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2017-09-29范晓泉

南北桥 2017年16期
关键词:学习特点学习兴趣美术

范晓泉

【摘 要】美术这一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课程,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美术对于其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更是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更要求我们加强对于美术学科的重视。

【关键词】美术 学习兴趣 学习特点 老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6.116

如何培養以及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是本人作为老师一直研究和期望做到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在小学,学生处于一个快速吸收和学习新知识、新事物的阶段,提高学生对于美术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术不是“副科”,更不能将其理解为只有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才会去学习的艺术学科。中国的素质教育发展并不完善,这也是导致很多家长对于美术这一学科误解的重要原因。

美术学科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是基础教育的一门课程,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同样担负着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多角度思考问题、创造性思维方式等全面发展的责任,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提高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促进美术这一学科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在我看来,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家长要端正态度

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我深知很多家长对于美术的误解和不重视。在大多数家长看来,小学是孩子学习的筑基阶段,应该把一切的时间与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去,画画就是贪玩,耽误学习。家长的这种想法深深地影响孩子,因为小学阶段学生还是更倾向于听从家长的命令。

环境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家长,要端正对美术学科的态度,要去尝试了解美术这一学科,以及学习美术对于孩子发展的重要性。积极鼓励孩子去尝试,去学习。

同时,学习美术并不是只靠老师教,美术这一学科要求的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和感觉,是一种感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引导,多启发孩子,进而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构造能力。

二、老师要耐心教导,积极鼓励,正确引导

(一)培养学生期望值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评判标准就是喜欢与不喜欢,这种简单的标准恰恰会让学生对于学习美术的态度出现极端情况。首先要保证小学生对于美术的期望值。期望值不仅仅是指对于美术课的期望,更是对于学习美术,完成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的期望。让学生认为美术并不是枯燥的,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不要一味地讲解理论与技巧,而是应该让实践与理论结合。让学生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中去学会绘画以及构图的技巧,去培养和锻炼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有一定的期望值,将这种期望放到美术学科上,从而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帮助学生确立小而正确的目标

刚接触美术时,由于没有基础,要帮助学生确立一些小的目标,从而使学生慢慢进步,同时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对学生都是一次激励与启发。难以完成的目标会打击学生的信心。在对小目标的完成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耐心,

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学习美术的目的,对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要进行明确的分析和讲述。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自主分析的能力,因此适时的解释是必要的。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这一步,为什么要学习这些技巧,以及为什么要构思。搞清楚原因,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去思考和学习。

正确的目标首先是要符合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水平的目标,小学生对美术的理解较少,对很多美术理论和技巧没法通过自己的思维去消化,这就需要老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注重实际情况,同时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一样,也应注重不同学生之间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差异性。美术不是单一的学科,具有全面性的特点,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主要是以启发为主。作为老师,为学生制定小而正确的目标,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从而提高其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

(三)对学生多加鼓励,培养成功感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想单纯,对于学习新奇的事物总是保持着新鲜感以及慢慢积累的好感。对于小学生的美术学习,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以鼓励为主,与学生多加交流与沟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耐心,学会倾听、包容学生的感受与想法。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总会有不同的想法,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要禁锢其思维,同时,学生所擅长的方面各有不同,美术中有许多分类,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与长项推动其学习美术。

当学生完成作品、取得进步时,要多加鼓励,适当进行奖励,以培养学生的成功感。这样通过多次奖励来巩固学生的行为,有助于产生自我成功感,不知不觉就会建立起直接的兴趣。成功感的培养不仅仅仅是自信的增加,更驱动着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努力。小学生对于成功的定义简单来说就是家长以及老师的赞赏,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对孩子要多加鼓励。成功感的增加自然而然地会让学生提高对美术这一学科的关注,从而形成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

(四)让学生在自主创作过程中学习

自主创作,这就要求老师不要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与技巧,在课堂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弱,过多的讲述生硬的理论,不仅无法促进学生理解,反而会让其产生厌恶心里,从而失去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在接触与尝试之后才能真正理解书本上的理论与技巧,例如在绘画过程中,老师向学生讲述素描的技巧,学生在听讲的同时进行着尝试,不仅掌握了理论的知识,同时又学会了如何使用该技巧。自主创作也会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美感。

学生自主创作的最大优点是不会禁锢其想象力,老师对于美术的构思包括对于技巧的掌握已经比较稳固,如果始终是老师来引领学生的美术学习,无形之中就影响了学生对于美术创作的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对于学习美术的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需要长时间的培养的,需要各方面的推动与促进,才能变得稳固。美术虽然不像文化课一样,与学生升学等问题直接挂钩,但对于美术的学习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提高小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就需要家长端正对于美术学习的态度以及不断的鼓励孩子,更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营造一个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美术,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特点学习兴趣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小学数学的学习特点对数学的影响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关于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