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性警觉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7-09-28池飞燕
池飞燕
铭记在心: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
——彼得·克莱思《天天天才》
中国分类号:G642.421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好课堂?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教育家李镇西说,“所谓好课堂,就是‘有趣加‘有效。所谓好教育,就是‘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教育。”“教育的意图隐蔽得越好,教育效果就越佳。不动声色、不知不觉、了无痕迹、天衣无缝、润物无声、潜移默化……这些都是教育的艺术,也是教育的境界。”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提到了“放松性警觉艺术”。英国快速学习革新家科林·罗斯说“这种脑电波以放松和沉思为特征,是你在其中幻想、施展想象力的大脑状态。它是一种放松性警觉状态,能促进灵感、加快资料收集、增强记忆。”所以,我开始探索如何让学生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堂教学中获得放松性警觉状态。
一、 放松,首先从环境开始
美籍华人、著名心理学家李恕信在《潇洒的母亲》中讲述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人埋葬死狗,泪流满面。这时,她母亲将她带到另一窗口,让她欣赏美丽的花园。果然,小女孩愁云一扫,变得快乐无比。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轻松愉快的学习,而在潜意识中又存在着关注某类问题的警觉。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验:
1、师生空间位置的变换
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始终让学生感觉是居高临下的,是不平等的。作为教师,就要习惯走下讲台与学生近距离的面对面的交流。选择站在同学们之中来完成一节课,是我经常并已习惯的做法。而重新排列座位,经过实践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你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把座位排列成开茶话会的形式,几个人围一桌,这样,即便于课堂讨论,也便于活动的开展。作为教师,甚至,要敢于把自己的舞台——“三尺讲台”交给学生。这样,在课前你就已经调动起学生上课的兴趣、积极性,并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放松。
2、音乐的作用
还记得“四面楚歌”吧?音乐的魅力与作用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的。某些音乐节奏有助于放松身体、安抚呼吸,并引发极易于进行新信息学习的舒缓的放松性警觉状态。记得我在一次初一公开课上上《生活处处有情趣》这一框时,播放了一段萨克斯音乐作为课堂导入,请学生随便谈谈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本来有些紧张的学生在听了两分钟音乐后逐渐放松下来,开始积极谈论自己喜爱的或会弹奏的乐器。因为讲到情趣是处处存在的,所以我还播放了一首《红月亮》的歌曲。优美的旋律加上引人入胜的歌词情景,完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甚至忘记了这是课堂。这让我认识到音乐在课堂上对学生情绪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是这能够逐渐引导学生、把学生带进一个轻松愉快的世界。
3、图片的作用
中国有句格言“百闻不如一见”。要获得清晰的印象,不仅要听,而且要看。对于你想要记忆的事物,必须要获得深刻、生动而且持久的印象。所以,具有一定视觉冲击力的图画,或者一些实物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例如,在讲授《生活处处有情操》一框的情趣来自对大自然的热爱这一目时,我利用了印有宁国风景的挂历。因为象恩龙山庄、港口湾水库等风景区,好多同学都去过,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使他们有话可说。于是,他们都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这些图片的的确加深了他们的印象,而在观看这些图片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理放松了,但对问题的关注程度反而加深了,这不是使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好了吗?这就是一种放松性警觉艺术。
二、教师的放松
教师往往把课堂当成自己的舞台,他是发号施令者,学生只有一味地被动地听,完全变成了教师和知识的奴隶。所以,作为权威的教师若不首先在课堂上“放松”,那学生是不可能“放松”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放松性警觉艺术很关键的一环还在于教师的放松。
1、理念的放松
教师不应该始终把自己当做作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把自己当作是绝对的权威,而是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充当的角色应该只是一个引导者、点拨者,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对象。只有自己摆正了自己的位置,自
己真正从思想上推翻了自己权威的地位,才会在言行中不再给学生压迫感和紧张感。
