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方法
2017-09-29王德霞
王德霞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也推陈出新,旨在促进学生阅读综合素养的提升,全面培育具有较高语文素质的小学生。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简要论述三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希望对其他教师有所启示。
【关键词】阅读教学 情境教学法 情感陶冶法 兴趣激发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6.003
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改中受到高度的关注,语文阅读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词汇积累、情感体悟能力等之发展。阅读教学开展顺利与否关系到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正确的认知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审美感受能力。因此,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逐步提升其语言感受力和情感体会能力,在熏陶感染中促进小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或价值观。
一、采取情境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情境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阅读情境的设计上。以往应试教育机制下,课堂阅读教学就是围绕教材文本进行讲述,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找出答案,虽然也能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有所提高,但是过于功利化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阅读效果的增强。这种教学方式下,阅读也不是出于学生的自愿,而是作为一种必须执行的客观任务,难以真正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采取情境教学方法,在学生阅读之前和阅读的过程中,都设计有趣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充分活跃阅读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自主参与阅读进程,强化学生阅读的自觉性。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以形象逼真的导入创设真实的情境
情境的设计有诸多途径,但是最有效、最容易达到的就是对导入的利用。导入就是在正式进入阅读学习之前,教师为学生展示的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教学准备。可以是一则寓言故事;可以是和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可以是一首歌曲;还可以是一件物品;甚至可以是一种情感,等等。教师要想使情境的设计更加成熟深入,就必须在课前做好教学准备。例如,结合学生的阅读内容,尽可能结合现实生活,选择典型的、符合学生接受范围的导入素材,以多媒体创设形象的图片、视频,或者以生动的语言为学生展示出来,尽可能逼真具体,以此调动他们学习探究的好奇心,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运用多种手段,不断转变教学情境,符合阅读内容的变化
情境的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阅读内容需要不一样的情境安排,甚至同一节课都会需要多种情境的参与。阅读内容的情感、语气会变化,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思想情感转变态势随机应变,组建灵活的情境,以此维持学生的注意力,促进情境教学的成功开展。例如,小学阅读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欲扬先抑的创作手法。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手法,并通过对这一艺术手段的理解,正确评价叙事阅读中人物的性格。这都是需要教师借助于情境的转变来引导学生自主找到答案。例如,在对正面人物进行负面描绘时,教师可以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是非善恶判断之情绪,对人物产生初步的情感体验;接着在人物形象出现逆转时,教师要设计符合人物行为、心理的恰当情境,使学生顺利理解和体会人物之思想变化,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二、采取情感陶冶教学法,激发学生情感体验,提高阅读感受力
情感陶冶教学法实际上就是通过情感融入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内心对阅读内容产生强烈的情感变化,用心体会阅读思想与情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阅读的主旨,进一步提升阅读感受的基本素质。情感陶冶教学法手段多样,方法也不一,没有固定的模板,更没有单一的教学套路,而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现有经历、接受水平、情感积淀以及阅读内容的深奥程度进行启发引导,选取有效的教学材料和方式陶冶学生的内在情感,使其易于自主产生阅读情愫。
(一)启发学生换位思考,养成良好的角色带入阅读习惯
小学阅读多蕴含感性情感,或者抒发对人物的钦佩敬仰之情,或者托物言志,表述内心的志向追求,又或者通过对某种现象的描述,表达自己的某种观点等。学生要产生准确的情感,在阅读中达到情感陶冶的效果,进一步提高情感质量,就离不开其换位思考,置身于阅读角色或者背景环境中,从主观与客观两种角度对阅读进行体会,增强对文本的感受理解能力,同时也逐渐培养良好的阅读方法。
(二)多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的情感,教师善于倾听和引导
实际上,很多学生对阅读内容往往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形成独特的审视视角,产生独一无二的想法。但是,由于多数教师过于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只注重答案,忽略学生产生想法的过程,导致学生自身情感陶冶的历程逐渐消退,使阅读学习成为一种负担。因此,教师要陶冶学生的情感,就要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勇于质疑。教师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有机会自由表达个体思想。与此同时,教师要扮演好倾听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的情感加以有效组织重建,与学生一同对有价值、有意义的情感进行深度揣摩领悟,提升他们的情感发展水平。
三、采取兴趣激发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活跃课堂教学环境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自制力较差,目标性不强,学习毅力不够坚定,总是容易受到多種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影响。但是,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只要对阅读产生兴趣,就会主动自觉参与课堂互动,积极思考问题,甚至还会主动提出新的问题,推动阅读教学的深入进行。而经过总结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容易受到其他学生的影响,情绪的传染力使小学生课堂互动成为重要的激发兴趣之方式。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就要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提供宽敞的学习平台。因此,对设计开放性的阅读题目,使他们能够畅所欲言,在每种观点中都看到新的思想闪光点。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互动效果,就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有序地制定学习任务和互动目的,并尽量展开小组内部合作与组间竞争,调动他们互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互动活动能够提质增效。互动学习不仅符合小学生阅读学习的习惯,而且能够有效带动课堂学习氛围的高度活跃。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方法,要仅仅围绕学生的学习阶段特征和现实水平,无论是在情境设计、情感陶冶还是兴趣激发方面,必须从现实着眼,实事求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为出发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阅读质量的提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