笔者以不同的“投掷”起点来挑战相同的终点,进行分层教学,对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鼓励这类学生积极地去挑战自我;对相对来说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学生布置一些比较简单易行的任务,并且及时地给予他们鼓励,让整体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体育带给他们的乐趣。

四、把游戏融入教学当中,通过游戏让孩子收获快乐

高尔基曾经说过:“快乐,是人生最伟大的事!”而小学生的童年特别需要快乐,体育课恰恰是他们体验快乐的重要方式。如果能把“快乐”融入体育课堂,让我们的孩子们充分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让他们在阳光下尽情奔跑,挥洒汗水,这样不仅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而且能够让孩子们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可见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实施快乐体育对于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课是一项有效的教学策略。游戏教学法是体育快乐课堂少不了的教学元素之一,也是素质教育中备受重视的教学方法。可以把游戏融入体育教学,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小学生来说,寓教于乐才是最好的教育途径。

在对年龄较小的小学生进行初等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秉承这一观点,让孩子们在体育课中收获更多快乐,真正通过体育锻炼获得身心上的愉悦、心情上的放松。利用游戏设计体育课堂教学环节,能帮助老师有效控制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课堂互动。在游戏的带动下,学生们可以轻松无压力地放松心情、锻炼身体。如:让学生们上讲台进行青蛙跳跃、鸭子走路、小鸟飞翔等动作的模仿,小学生善于表现的心理就会有效地得到激发,从而在游戏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

五、终身锻炼的习惯

要想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就要学生有一个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大众化体育项目的活动方法,如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活动,教给他们正确的技术动作、活动组织方法、比赛的规则等,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从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进而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人,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有一个反复训练的过程。只要我们心怀爱心,富有耐心,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就一定能够看到学生的不断进步与成长,就一定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这是实现体育课快乐教学的基础。其次,要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注重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在共同学习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还要善于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在一定情境中完成体育学习目标,提高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洪霞.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作用与组织原则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3(6).

[2]鄢龙富.浅谈体育课中的快乐体育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06:87.

[3]邵惠娟.将快乐融入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4(61).

猜你喜欢

体育课师生关系体育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体育课上的“意外”
讨厌的理由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我们的“体育梦”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如何关爱学生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