另外,理念的放松也包括教師对学生的认可程度。面对学生始终怀抱“你肯定行”的态度,接纳学生贡献的各种意见,而不急于做判断。有人说,教师在课堂上的沉默是金,所以,听、听、听,只要学生想发表意见。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去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不是一节课的教学任务。
2、沟通要素的放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主要表现在语言、眼神、表情、体态等要素上。教师在这些沟通要素上体现出来的放松感觉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课堂的情绪、思维与表达。
(1)语言的放松
教师的语言也是一门艺术。如果语言有吸引力,刺激学生的听觉,那么学生会比较乐意去听、接受并思考你所说的。我们常常听到一些老师上课时语言很标准,很术语化,但干巴巴的令人乏味。特别是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对待学生永远用一种质问的语气,这导致学生表现出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或表情麻木又或是有话不敢说,这样的教学无疑是失败的。
毛泽东的语言可以说是形象性语言的典范,他经常使用人们熟悉的形象:如说小资产者发财心切,就说他们“对赵公元帅视拜最勤”;谴责蒋介石不抗日,却要抢占解放区的土地,就说蒋介石“躲在峨眉山上,不栽树,不浇水,却要摘桃子”等。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能够学习利用这种语言形式,我想,不仅学生是感兴趣的、爱听的,教学的效果也是不会差的,课堂气氛更是会轻松欢乐的。
亨利·福特说“如果成功有任何秘诀的话,就是了解对方的观点,并且从他的角度和你的角度来看事情的那种可能”而和小孩子说话要用小孩子的口吻,否则他根本不会接受,更谈不上要他自动听话了。所以,面对初中的学生,我们要练习用他们的口吻引出一些他们乐于交流的或熟悉的话题。例如,在前文中我谈到在导入《生活处处有情趣》时用了一段萨克斯,请学生随便谈谈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他们自己是否喜欢或会弹奏某些乐器。这两个引导性的问题我是用非常随便的平时没事儿聊天那种语气问出的。这让学生所感到的似乎也就是在聊天。于是,他们畅所欲言。特别是平日在班里很不起眼的学生说到她会弹钢琴时,班上同学全都露出一种不可思议转而又是艳羡的表情。因为在落后的农村中学读书的小孩竟会弹钢琴真是件了不起的事。这个不起眼的小女孩在看似随意的聊天中得到了内心的满足,开始积极参入课堂的交流与思考。这个小插曲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语言真是个奇妙的东西。教师若能在课堂上使用“放松性”语言,将使课堂随时充满生机,也将随时给学生增强活力与动力,给学生个性展示的机会。
(2)眼神、表情、体态等示意动作的放松
一些具有亲和力的眼神、表情、体态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会感觉到轻松和愉快,并使教学取得较好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上,如果教师能把眼神、表情、体态等示意动作进行完美的结合,那将让学生感觉不到这是在上课,而是在聊天。这是一种“放松性警觉”状态的获得。例如,一个微笑的表情加上一个鼓励的眼神再加上一个竖起大拇指的手势又或是一个遗憾的表情加上一个拍拍头的动作,都会让学生感到亲情,获得巨大的精神力量,并且不会有紧张感与压迫感,同时,他们对知识的关注程度与印象都更深了。
事实上,我自己就很喜欢这些示意动作。因为它们有时能表达出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情感态度,能调节心理状态。我每次上公开课,走上讲台的一刹那都习惯于微笑——对别人更是对自己。这的确已成为一种习惯。因为上公开课难免会紧张,可只要我一笑,我就会
放松了,不再紧张了。我想,我的微笑与放松肯定会给学生也带来轻松的感觉。
一个会心的眼神,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個小小的手势,一个点头摇头的简单动作,看起来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可这些温馨、亲切的示意动作,能够有效地缩短双方的距离,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从而形成融洽的交流氛围,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放松性警觉的状态。
三、教学方式的放松
教师的创造性教学,首先要认识到课程不是预设的,而是生成的。没有必要按照教材的条条框框按部就班。我们应该启用能调动学生所有感观的授课方式,除了前文中说的利用音乐、图片,也可以播放有关的视频、flash动画,还可以用游戏和幽默小品表演来“激活”脑力,加强对材料的掌握。
教育家李镇西说,“所谓好课堂,就是‘有趣加‘有效。所谓好教育,就是‘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教育。”“教育的意图隐蔽得越好,教育效果就越佳。不动声色、不知不觉、了无痕迹、天衣无缝、润物无声、潜移默化……这些都是教育的艺术,也是教育的境界。”这些授课方式既轻松有趣、丰富多彩,又是快速而令人激动的,非常利于带动学生进入到一种“放松性警觉”状态。
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写到:你的工作场所和你关于教育的观念将被改变;也许被改变得几乎面目全非。放松性警觉艺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的确冲击了旧的教学模式,可我觉得它恰好适应了现在的课程改革。只是,我对它的运用仅仅还在一个摸索与尝试的阶段,还没有找到它的精髓。但我想,其宗旨我是没有错的,那就是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乐趣还给学生。